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追昔】国产相机六十年的风雨足迹 -- 大卫

共:💬84 🌺20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老兄的原创吗?

不管是不是原创,花是一定要花一个的。

不过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有不同想法。

80年代以前,中国不是有37个照相机厂,而是37个生产线。他们生产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产品,大多数没有产品开发能力,也没有产品开发意识。主力产品如海鸥4和海鸥203都是基于过时的国外产品,在技术上是死路。更有前途的如海鸥205和DF却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记得小时候用外公的203学照相的时候,看到店里陈列的DF,那是高不可攀的。亲戚中有人从单位里周末偷带一个DF回家show off,我都是要坐两个小时公共汽车去摸一摸的。当年只有《科学画报》上才见到过的红旗和东方,更是连实物都没有见到过,因为这只是给江青手工制作的玩物,根本就没有打算进入市场,让大众使用。这和清廷内务府打造的玩物没有两样,清廷内务府不是也打造过西洋钟吗?对中国的钟表制造业有任何作用吗?没有。所以红旗、东方这样的产品不能代表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因为他们对中国的照相机的发展没有影响。你可以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哪一个中国照相机的设计是受到红旗或东方的影响吗?

我们不缺少与外国品牌拼一拼的实力,我们也不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我十分怀疑这个说法。在中国大造海鸥4、海鸥203的年代,日本已经在制造(而不仅仅是研制)佳能A1这样的相机了。更大的差距是,A1不是少数贵族赏玩的玩物,而是进入寻常人家的照相机。

我们不缺专业技术人才吗?也许从人数上不缺,但是在素质上,从来都缺。

过去的资源共享是一种一无所有时的原始共产主义,只要搞市场经济,就不可能不从那里进化出来。中国照相机工业需要的是面向市场的产品开发,而不是面向计划或大人物的兴趣。

中国照相机工业的优势还是在于廉价的手工精制。10年前,曾经有过一个机会,可以低价、低技术、高品质的简单机械式照相机打入市场。Cosina推出Voigtlander Bessa R旁轴相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莱卡也是靠不断推出各式纪念版的M6,维持了困难的10年。海鸥和凤凰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但这毕竟是一个有限的市场。但是现在数字相机的大潮汹涌而来,这个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数字相机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陷阱。数字相机在机械上有所简化,但光学要求更高,因为现在的CMOS和CCD对不垂直入射的光线很敏感,画质迅速下降。但是中国准备好了吗?国家标准的32-36线对/mm是很低的标准,一般固定焦距的50毫米标准镜头应该达到60线对/mm,好的可以接近100线对/mm。中国在CCD和CMOS方面也有待赶上。

我也讨厌泼冷水,但是我们应该做的是认真找一个突破口,而不是简单地煽起爱国热情,然后要国人用自己辛勤汗水挣来的辛苦钱“支持国货”,而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继续向市场倾倒过时、低质的产品。丰田的创始人(名字忘了)说过,当人们用辛苦钱支持国货的时候,我们更没有理由让他们买劣质产品(大意如此)。我们的“工业人”应该好好想想这句话。

元宝推荐:Highwa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