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为什么讨厌梁实秋 -- aokrayd

共:💬164 🌺2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为什么讨厌梁实秋

海天曾谈起过当年的那场论战,因为后来的一本详细的讨论当年情形的书从而改变了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我没看过那些书,所以也无从知道。不过我也不是特别有兴趣去看。因为这种事情,如果说了解当年的情形,其实反而复杂。只要看看现在的很多事情就能想象得出,反而不如看文章来得明白。不过我很懒,就连详细的文章看得也不多。当初读书的时候,我对鲁迅并无特别的好感,对梁也并无特别的恶感。只是年纪大一些,反而对鲁迅越来越尊敬,不过讨厌起梁来,却怨不得别人,因为有一年暑假,正好家里有一套他的全集,一口气读完了。一目十行的,海天看了只怕是要笑话的。不过事后却也没兴趣再详细读了。因为读完之后,我对这个人非常讨厌,也不想再读了。主要有两个地方特别引起我的反感。

一个是一篇纪念闻一多的文章。看来作者和闻的交往很深。可是结尾的时候,梁却说不明白闻何以变成了斗士。这可真是让我莫名惊诧了。因为作者中间有一段讲到在昆明时,闻和他谈起为谋生而不得以给人制印,以致于两手磨得全是老茧,而官僚腐败令人愤怒。那么闻何以变成斗士不是很明白的事吗?闻不只是变成的民主斗士而已,更重要的是,闻明确地提出知识分子是所谓剥削者的一部分,这才是闻在建国后地位如此重要的关键之所在。从闻的角度来讲,因为真正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于是才体会了人民的困苦,而进而对当时之政治无比憎恨,这实在是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然而梁一面以知已之身份深情款款地回忆往事,而一面却对此表示难以理解,这就实在是莫名其妙了。唯一的解释只能说是作者有意地回避这个问题,要用曲笔,但综观全文我实在看不出来。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如果这是一个写作的技巧问题,那么这是一篇拙劣的文章,如果这是一个真诚与否的问题,那么这是一个小人。当然也可能是我的水平确实太低以致于误解了大家之大手笔,这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个却是关于张自忠将军的。梁不知如何竟能参加一个所谓抗战观光团之类的东西,大约也就是以政府的身份到各战区去游览。其中谈到在张将军的司令部,张请他们的是糙米饭和著白菜。与是梁感慨说,这一路下来其实都是鱼翅燕窝的,只有在李宗仁(?)处最差,也是吃的有酒有肉。唯有在张将军处,却是如此朴素,作者感慨说,惭愧啊惭愧。

这一段话我事后越想越觉得恶心。张部在襄阳一带作战最力,司令部却只有大白菜和粗米饭可吃,这固然是将军朴素之作风,可不也是补给困难吗?但是何以其他部分能有鱼翅燕窝,而一支在前线和敌军殊死作战的部队反则缺吃少穿呢?现在对老蒋在抗战中的评价颇高,但大家也还是知道他如何以抗战之手来削弱异已的吧?张将军之战斗,缺粮缺兵缺武器,哪怕是白痴当时也知道是何原因吧?只是将军存必死之心以报国,部下愿与将军同生共死,生命即以置之度外,这点当权者的卑鄙伎俩也就为之一哂罢了。中国不亡,这是有这些英魂长存。梁身为政府代表,报告此等不公之情形,岂不正是职责之所在。或者说,如果梁自知自己只是一个幌子,并无任何实权所在,所以不想得罪当权,也就装聋作哑,那也不是不可理解,但面对此一必死之将军,难道不能有一点尊重,有一点敬意,至少知道要保持沉默!却如此轻佻地说上一句惭愧惭愧,实在只能让我想起明末的某些文人。或许我的理解太激烈了吧?但我觉得这惭愧二字,实在是太轻佻了。

顺便说一句,我对梁的学术水平也没什么敬仰。我在大学的时候用的是一本欧亚大词典,他是主编。当时准备四六级的缘故,此书用的很勤,但毕业后,用一本上海外文的词典,觉得那本欧亚就实在是如是而已了。

中国几千年,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写得一手好字的,数不胜数。但我觉得,如鲁迅,如闻一多这样的人,却并不多。梁之一流,如此而已。不过海天为人很是忠厚,很多东西,大约不会如我这样尖酸刻薄之人的理解。冒犯之处,见谅见谅。

元宝推荐:神仙驴,神仙驴,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