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年,在质问下无地自容…… -- 任飞

共:💬123 🌺16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想,您所说的……

我想,您所说的“个体不能代表一个群体”这点在某些事情上是不能成立的,原因在于最终决定“是否”这个判断的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设想中的最好选择对象。换言之,我们可以举出支持您的主张的理论的证据,但同样也可以举出驳斥的证据。

如果要我举大家都能看到的例子,那么“罗钢事件”和“西安西北大学事件”这两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事情。如果说您的论调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个体”的因素可以扩展到那样的结果?(请注意,我并非要讨论对日问题,只是用其中的现象来举例。也许您会说“不能脱离环境背景因素”,这也是我马上所要提到的。)

我不想在这里重复网上可随手拈来的资料,我相信拥有客观精神的人自会作出自己的判断。

至于您对“归属感”所作出设问,我现在并不打算做无意义的回答。

现在要转接刚刚提到的“环境背景因素”。

我们还原一下当时两个重要的背景条件,第一,讲演本身的性质是“一个自然科学家、慈善工作者的个人介绍以及环保、扶贫理念的介绍”;第二,所处的人文环境是“在我们的著名的高等学府、参加的人绝大部分为北大、清华、附近各大高校的学生以及部分环保人士”。

其实单据第二点,我有理由认为那个时刻在场的“所有中国人”,他在这个场合中所代表的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无论承认与否。(当然,如果我们要在这里做“就是有!就是没有!”的无意义讨论,那么请恕我不再奉陪。)

再来说第一点,这个讲演本身的性质就决定其不可能是一个以“政治、意识形态”为内容的讲演。(而实际上也确实不是)

在这样的一个讲演进行的途中只因为偶然因素而被提及的“911”,就在这样的一个人文环境内响起哄笑声。如果此时您身为一个外国人,您将对面前这个群体所代表的民族作何感想?如果这个对象扩大到电视前的观众(当时是有人在录像的),那么又会作出怎样的判断?

实际上,如果场合换在别处,我可能就不会有所感觉。但那个场合和其中的群体实在是太具有代表性了……

我以此来回答您关于“归属感”的设问,不知您是否能够接受。

最后,我只对您上文中的最后一句话问一个问题。

“南京大屠杀”是否也只是中国人的灾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