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旅顺口 之 万忠墓(一) -- 小青

共:💬14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旅顺口 之 万忠墓(二)

二、墓碑

似水流年,光阴荏苒。现今的万忠墓,树立着三块墓碑,印记着岁月的沧桑。

1895年春,旅顺失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有割让辽东半岛于日本的条款,这样一来损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于是,沙俄联络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军迫于压力于12月下旬撤出辽东半岛。清军宋庆部队回防旅顺。

此时的旅顺口,疮痍满目,人烟萧疏。“万人坑”周围,弱草在冷风中抖动,前往祭奠者依稀可见。1896年11月,旅顺海防兵道员顾元勋出面主持,建立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撤掉了日军树立的“清国将士阵亡之墓”的木牌,在坟前树起一块石碑,并亲书“万忠墓”三字刻于其上。碑阴铭文曰:“光绪甲午十月,日本败盟,旅顺不守,官兵商民男妇被难者计一万八百余名口(应为一万八千余名口),忠骸火化,骨灰丛葬于此。”这是甲午战争后树立的第一块墓碑。

点看全图

1905年,日本战胜沙俄后,二次侵入旅顺口。东山再起的日本侵军,深知万忠墓之利害,唯恐它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仇恨,妄图毁而废之。于是,暗中派人将“万忠墓”碑盗走,砌在一家医院的墙基里。从此,万忠墓失去了标志,成为一片荒野草地。

然而,旅顺人民心中的丰碑并非人为地可以抹掉。1922年,旅顺华商公议会会长陶旭亭、议员孟魁三等人发起重修万忠墓的募捐活动。百姓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再次在万忠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书“万忠墓碑”四字,并在已荒芜的墓地前建立起3间享殿,民间的祭奠活动又悄然兴起。

点看全图

1931年“九一八”前夕,在日本侵占东三省的叫嚣中,日本旅顺民政署长坂东蠢蠢欲动,企图毁坟灭迹,未逞。但随着东三省的沦陷,坂东有恃无恐,催告旅顺商会会长潘修海,强行要求把万忠墓迁出市内。

消息一经传出,各界反响强烈。商会公推潘修海等人为代表,从当年秋天至翌年春上,奔波于民政署,与坂东等人进行交涉。在旅顺各界的支持下,潘等人仗义执言:“万忠墓可移,而表忠塔(日本战胜沙俄侵占旅顺后修的纪念塔,现称白玉山塔)亦可移!”“白玉山的纳骨祠(日本军人墓)搬不搬?纳骨祠不搬,万忠墓就不能搬!”慑于旅顺民众的强烈义愤,面对潘修海等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坂东理屈词穷,时而敷衍,时而搪塞,只好作了让步。即便如此,一个名叫村上的日本人仍不甘心,他在万忠墓周围圈上了铁丝网,内栽果树,企图逐步占地毁墓,因民从多次抗议方才作罢。

1948年夏秋之交,解放后的旅顺市政府组成了有各界人士参加的重建万忠墓委员会,全市共募集捐款240万元,加之关东公署拨款300万元,重建万忠墓的工程于当年10月10日开工,至11月下旬全部竣工。

重建的万忠墓前新设一块“万忠墓”碑,碑阴铭文记述了“旅顺大屠杀”事件的史实和重万忠墓的经过,明确批量出“旅顺白玉山东麓万忠墓,即甲午战争死难同胞之墓地也”。墓碑前正对三楹享殿,正门上方悬挂横匾,上书“永矢不忘”四个涂金大字。几经周折失而复得的第一块墓碑,同1922年树立的第二块墓碑,分立于新墓碑的两侧,使历史的印记更加清晰。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现如今的万忠墓,犹如一位履历沧海桑田的老人,伴随着悠悠的岁月,迎送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向人们倾诉着丧权辱国的悲痛,并激励着爱国的激情。

(完)

元宝推荐: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