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豫中会战中的侵华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一) -- dazui

共:💬15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豫中会战中的侵华日军战车第三师团(三)

六、伊河河谷战斗

战车第三师团搜索队在福岛甚三郎带领下于5月4日下午自白沙出发,向伊河河谷前进。国军第一战区事先部署在这一地区的防守部队为14军83师。下午5点左右日军推进到伊河西岸,开始向龙门南伊河西面国军阵地攻击。日军的战车畅通无阻地冲进国军阵地,守军因无反坦克装备,只得用机枪和集束手榴弹来攻击。入夜时分,日军攻占周村,并连夜继续北进,大约在晚间10时左右抵达悒涧南,在此遭到83师的顽强抗击,激战中日军有两辆战车翻入深壕动弹不得,其尖兵中队连同中队长全部被国军官兵击毙。日军迫不得已又退回到伊河东岸。

5月5日拂晓,福岛再次指挥搜索队向悒涧攻击。此时于5月3日从许昌出发的日军骑兵第四旅团先头部队骑兵第25联队日夜兼程赶到水寨附近,闻听伊河西岸传来激烈的枪炮声,日军指挥官藤田茂马上判断在那里作战的战车第三师团搜索队的情况十分严峻,于是他决定支援搜索队作战,令骑兵第25联队和骑兵第26联队在水寨附近渡河越过伊河。这两个骑兵联队很快与战车部队取得了联系并投入战斗。日军骑兵的到来,使搜索队当面的战况很快改变,守军83师被迫后退。上午10时许,搜索队的步兵小队在小队长真岛猛准尉指挥下占领了悒涧,翻入深壕中的两辆战车也由修理队拖出修理。

日军战车第三师团长山路秀男于这天上午得知师团搜索队并未遵照其命令坚守白沙镇,而是前进到了伊河西岸。这时日军北线的62师团和110师团正在登封与国军激战,通过战场通报山路秀男得知已经有部分国军部队在4日晚间横穿洛叶公路西撤。于是山路秀男严令搜索队必须按照4日下午的命令,由白沙镇向东阻击由登封向西撤退的国军,并作好随时向登封突进的准备。为了使福岛甚三郎确实执行这一命令,山路秀男派司令部附防野少佐专程去悒涧严令搜索队立刻返回。福岛甚三郎接到命令后,于5日晚带领搜索队回到白沙镇,当夜向东出发,6日抵达颖阳等指定地点。这支日军部队前进的路线,恰好是国军主力部队向西退却的主要方向。此时大批国军正在蜂拥向西突围,双方一路上爆发了多次遭遇战。日军战车部队在前进时,连续遭到国军炮兵的攻击和空军的轰炸,有些战车因战损和被击毁堵塞了道路。在修理和疏通道路时经常遭到退却中的国军步兵袭击。因此搜索队前锋战车第三中队抵达吕店一带时人数已经不多,中队长关屋今朝光大尉却莽撞地坚持继续攻击前进,结果遭到退却中的国军85军一部猛烈袭击,关屋今朝光等9人被击毙,7名日军负伤。

在伊河河谷西岸的日军骑兵第四旅团击退83师后,并未追击。藤田茂随即收缩部队于伊河东岸,支援刚正在此地的战车第三师团机动步兵第三联队向龙门发起攻击。机动步兵第三联队也是在4日晚间赶到这一地区的。当他们沿伊河东岸向龙门前进时,闻听到西岸有激烈的枪炮声,他们不知道那是抗命前进的师团搜索队在悒涧与国军交战,还以为是另外的友军正在与他们平行前进。午夜机动步兵第三联队通过了彭婆,先头战车中队在5日拂晓抵达了龙门以南约4公里的西草店,突然遭到国军守军反坦克炮的攻击,同时在龙门两侧高地上的国军守军也利用既设阵地阻击日军前进。

按照第一战区的作战指令,伊河东岸的东龙门山,杨沟寨和彭婆一线阵地据点应由14军85师和新八军的新6师担任守备。但是因为新八军的黄河河防任务没有部队接收,军长胡伯翰坚持不放新6师转移防区,所以当战斗爆发的时候,在伊河东岸龙门以南山地只有85师。5日中午,日军骑兵第四旅团奉命向登封攻击前进,留下战车第三师团机动步兵第三联队继续向龙门进攻。下午,日军机动步兵第三联队长吉松喜三大佐决定由山野边荣吉少佐的第一大队三个中队攻占公路东边的杨沟寨,使部队绕过龙门南面的公路,从杨沟寨北进到龙门东面,继而威胁龙门东北方面的伊河两岸和洛阳外围。

山野边少佐以铃木的第一中队、菱沼的第2中队和金冈的第三中队同时投入战斗,攻击的主要目标是杨沟寨一线山地。国军担负杨沟寨阵地防务的本来应是新八军的新6师,但新6师当时正担任渑池一带的黄河河防,直到当日夜晚才赶到龙门东南地区,实际当时守卫这一地区的是14军85师254团。5日下午3点,日军开始炮击国军战地,继而向杨沟寨发动攻击。因为国军守军力量薄弱,阵地很快被日军攻占。

杨沟寨是整个龙门南部山地阵地的中枢,被日军占领后85师顿觉吃力。该师先后派遣255团、253团反攻。14军直属的炮兵团有力地支援了反攻。该团阵地位于伊河西岸龙门石窟附近的制高点,因为观测所视界良好,炮兵阵地正好与日军活动方向直交,故可从容对敌射击。而日军机动步兵联队配属的机动炮兵105MM榴弹炮,因为缺乏炮兵观测而不能压制住国军炮火。这倒是形成了少见的75MM火炮反而压制住对方105MM火炮的战例。在炮兵有力支援下,国军与日军在杨沟寨阵地展开拉锯战,日军铃木中队在当晚8时30分经过艰苦战斗占据了杨沟寨附近一处山头,从而控制了制高点,守军随即反攻,先后6次反击,山头多次易手,战斗十分激烈。85师253团第九连在反击杨沟寨中,攻占了附近一个山头,日军迅速猛烈反扑,形成混战,带领该连冲锋的第三营营长在战斗中失踪,第九连伤亡巨大,仅有少数官兵跳崖撤回。

在日军机动步兵第三联队第一大队在杨沟寨激战时,其第二大队在平泉少佐带领下也抵达战场。6日,山野边的第一大队继续攻击,当日国军炮兵向日军占据的各阵地猛烈炮击,发射了约600发炮弹,令国军炮兵官兵遗憾的是炮弹太缺乏,否则日军受到的打击将会更大。而日军也加强了炮火,据刘勘兵团的战报:“6日1时许,敌以炮火向我杨沟寨85师阵地集中射击,继以步兵四五百向该地进犯。经我守军坚决抵抗,牺牲过半,杨沟寨遂陷敌手。”

龙门战斗持续了三天,交战双方多次展开残酷的白刃战。日军机动步兵第三连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长铃木安三郎、第二中队长菱沼等均被守军击毙。在6日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日军不仅投入了第二大队,还从临汝调来神户英彦中佐指挥的炮兵第三大队助战。

在登封一带的国军主力自5日始,开始向西部伏牛山区转移,负责在洛叶公路堵截的日军战车第三师团虽然进行了尾追堵截的部署,但因为兵力太少且过于分散,而国军熟悉道路并及时掌握了敌情,因此可以分路自战车第三师团兵力薄弱处越出日军包围圈。7日,日军相继攻占了杨沟寨和东龙门山,因为国军第一战区在登封一带的主力已经西移,战斗在龙门以东山地的14军部队奉命撤退到伊河以西。日军机动步兵第三连队则从杨沟寨北进到平原地带,在伊河对岸,北面的洛阳已经遥遥在望。

战车第三师团轻战车中队装备的轻战车为九五式轻战车。该战车是日军在八九式战车投入列装后根据侵华战场的实际需要设计研制的轻战车。在中国战场,日军投入八九式中战车作战,往往因为步兵不能及时随行而不能扩大战果。为此需要能搭载步兵高速输送部队的轻战车。九五式轻战车就是依据这一目的设计的。1936年11月该车设计完成,在1936年到1943年间一共生产了2375辆,其中有50辆出口泰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五式轻战车乘员3人,装备九四式37MM战车炮1门或九八式37MM战车炮1门,另有2挺7.62MM机关枪。每小时速度40公里,最大航程250公里。

战车第三师团装备的中战车为九七式中战车和九七改中战车。

日军在1919年开始使用制式化战车,八九式中战车以及后来使用的九四式轻装甲车和九五式轻战车都因为火力和性能不足而倍受作战部队的指摘。1925年,日本开始研制新型的中战车,第二年三菱重工和大阪炮兵工厂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三菱重工倡导大马力、重装甲,而大阪炮兵工厂建议小型轻量、装备多样化。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采取了折中方案,将双方草案糅合在一起设计出了九七式中战车。该战车经常出现在侵华战争中和太平洋战争早期。在太平洋战争中,九七式中战车为了抗衡美军的M3轻战车,将九七式中战车换装新的装备一式47MM战车炮炮塔,此为九七改中战车。九七式和九七改中战车大约生产了2123辆,另有一式中战车、三式中战车和一式炮战车等派生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七式中战车,乘员4人,装备九七式57MM炮一门,另有九七式7.7MM机枪两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七改中战车,乘员4人,装备有一式47MM战车炮一门,另有7.7MM机枪两挺。

按照编制,日军战车联队应由一个轻战车中队,三个中战车中队和一个炮战车中队组成。根据目前大嘴找到的资料,战车第三师团两个战车联队中均无炮战车,本来应装备炮战车的战车中队装备的却是九七式中战车。但是国军方面的回忆资料称,在许昌、临汝和伊河河谷龙门战斗中,均有日军自行火炮参战。这一点倒是有些令人疑惑。

关键词(Tags): #豫中会战(嘉英)#伊河河谷战斗(嘉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