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出走的决心》(2024,中国)——女人应该怎么做 -- 普鲁托

共:💬186 🌺797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江青是个先锋啊,至于领导能力,可以看她抓的样板戏工程啊 -- 有补充

注意啊,这个样板戏工程不只有京剧一家,还包括中国整个戏曲文化体系的整理啊。

不仅是戏曲本身,还有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旧戏曲人物的改进,比如童祥苓的成长,还有杨春霞等新人的创新啊。

而且样板戏的推广到维剧、苗剧、藏戏、蒙剧、山歌戏等等等的移植啊,这里面是啥,是中央精神的推广到少数民族啊。浩亮很不错的啊。

只是非常可惜,时间还差点,所以没有完善形成合理的戏曲体系,很多剧种都是半吊子样板戏,尽管如此也是中国戏曲的基石了。

汪曾祺和样板戏,有人说是汪曾祺组织的,根本不是啊。至于你说的那个政治技巧,其实,不用的方面是居多的。几乎所有的政治技巧都是基于吃拿卡要的操作,所谓利益说。

还是从军事来的思考,由于很多谣言,对一些历史人物认识不清楚,比如邱李兵团,其实主要是邱清泉,以为他是很牛的,很勇敢的,很猛的。但是在粟裕歼灭黄百韬兵团的时候,是采取了控制的打法的,因为只有控制黄百韬,才能有歼灭邱李兵团的机会,这是济南战役就考虑好的,也是毛主席和粟裕的谋划。

但是,由于杜聿明的离开,邱李兵团和其他兵团根本没敢实施杜聿明的救援济南和打击粟裕兵团的构想。

在这里,许世友破坏了战争节奏,强行要迅速打掉济南,导致了邱清泉的不敢出动,实际上确实谨小慎微。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邱清泉确实不敢勇猛,其实就是胆小,这个和电影表现的完全不一样啊。

当然了,如何控制攻济和打援的节奏确实拥有难度,也确实会导致较大的牺牲,但是从战役效果来看,削弱邱李兵团,肯定是值得的。

所以,战后许世友只好下台。

回到黄百韬,其实我个人感觉和判断,邱李兵团应该是可以判断出这种节奏的,只是他们胆小了。所以用锥形攻济模式,因此也就自然的造成了效果不好,这是必然的,他们不敢和黄百韬配合,这点也应该被毛主席知道了,所以他先下达了先歼灭黄百韬的决心。粟裕还在犹豫,这点时间点和节奏状态的精确把握,粟裕还是差点,我想他是急于歼灭邱李兵团,因为他们最强大。之前还有个军令状的要求,令他耿耿与还吧。

好在刘邓在黄维兵团也遇见了这种困难,导致大家一起向粟裕建议先歼灭黄百韬,然后针对徐州集团,也就还是邱李兵团。

在黄维这里,刘邓是根本围不住黄维的,只要黄维用心冲,虽然有一些损失也不会那么大的,但是,由于黄维还要听蒋介石的,同时自恃过高,以为被围住也可以拖死刘邓。导致冲锋一直犹豫,结果是黄百韬一灭,时间就来不及了。这真是国军的悲哀。他南下和刘汝明李延年兵团汇合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可惜他没珍惜。

胡琏的方式是依靠宠爱打烂战离开,的确不可选,但是黄维过于僵化确实糟糕,让粟裕刘邓捡了便宜。

如果好好计划,邱李兵团南进,黄维南进,和刘李兵团配合。刘邓可就不好办了。

这些是用所谓那些优势也是掩盖不了的。

黄维被歼

https://v.douyin.com/iDu6tHRP/

在援救黄百韬第7兵团的问题上,杜聿明曾亲拟了“三策”:

上策,命令黄百韬固守十天以上,自己率邱、李两兵团,会合黄维,直扑中野,给其以致命打击,消灭其大部或迫使粟裕放弃攻击黄百韬而来解刘伯承之围;(此策完全可以做到,由于粟裕的思考,歼灭黄百韬用了15天)

中策,以三个军的兵力经潘塘一线,实施迂回钻隙作战,解黄百韬之围;

下策,沿陇海铁路硬攻。

结果,杜聿明的上策被刘峙、李树正认为太冒险而否定了,中策执行得不仅晚了,而且仅仅动用了一个74军,另临时抽调了第70军96师,总共3个师执行任务,还和有同样偷袭想法的粟裕,打了个遭遇战。

整个救援黄百韬的过程,执行的基本上是“下策”,即打了一场有把握不担责的败仗。

关于救援黄百韬不力,杜聿明回答顾祝同、郭汝瑰所说的“三策”,即救黄出而徐州得保,为上策;

黄救不出而徐州得保,为中策;

黄和徐州皆完蛋,为下策。

似乎不是什么策略,而是一种战役结果预测,其实这是杜聿明的气话,是顾祝同批评杜、邱、李攻击不力,而杜手中又抽不出兵来了。有刘峙这个婆婆在,他不可能孤注一掷的。而刘峙所说的“三策”,什么让老头子亲自来指挥,云云,更不是什么“策”。

邱清泉就是胆小。根本不是电影里的牛哄哄。

黄百韬兵团覆亡之后,杜聿明又提出“三策”,第一策是,与李延年、黄百韬分头向宿县攻击,打通津浦路,再做决战态势

第二策是守徐州;

第三策是总撤退,到阜阳、蚌埠间,与黄维、李延年合流,寻机作战。

对于这“三策”,杜聿明拿捏不准,只好交蒋介石选择,蒋介石选了打通津浦路作战。

此策应为“中策”,就当时的情景而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孙元良说:“跑,好。”其实李弥也说,能跑的时候跑好,不能跑的时候,别跑。而这个时候,正是能跑的时候,可杜聿明却没有跑。

这个时期,国军的确有决战意图,但是不大家大决战理解的决战,而是从抗战后追着我军打的国军想象的决战。

@槁梓

在这个时期,两家理解的决战的目的是不同的,但是被大决战造假为双方都要进行决战中国的战略决战了,其实是为了掩盖毛主席的光辉军事能力。

所以我军为了掩盖其他人的愚蠢,说是夹生饭,毛主席的意思是,我这么计划,你们不信,我也要干,因为四野壮了。大家也就一定程度的认可了。

国民党则根本想不懂这个时间决战。当然,东北我军确实是个巨大的压力,也是属实,理解了这种心态才能理解傅作义的自信,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毛主席通过四野的缓慢入关也确实迷惑了傅作义,之所以可以下定结论说这个,是因为我们和傅作义的谈判中可以清晰的显示傅作义的要求和我军的要求显示的要点,也就是各种变化对大家的心理影响。

如果没有那个程度,双方就不会提那样的要求。

江青拉不了华国锋,更拉不了汪东兴的。你想多了,至于叶剑英,根本都不是一条路的,也不可能拉拢。

毛主席的设想是在规则下,华国锋也不敢动,只要华国锋动了,四人也没啥好办法了。

点看全图

丁盛的观望其实和苏军的观望也是有一些类似的。

1969年底,丁盛接替进京的黄永胜上将,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成为继西藏军区的曾雍雅之后,第二位任大军区正职的开国少将。他的副手,有三位中将詹才芳、杨梅生和钟赤兵。

1976年8月,作为南京军区司令员到上海警备区视察时,其住处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上海的负责人马天水和徐景贤。长达数小时的秘密会谈,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记录、录音。

事后,丁盛没有专门向组织汇报,也为此留下了麻烦。

当年“谍王”潘汉年1943年秘密会见汪精卫,事后未向组织汇报,12年后身陷囹圄,再也没有得到重用。马天水、徐景贤被控制后,为了立功,和盘托出了“上海密谋”。

很快,丁盛被隔离、开除,安置到南昌养老。

从1978年开始,深感冤屈的丁盛不断写信申冤,但屡屡碰壁。很多昔日的战友为了避嫌,都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万般无奈之下,丁盛夫妻去了北京。

1982年的一天,丁盛找到晋察冀的老上级聂帅。

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丁盛曾几度和聂帅有过交集。但是,丁盛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101的爱将之一,101大漠坠机之后,丁盛也被人避之不及。

聂帅一直是主席心目中的“老实人”。看到当年的老部下落难,聂帅毫不避讳,很快指示总政落实政策,提高生活补贴,提高医疗待遇。最关键的名誉问题,却进展缓慢,对此,原则性极强的聂帅也不便插手。

1990年,丁盛给聂帅写信,请求把自己的关系转到广州。

此时,丁盛已是77岁的耄耋老人,而91岁高龄的聂帅更是年迈体衰、卧病在床。看到丁盛的求助信,聂帅依然想方设法。不多久,丁盛就如愿到了广州。

1992年5月14日,聂帅病逝,丁盛闻讯,悲痛欲绝。

七年后,丁盛在广州病逝。

1977年3月24日,这一天,北京召开了军委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华主席突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诧的消息:“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硬往‘四人帮’那里钻,他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一个大军区司令参与‘四人帮’搞阴谋,搞夺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华主席宣布这个消息后,丁盛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月24日之后,等待丁盛的是撤职、抄家以及无休止地批斗,另外,丁盛还被关押起来,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妻子与儿女都被赶出了军区大院。时间很快就来到1982年,这一年,丁盛等来了一份军事检察院的《免予起诉决定书》。在这份《决定书》中,认定丁盛“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但因为是从犯,所以免予起诉。

《起诉书》中认定的丁盛“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的主要证据来自于“四人帮”上海余党徐景贤、王秀珍等人的证词。这件事说来也话长,当时是1976年8月8日晚上,丁盛考察完舟山群岛的防务后便住在了上海的延安饭店,在上海期间,丁盛还给上海市委办公厅打了个电话,也是这个电话,使得徐景贤等人知道了丁盛正住在延安饭店。

这天晚上,徐景贤等人来拜访丁盛,双方一起聊了很多,不过,关于聊天的内容,双方各执一词,但“四人帮”上海余党被粉碎后,徐景贤等人的证词对丁盛十分不利,也是在这之后,丁盛被宣布投靠了“四人帮”。

对丁盛来说,“免予起诉”只是组织对他宽大处理,但实际上,他仍属于刑事犯罪,受到处分也是自然的。1977年丁盛就被撤销了职务,1982年,《决定书》下达后,丁盛被命令退出现役,实际上是开除军籍,同时,丁盛也被开除了党籍,交由地方安置,每月发放生活费150元。

丁盛被安置到地方也是有条件的,沪宁线不行,广州也不行,北京更是不行。最终丁盛被安置到南昌的一处干休所,子女不能陪同。丁盛还患有心脏病,在南昌期间,他病发了一次,身边没人照顾,于是不久后,相关部门又把他送回了南京。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丁盛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丁盛请求把自己安置到广州,相关部门考虑后同意了丁盛的请求,丁盛的生活待遇可以适当提高,但政治待遇保持不变。广州军区也非常照顾这个老领导,丁盛到广州后,军区按照师级待遇安置了他。(哈哈)

1999年,丁盛因病去世,终年86岁。

丁盛去总政申诉,韦国清不见他,处长答复:可提待遇,案子不能谈

史韵风流

2024-11-26 20:37

河南

1977年传奇名将丁盛由南京军区司令直接被贬为平民,在80年代中丁盛将军不停来到总政走访,当时总政主任是韦国清,韦国清热情安排手下一名处长带话给丁盛将军:你的待遇可以适当提高,但是你的案子不能谈!

1977年丁盛将军由南京军区司令直接被移除出军队系统被贬为平民,可以说当时丁盛将军进入人生最至暗的时刻。1980年丁盛将军被安置在南昌生活,当时丁盛孤苦伶仃在南昌生活,生活得很是清贫。

也因为当时的生活是需要票据,比如买米需要粮票,买肉是需要肉票等等。当时丁盛将军的工作关系在南京,不在南昌;再加上丁盛是被移除出军队系统,所以他当时没有工资,更没有什么生活票据,只有一笔很低的安置费,但是这些费用是不足以生活的,好在那段时间里多亏了老战友们的救济,丁盛将军才渡过难关。

丁盛将军在那段时间里一直很乐观,当时平房是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的,需要去到开水房中去打开水,但是丁盛将军都一一克服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安静而乐观地生活。而且丁盛将军还比较乐意帮助邻居们,平时邻居们家里有好吃的食物,都会热心拿给丁盛将军吃,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身边这位“老丁”以前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军区司令。

后来丁盛将军被安排去到南昌军分区中的干休所生活,妻子也被接来和丁盛在一起生活,当时丁盛将军身体已经非常不好,同时想去北京总政治部为恢复自己待遇而努力奔走。当时妻子就陪同丁盛老将军来到北京解放军总政治部来申诉自己的实际情况。

总政主任韦国清将军非常重视丁盛将军的申诉,就安排一名处长出来热情招待丁盛将军夫妇,并对丁盛说道:你的待遇可以适当提高,但是你的案子不能谈。丁盛将军想见韦国清将军,但当时韦国清不在北京!

当时丁盛将军来到北京,因为没有带够衣服生活一度很是狼狈,多亏老战友及时出来帮助丁盛,虽然有的老战友生活本来就不太好,大家还是10块、20块和50块100块给丁盛将军捐款,还有的战友给丁盛将军送来冬季御寒的衣物,甚至有老战友想邀请丁盛老将军夫妇来家中长住,或直接把房子送给丁盛将军夫妇,但是都被丁盛将军婉拒。

晚年丁盛一直跟随子女们在广州生活,虽然丁盛将军一直都没有得到平反,但是儿女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广州深圳立足,一直都是晚年丁盛将军最大的慰藉。儿女们一直都对丁盛将军很孝顺,尤其是丁盛的女儿是学医的,对父亲丁盛更是照顾有加!

此时的丁盛还是有块心病,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恢复待遇和名誉,为此丁盛老将军于1993年再次来到北京,当时总政治部主任是于永波将军。于永波将军也是来自于原第四野战军,他对丁盛将军的战功和历史都了如指掌,于是在于永波的主持下,1995年丁盛将军的待遇得到提高,生活待遇按照副师级安排,被安置在广州军区干休所生活,终于住进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每月还发550元的生活费。

但是丁盛将军还想上访总政治部,想恢复自己的名誉,不过丁盛将军要想恢复名誉,只得先找到证人来证明丁盛将军当年的清白!

1976年,身为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丁盛来到上海警备区视察中,来了三位不速之客!这三位都是“四人帮”在上海的爪牙。他们分别是马天水,徐景贤和王秀珍,他们此行来找南京军区司令丁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丁盛点头支持发给他们武器,并“配合”他们的行动,并说这一切都是王洪文的安排。丁盛将军立马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但又不敢得罪四人帮,于是就采取拖字诀。

多年以后丁盛将军想恢复待遇就找到当年当事人之一的徐景贤,想请他出来证明自己清白,不过徐景贤婉拒丁盛老将军的请求!丁盛老将军晚年只有带着遗憾平静度过自己的余生。(应该是开除了党籍军籍)

华国锋点名指责一名大军区司令:硬往黑窟窿里钻,结果死后无名分

南书房

2024-02-22 22:45

江西

1999年9月5日,一位共和国少将在广州病逝,组织上规定:“追悼会上不准称他为同志,也不准称他为老红军或老八路。”

在这位将军的灵堂上,亲朋们只能挂起“老人追悼会”的横幅。

1972年,毛主席命令各大军区司令员之间进行对调,丁盛由此与许世友对调,来到南京军区任司令员。

九大上,丁盛因为没有投票给王洪文,被王洪文批为“林彪党羽”,丁盛又一次走到了死亡边缘。

这一次,还是周总理保住了丁盛,就在四人帮想解除丁盛要被撤职审查时,周总理表态说:“丁盛绝对不能下。”(哈哈哈,时间点都不对)

丁盛虽然在林彪事件中躲过一劫,但是却没能在后来的斗争中明哲保身,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丁盛不听叶剑英的劝阻。

1975年11月,丁盛来到北京,向叶剑英汇报工作,叶剑英叮嘱说:

“有病可以在南京休息,也可以来北京,不要去上海和广州。”

上海是四人帮的起家地,叶剑英的意思很明显,丁盛本就受人猜疑,如果再不谨言慎行,一定会受到四人帮的攻击。

可惜,丁盛没有听从叶剑英的劝告……

三、留宿上海、受累被批

1976年8月,丁盛奉命前往舟山群岛视察,在返回南京的途中路过上海,于是选择在上海延安饭店留宿。

当时,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正在上海看病,出于对丁盛的关心,廖汉生建议丁盛给上海市委打电话,让上海市委帮助丁盛安排住院。

丁盛想都没想,就拨通了电话,上海市委的徐景贤、马天水和王秀珍连夜来到饭店,以探望的名义拜访了丁盛。

徐、马、王三人都是四人帮余党,丁盛来上海之前,三人正在筹备进行武装暴乱的事宜,甚至已经准备好了枪械。

丁盛对此完全不知,当晚还与兴致勃勃地与三人畅谈保卫上海的问题,结果不小心被牵连到这一事件中。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马天水写了一份检讨,检讨中不仅提到了丁盛,而且还莫名将丁盛与反革命武装暴乱联系在一起。

1977年3月,在中央军委座谈会议上,华国锋公开批评丁盛说:“叶帅再三告诫他,他却明知故犯,自己硬要往黑窟窿里钻,一个大军区司令员参与四人帮余党发动的暴乱,这是阴谋夺权,他的问题很严重……”

会议结束后不久,丁盛被开除党籍,停职接受抄家审查,面对组织上的决定,丁盛一再叫屈说:

“他们搞武装暴乱,我完全不知道啊,他们后来发枪,管我什么事?在上海,都是他们找我,我从来没找过他们。”

然而,丁盛的问题已经被定性,很难再有挽回的余地,尽管丁盛多次给组织写信,请求组织重新审查,但是始终没有结果。

晚年的丁盛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我就是共产党人,就是杀了我,我也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的思想。”(大概这个就是丁盛无法恢复党籍军籍的原因啊,哈哈哈)

搞笑的是都梁还把他树立为文革受难的榜样,这都是什么事情啊,哈哈哈!!!

通宝推:潜望镜,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2)
家园 注意,江青抓大样板戏,厚度、方向、要点等都是对的 -- 补充帖

这是做事的一面,政治方面确实单纯粗暴,把赵燕侠吓坏了,因为为了演江姐,让她戴手铐脚镣,体会被捕。所以赵燕侠拒绝了继续担任角色。

还有不只有京剧样板戏,还有红色娘子军。swell极度崇美,但是通过巴黎人的感受,他知道了红色娘子军也是好作品。

这就是江青的能力啊。

家园 打淮海战役的时候,我军兵力是很恨很不够的,十则围之 -- 补充帖

《红色摇篮》20 谁的谋略高明?是毛还是?

https://v.douyin.com/iD9U2vsA/

粟裕,7个纵队包打天下

https://v.douyin.com/iD9Sq7kW/

这么一算,粟裕兵力根本不够啊,围黄百韬几乎一样多,围黄维中野也差不多。所以,国军在此时想的决战一定是搞死华野或者中野,也就是杜聿明的计划,不是毛的全国决战。所以才有黄维犹豫。

而战法,在井冈山时期就几乎成熟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