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家父眼中的抗美援朝 -- 遛猫的老鼠

共:💬5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家父眼中的抗美援朝

■作者:天涯诗客

    从哪谈起呢?家父几年前已经过世了。家父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也是一位书法家,可是因为当年那样的环境,使他一直不能得志。而后又在共产党的医院得不到相应的治疗去世了。当年他在世时,给我讲了许多的当年在朝鲜的往事,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现在他不在了,我想我是应该有责任将家父所讲的珍贵资料告诉于世人的,但有的名字却是我不能记忆清楚的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朝鲜人民军军歌都出自同一人之手,这人就是朝鲜族作家郑律成。

  

  当年四野进关,打到中南后,所部的朝鲜师全部归回到了朝鲜。当时不仅是四野,连二野等的朝鲜族干部战士也都相应的到了朝鲜。记得家父说有一回他和军部首长秦、李二人到朝鲜东海岸去视察朝鲜人民军的一个防区。到达时,迎面跑来了一位人民军少校,叽叽哇哇来了一通朝鲜话。当秦、李首长上前和他握手时,发现他的胸前戴有解放战争纪念章,就问你怎么有这个呀?这位人民军少校立正回答:报告首长,我是四野的。这句话是纯正的普通话。当时大家都笑了。少校同志也就全部开始了用中国话来回答问题了。后来家父随首长到平壤时,当时整个平壤都是一片平地加废墟,只有市中心还有一个地下岗亭。当车到了市中心后,有一位警察出来为他们的证件盖了一个章。到了劳动党中央,接待他们的是原四兵团的敌工部长,现在是劳动党的中央秘书长,他也是一口一个老李、老秦。(以前李成芳,秦基伟是四兵团十四军军长和十五军军长)当时秦基伟谈到了朝鲜民歌相当的优美婉转时,这位秘书长告诉他们,这是日本人当年在殖民化朝鲜时,故意提倡这种婉转的歌来打消朝鲜民族的反抗思想,现在他们所作的就是要改造这样的歌曲,使人民更好的得到民族自尊的歌曲。他告诉说朝鲜的影片许多连男人出手时,都不能是直着的,要弯曲着,这完全是日本人奴化教育的结果。从这位朝鲜同志的口中可以看出朝鲜人民是如何的痛恨日本人的。他还说朝鲜人民永远也不会留有日本人一样的小胡子。果真,家父以后注意看了,没有一个朝鲜人留有小胡子。

  一九五叁年朝鲜停战了,这时的朝鲜确实已经是男女严重的比例失调了,先不说民间,仅就朝鲜人民军当时协防十五军的一个军团来说,男女比例竟然达到了一比四。这时金日成再次向毛泽东请求将志愿军中的朝鲜族干部战士以及一部份山东和东北的汉族战士留到朝鲜。毛泽东再次同意了他的要求,将全部朝鲜族和部份汉族战士留在了当时的朝鲜,当时和家父玩的相当的好的一位十五军朝鲜族参谋,死活不愿意留在朝鲜,他说毛泽东是亚洲的领袖,而金日成只是朝鲜的。最后问到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愿意留在朝鲜,他才说了真心话,朝鲜姑娘没有一个是双眼皮的,他喜欢双眼皮的汉族姑娘,哈哈原来是这样,当然最后还是被迫留在了朝鲜,大家不信此话吧,可以看看朝鲜的电影,真的没有一个是双眼皮的。当这位参谋确定留到朝鲜后,十五军一位美丽的朝鲜人民军联络官几乎每天都追着这位参谋了。当时朝鲜人民军的叁分之二的干部和四分之一的战士都是从中国过去的朝鲜人。当家父谈到朝鲜劳动党的秘书长时,我后来问了家父一个问题,这位首长现在还在朝鲜吗?家父久久没有开口,沉思着说了一句话:去朝鲜的中国朝鲜族干部几乎都被杀光了。这位秘书长后来也成了某个反党集团的成员被镇压了。只有崔庸健因为和朱德叶帅是同学才被高高挂起。

在朝鲜时,志愿军真真做到了仁义之师,文明之师的称号。为了朝鲜的恢复确实做了一切应该做的事,这在朝鲜人民口中是有口皆称的。特别是在男女问题上,若志愿军战士和当地朝鲜妇女发生了不正当关系,不管是对方愿意还是不愿意,一经发现都实行军法处置,(所谓军法处置就是枪毙)曾经有过一村的老百姓恳请十五军不要枪毙一位被发现和朝鲜妇女通奸的战士,但都没有得到志司的同意。连金日成都对邓华说多好的战士有点生活问题,可以从轻。朝鲜人民军就不同了,通奸是一点处分不会给的,强奸只是坐叁天的禁闭。所以志愿军在朝鲜真真做到了秋毫不损的,做了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在志愿军和普通老百姓的交往中,若需要在此修筑工事,都向对方作耐心的解说,当然也会遇到极少数不讲理的,只有在此时无法讲通道理的情况下,才请出朝鲜人民军的联络官,联络官一出马,马上换了脸面了,板起面孔哇哇的朝鲜话一讲,老百姓全是嘿!嘿 !

  从哪讲起呢?我想还是从父亲一次遭遇说起吧,有一次父亲和李成芳军长坐着中吉普回三兵团开会。当时是这样的安排,家父坐车尾向后瞭望,二个警卫员向两边瞭望,李成芳从驾驶室向前瞭望。可是美国飞行员确实飞行技术相当高,也由于吉普车的声音过大,没能听到天空中的飞机声,突然就从空中窜出一架美机俯冲下来,家父告诉我当他看到飞机时,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估计逃不过去了,因为这时候飞机已经相当近了,这时候连停车的机会都来不急了敌机就开枪了。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而恰好吉普车刚超越了一个朝鲜农民的牛车,而美国飞行员我估计也可能就是一个视觉误差吧,把这牛车当成了吉普车了,一梭子航空机枪子弹打中了那个牛车。当敌机拉起时敌飞行员才发现打错了,只好调头再行攻击。而这个时候驾驶员已经停车了,全部车上人跳进交通壕隐蔽起来了。只过了十多秒种美国飞机就调过头来,对着中吉普一通猛射后,拉起飞机就飞走了。敌机走远后,家父回到车上一看,背包被打了三四个眼而且航空弹射透了车底板,他告诉我美国的航空机枪子弹似乎有七八公分左右长。

在上甘岭战斗中,由于家父在军部所以比较了解一些上甘岭的情况。当时我军的重点防御地点并不是上甘岭(当时我方的报纸和十五军的报道都未曾出现过这三个字,而是以五圣山出现,其实上甘岭只是五圣山中的一个小山头,但国外的报纸和一些国内的报纸全部都以上甘岭来报道,后来也就以错代错,就成了现在举世都知道的上甘岭战役了。而守卫上甘岭崔健功的四十五师在十五军中是一个比较弱的师,主力师全部放在上甘岭边的一个平原区域。这里说明一下,崔师长是红军时代直罗镇战役的俘虏兵,后来参加的红军)在美军突然对上甘岭袭击时,确实非常出军首长和兵团首长的意外,当时反映是估计敌人是佯攻,所以没有派出增援部。可是经过几天后,才发现美军确实主攻方向是上甘岭这一方向,所以就将一个主力团也派上来了,后来是一个主力师都上来了。而开初的这几天确实是上甘岭最为艰苦的一段时间,而四十五师因为此一役也脱离了二流师的名声,十五军也成为我军主力军中的主力。举几个例子吧,家父说黄继光同志因为是通讯员,经常来往于军部,和家父相当熟悉。一口的四川话,人非常聪明调皮,可惜后来堵了枪眼了。拍‘上甘岭’这部电影时,导演专门请了家父和一批十五军的老人,让他们讲述上甘岭的故事。后来拍出电影样本请他们看时,大家一致的反应是没有拍出当时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要求导演重拍!后来这位导演说:并不是不想这样拍,而是总政治部不让这样拍,为什么呢?原来是怕拍的太残酷了,以后青年们真的不敢当兵了。

  王成这位英雄,其实原型也出自十五军,是十五军的柴**,我记不清名字了。拍英雄儿女时,导演也找到家父,对当时的战况作了了解。家父告诉导演,当时柴 **能一个人守住阵地是一个相当巧的事。第一,柴**是通讯员,他知道阵地前方那个方位叫什么,比如左前方是四号,右前方是五号之类的,如果换了一个普通士兵不知道阵地编号的也守不住,这在电影中有所反映;二,美军直到打到最后,也不知道阵地只有他一人了。如果知道只有他一人,他也是守不住的。战斗结束后,这位柴**英雄也成一级战斗英雄,十五军中活着的战斗英雄只有这一人,但因为在战斗中受到太多的炮火的震荡,使英雄的脑部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后来就进了荣军疗养院了。家父一直保留有十五军几位一级战斗英雄给毛主席写信时的一张照片,等我回家后发给大家看看。

  而拍《英雄儿女》时,也闹了一些笑话,大家可能还记得电影中一些从炸弹从水中炸起的影象吧,家父告诉我当时因为炸药在水中无法避免潮湿,而且放药量少了无法显现水柱高起的状态,后来摄制组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将炸药放进避孕套吹满空气后再放入水中,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效果。而当时演王芳和其他的女战士的,都是一些十六七的小娃娃,她们不懂是什么东西,也跑来拿着吹,导演将这些女娃娃全部轰跑掉。

  我问家父朝鲜战争中,到底那一个战役比较好打,他告诉我是金城反击战。当时金城反击战前,我军的战备资源太充足了,而且当时志司的命令是只打南韩军不打美军。在无线侦听中,在战斗打响时,美军一直未曾动弹过。而南朝鲜军一直在向美军求救,直到我军推进二十公里后,美军才出动了,而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停战日了。家父说停战日那天白天非常的安静,但到了夜晚十二点还差十多分钟的时候,双方的炮兵开始了急速对射。一直打到离十二点停战还有三四分钟再停下来了。整个朝鲜战争,就中美双方的情况来看谁也吃不下谁,当金城反击战开始时,杨勇到了十五军作了动员,说要把美帝全部赶下海去。李成芳后来对团以上干部说,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将美军赶下海去,那么我们还费什么个劲去谈判。家父说认为美国兵最怕死了也不是客观的,因为当美军下死命令的时候,美军士兵还是相当玩命的。但美国兵的单兵作战能力确实不行,连南朝鲜军都不如。这也就是战争后期,我军主要是以南朝鲜军为主要作战对象了。所以我们现在的年青人根本不必去崇洋,其实黄种人打仗比白种人是要强许多的,特别是吃苦方面的精神更强过于白种人。战争期间敌特特别多,家父说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国内来了几个文艺团体来演出(梅兰芳等都来了)。本来是准备晚上八点演出的,后来临时改变时间六点就开始演出,到了八点就结束了,美军轰炸机在八点半就飞临演出场,结果楼空了,如果不临时改变时间,则又会出现了象小磨菇那样的悲剧出现了。

  在抗美援朝后期,中朝一方和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在朝鲜进入了谈谈打打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我志愿军进入了一个比较困难时期。记得家父告诉我,在没有战役的情况下,我志愿军的伤亡数是每天一千人。如果有战役还不止这个数,主要是伤冻减员和空袭减员。我听到这个数字是非常吃惊的,曾经在家父面前问过几次,他告诉我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因为这个数字是志愿军总部统计的。但我总在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志愿军在朝鲜的总伤亡数字就是100万人,如果加上战役进行中的死亡数字,估计志愿军总伤亡数是在100万以上吧。而在谈判期间美国空军并没有闲着,一直在轰炸我军的后方运输线和补给钱,使志愿军相当的困难。当时许多人都得了雪肓症,后来是部队吃松叶汤才有所缓解,听家父讲,松叶之苦是非常难喝的,可是当时的条件就是哪样的。

在板门店谈判期间,家父是确实看到了美国人的那种目空一切,霸道横行的做法。家父告诉我,美国人根本不讲什么信用以及什么道理的,他信奉的是力量第一原则。(各位可能有点疑问为什么我家父哪都到过,确实因为当时我国知识分子在军队中实在是太少了,有点知识的那可是太抢手了,而有点英语水平的知识分子更是少之又少,家父中学时代是在河南的一所斌英中学所学习,由于日本鬼子的侵入,使得一些在华的英国传教士也跟着逃难,有一位叫金律士的传教士(这位金律士先生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神学院东方语系,是当时教宗内地会的会长),就逃难到家父所在中学教授英语,并同时授道,这里也可以看出国外传教士是何等的敬业。听父亲讲这位金先生教授英语的方法是土洋结合,比如教授扫帚broom这个英语单词时,这位金先生是这样讲的:room房间的意思,而b外观上特别象一个中国的扫帚外形,所以你只要记住房间中有一个扫帚,就是英语中的扫帚了)。所以家父在战争后期曾经短暂的到板门店和美军战俘营工作过。在美国战俘营当时我国还按我国自己的想法,将美国黑人战俘认为是受压迫的,让他们管理战俘之间的事,可是却没有想到当时美国种族主义的厉害,黑人根本就不敢管白人战俘,而白人战俘也不服黑人战俘,所以最后还是由白人管理白人,黑人也由白人管理,这也是缺乏对敌对国国情的认识的一个教训吧。

  

  当然讲到军队中的知识分子也不得不提到一个事情,有一次,一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刚到前线,就和一个老红军侦察营长到一个地方去侦察,回来后写了一个侦察报告,里面原句是这样的:遥望南山,炊烟袅袅,似有敌人。后来这个报告给送到陈庚那里去了,陈庚骂了一句:臭知识分子写的臭句!陈大将后来亲自找了这位大学生谈话,他非常和蔼的对这位大学生说:在侦察报告中,要用肯定的语句,而不能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因为侦察报告是军事首长下决心的第一重要情报来源。听说后来这位大学生成了我国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干部。总的来说知识分子当时在军队中还是比较受尊重的,但后来就不行了,知识分子确实越来处境越难。

  

  在板门店谈判期间,美国的无礼是众所周知的,比如他轰炸了军事中立区时,我方将炸弹拿来给他们的官员看时,他们官员一耸双肩表示这不是他们投在中立区的炸弹。而且在谈判中甚至将腿抬起放到谈判桌上面去,极其的傲慢无礼。其驾驶员也是不顾国际礼仪的,在谈判区休息时,就将双腿抬到方向盘上睡觉。父亲告诉我美国人特别看不起南朝鲜人,他说谈判期间,当双方步入会谈帐蓬时,我方是两个朝鲜人民军军官和一个志愿军军官并行而进,而美国方面是一个美国军官和一个南朝鲜军官并行而进,而美国军官相当高,步伐相当大,根本不顾及南朝鲜军官的步伐,使得南朝鲜军官极为尴尬。现在想来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民对美军和美国人是相当反感的最初的原因吧。在后来签字仪式时,彭德怀司令员到达了开城。听父亲讲,彭总在专列上没有见过他笑过一下,也没有开口讲过一句话,只是工作人员有下象棋的,他会停下脚步看上几步。陈大将告诉大家彭总就是这样的,你也不要主动找他打招呼,不理他就行了。在签字期间,志愿军部分高级干部到板门店参加了签字,另外也和一些美军接触,宣传我国的和平思想。有一次李成芳军长到板门店,在闲逛时遇到一位美军上校,头发都有些发白。就打招呼并和这位美军上校交谈,当刚一落座,李从口袋中掏出一包中华烟放在桌上,那位美军上校啪用手将中华烟盖住,告诉家父这包烟他要带回美国。当然我们也只有同意,又拿出一包来抽起来了。交谈中告诉这位美军上校美国人民是好的,美国的统治者是战争机器。是统治阶级将他们送到朝鲜来的,美国人民始终是好的,中美人民是要友好的。家父说在交谈中这位美军上校对李军长的这些看法,统统都是YES,不停的点头,并说他们也不想打仗,而是美国总统这个混蛋要打。家父说其实估计这家伙也没有听进多少,讲得也未必是心理话。但美国确实对于军人的思想来说是比较放的开的,也就是说民主思想是比较开明的,美国人的思想就是美国人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军人始终是要听国家的命令的,美国人是可以骂总统的,但是不可以骂美军任何一支部队的。如果你骂了美军的部队是要受到法律的处理的。反观我军在这方面有时候有点过于严苛部队了,我问家父为什么就不能成立一个志愿军老战士协会,他说这是国家的规定,任何部队退役老兵都不得组织什么协会之类的组织。但近几年我看到各军都组织有各种协会了有放宽的迹象,可惜到现在已经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尘了。

  战争对经济的破坏也是厉害的,停战后有一次家父到东海岸,在海边看到海中的海带有一米五六宽,用手将海带慢慢卷起,居然有一二百米长。可见因为战争基本上人们都不能再进行经济活动。而志愿军在朝鲜受到的待遇却是太好了,可以这样说祖国人民是全力供应了志愿军,家父回国后,和绝大多数志愿军回国的感受一样,祖国太穷了,二年过去了,原来祖国却还是这样的穷。一个朝鲜战争成就英雄的志愿军,不管现在谁说什么朝鲜战争如何如何,他们的光辉形象将长久的印存在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心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