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经济节选) -- 多余6688

  • 共: 💬 118 🌺 347 🌵 3
80年代的粮食产量

费半天劲还是没找到。

只找到1979年粮食数据的原始来源,第一篇小岗村改开的报道《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

好像网上有人质疑13万斤粮食产量,认为平均亩产太低,数据不可信。

但是根据这篇报道,13万斤主粮以外,还有杂粮和其它经济作物,只是没有具体统计数字。

——————

小岗村土地面积来自一篇论文:

1978年分地之后全村土地面积:全村20户115人,每人分得熟地荒地各2.65亩。

——————

“一年来,上上下下来了不少人参观访问,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是让事实来回答:

今年全队粮食总产66185千克,相当于1966~1970年5年粮食产量总和。

油料总产17600千克,群众说过去20多年总共也没收到这么多的花生,芝麻。

家庭副业也有很大发展,生猪饲养量达135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

全年粮食超征购任务1400千克,过去23年一粒未交还年年吃供应,今年向国家交售粮食12497.5千克,超额7倍多,社员还准备卖2500千克山芋干。油料统购任务150千克,过去统计表上这一栏,从来都是空白,今年卖给国家花生、芝麻共12466.5千克,超过任务80多倍。还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并可卖肥猪35头。全队还留储备粮500多千克,留公积金150多元。今年棉花交售任务没有完成,社员内疚地说:“明年一定补齐。”

由于生产发展,社员收人大大增加。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最好的户总收人可达五六千元,平均每人可达700多元。最差的户平均每人收人也在250元左右。全队20户,向国家出售农副产品2000元以上的2户,1000元以上的10户。

社员严付昌,全家8口人,两个劳力,划地24公顷,开荒0.4公顷左右。今年共收小麦1800千克,稻谷2100千克,玉米200千克,黄豆150千克;山芋1万千克(折主粮2000千克),杂豆250干克,收花生2150干克,芝麻30千克。养肥猪3头,母猪、小猪23头,今年卖猪可得款1100元,禽蛋收入100多元。8口之家共收粮食0.6万多千克,平均每人750多千克。农副业总收人5400多元,平均每人700多元。

收人最少的关有江,全家7口人,两个劳力。收小麦1250千克,稻谷1350千克,山芋5000多千克(折主粮1000多千克),黄豆1250千克,高粱100千克,花生300千克,卖薄荷油得款50多元,一头肥猪可卖150多元。共收粮食3825千克,平均每人500多千克,农副业总收人1700多元,平均每人240多元。”

(吴庭美(凤阳县委政策研究室):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1979年12月20日)

.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