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第四章战役的物理环境和双方力量对比 -- 镐梓

共:💬9 🌺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第四章(3)军事实力量化对比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淮海战役的一个共同主题是,在这场战役中,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共产党军队击败了国民党军队,这些军队不仅拥有数量优势,而且享有技术优势。就参与战役的正规部队而言,这是真的。华野的 15 个步兵纵队和特纵包含大约 360,000 名士兵。 中野的 7 个纵队包含大约 150,000 名士兵。隶属于这些军队的各个地方部队使共产党军队总数达到约 600,000 人。国民党与这些部队对抗,投入了大约 800,000 名士兵。此外,国民党在火炮方面拥有2 比 1 的优势, 拥有 200 多辆美国 M3A 斯图尔特轻型坦克,装甲优势至少为 10 比 1,并拥有一支小型的现代化空军,在空中没有对手。然而,正如第一章所解释的,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使用三层结构来组建军队。所有三个级别——常规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都参加了这次战役。共产党正规军华野和中野无疑是获胜的关键,但大约 500,000 名地方部队和民兵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最终动员了 500 多万平民,形成了一个后勤系统,在战场上维持着正规部队。民兵和运输人员不会出现在双方正规军的简单定量比较中。不过,他们的努力对战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该地图显示了共产党在淮海战役发生地组织的军区和分区。他们的名字反映了他们的位置。豫西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皖苏区包括河南、安徽和江苏省的部分地区。冀鲁豫区包括河北、山东和河南省的一部分。鲁中南区位于山东省的中南部分。江淮区位于长江以北,以淮河为中心。苏北区位于江苏省北部。除苏北区外,这些区的地方军力都出现在解放军组织表上(见图 2)。

点看全图

图 2 显示了华野和中野的组织,一直到纵队级别。它还列出了每支军队中的独立师。在中野中,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控制纵队,但在华野中,一半的纵队被归入两个中间的兵团司令部,即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这些称谓反映了兵团组建和在过去 2 年中行动的一般地理区域。粟裕的华野总部直接控制了其余的华野纵队。

图2

点看全图

在 1948 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纵队在规模和功能上相当于美国的军(Corp)。纵队是用于在作战层面进行机动的最大战术单位。他们通常包含两到三个师,规模从 20,000 到 30,000 人不等。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中野的第 4 纵队,这是淮海战役中最大的纵队。陕南师在战役前夕隶属于该纵队后,它包含 5 个师,人数约为 45,000 人。

一般来说,华野的纵队比中野的纵队大,因为华野师的人数比中野的师多。此时,解放军没有固定的师规模,但解放军正在朝着建立每个师约 10,000 人的标准迈进。华野在组织、武器和战斗风格方面比中野在“正规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反映在华野的师的实力比中野更接近 10,000 人的数字。平均而言,华野的师的人数超过 9,000 人,而中野的师的人数在 7,000 至 8,000 人之间。

如图 3 所示,解放军的师以三三制(注:原文为Triangle)为基础进行组织。师有三个团,团有三个营,营有三个连,连有三个排,排有三个班。在每个级别,有一个单独的单位提供额外的火力。正如华野的师的士兵人数比中野的师多一样,他们火力也更多。华野的师通常有一个单独的炮兵营,而中野的师通常只有一个单独的炮兵连。

图3

点看全图

表 2 和表 3 显示了目前假设的“平均”中野和华野的师中的武器。由于解放军各师没有标准的组织和装备表 (TOE),即使在同一个野战军中,师的规模和武器也各不相同,因此任何一个师实际拥有这些确切数量武器的机会都很小。然而,这些数字是合理的一般估计,说明了两个重要点:它们显示了解放军师的“轻量级”,并且它们表明中野的师的火力比华野师弱得多。平均而言,中野的师只有2门 75 毫米山炮,而华野的师平均有4门。此外,中野的师的迫击炮和机枪比华野的师少。中野纵队也没有很多炮兵资产可以配置到到他们的师。如果中野纵队有一个完整的炮兵营,拥有 3 个连和 12 门火炮来补充其师中的炮兵,那么它就很幸运了。整个中野中没有一门 105 毫米榴弹炮。武器装备的差异部分是由于华野成功缴获了一些国民党军队最好的师的武器。它还反映了刘邓大军在 1947 年 8 月向大别山进军期间遭受的严重炮火损失的残余影响。

表2

点看全图

表3

点看全图

中野的少量火炮意味着这支野战军的装备不足以进行阵地战。另一方面,华野确实拥有阵地战和在必要时支持正面攻击的火力。1948 年,随着从国民党手中缴获了大量武器,师的火力全面增加。此外,四个华野纵队——第 3、第 9、第 10 和第 13 纵队——被指定为特殊攻击纵队,并被赋予额外的火炮、迫击炮和重机枪,以便他们能够摧毁固定的防御工事并成功攻击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对于 3纵队来说,这意味着它的每个师都获得了两个 75 毫米山炮连,而不是通常的一个,并且该纵队获得了一个 105 毫米榴弹炮连。作为这一转型计划的一部分,这些特种攻击纵队还接受了战术和步炮协同方面的特殊训练。也许更重要的是,在将力量集中在战场上的决定性点时,华野在 1948 年期间能够部署多个 105 毫米榴弹炮连。一些连由山东兵团部控制,但大多数被部署在华野直接指挥的特纵内。

到淮海战役时,特纵也被称为华野“炮兵司令部”,已经相当于一个加强师的规模,大约有 11,000 名士兵。它有三个炮兵团,包含华野的小型轻型坦克部队和一些工兵营。三个炮兵团各有三个营,每个营有三个连,每个连有四个炮组。其中两个团有 105 毫米榴弹炮,第三个团有 36 门日本 75 毫米火炮。

从数量上讲,国民党投入的常规军事资产比共产党开始时投入的要多。因为他们没有与共产党人的努力相匹配,无法组织和动员该地区的农村农民,所以国民党没有与共产党建立的地方武装或民兵相媲美的军事或准军事单位。在一些地方,地主和其他寻求保持社会主导地位和维持秩序的人组建了反共部队,但这些部队为常规军事行动做出贡献的能力微乎其微。对于国民党来说,保卫徐州-蚌埠地区的工具必须是他们的正规职业陆军和空军。从纸面上看,这是一支庞大而强大的力量。

图 4 显示了淮海战役前夕华东国民党军队的指挥结构。参谋总长顾祝同将军在武装部队总司令蒋介石总统的领导下提供了总体统一的指挥。在徐州周边的广大地区,所有国民党地面部队都在徐州剿总的指挥下。该总部对第二、第七、第十三、第十六兵团、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绥靖区、两个独立军、总部设在宿县的铁路保护部队和位于徐州的几个独立团进行作战控制。然而,这个司令部并没有控制即将开始从确山向徐州移动的第十二兵团。该兵团由南京的陆军总司令部直接指挥,并在战役期间继续处于其控制之下。此外,徐州剿总并没有控制驻扎在徐州的中国空军部队。他们由南京空军总部指挥。

图4

点看全图

国民党军队有两个传统任务——对非正规游击队进行平叛行动和摧毁大型机动共产党机动部队。这些任务体现在徐州剿总下属的两类大部队中。兵团的设立旨在对常规的大型共产党机动部队进行进攻行动。绥靖区部队旨在保卫区域免受非正规部队和小型正规部队的攻击。尽管兵团和绥靖地区的规模和组织大致相似,但它们却有很大的不同。兵团由中央政府筹集和训练的部队组成。他们的武器和训练是国民党军队中最好的。另一方面,绥靖区部队通常不是由中央政府组建的,而最初是由中国的一个地方军阀创建的。例如,第三绥靖区起源于冯玉祥将军的西北军。兵团和绥靖地区部队的背景和战斗力差异有时会导致他们的指挥官之间关系紧张,并阻碍他们的合作能力。兵团的军官认为,绥靖区部队在产生战斗力方面肯定不如兵团部队有效。

在兵团和绥靖区,军是下一个较低的下属单位。国民党军的规模大致相当于共产党的纵队,从 25,000 人到 40,000 人不等,具体取决于下辖多少师以及他们是否处于满员状态。军也有自己的资产。在较好的国民党军中,一个工兵营、一个警卫营、一个通信营、一个 105 毫米榴弹炮营和一个运输团隶属于军部。

国民党师和解放军师一样,都是以三三制为基础组织的。1948 年初,国民党师的规模设定为 14,488,然而,在 8 月,南京军事会议授权更改国民党步兵师(所有师都是步兵师)的师级 TOE,将师的标准规模减少到 10,445 人。到淮海战役时,一个一个师进行的这种重组进展到什么程度目前尚不清楚。然而,鉴于国民党军队在谋求补充战斗伤亡方面存在的问题,TOE 的这一变化无疑使 TOE 更接近战场上实际的人力情况。图 5 显示了1948 年 8 月采用的较小师的组织结构。

图5

点看全图

平均而言,国民党师的火力比解放军师强。一个拥有 10,000 名士兵的师中的武器可能接近表 4 中所示的数字。1948 年初的师级 TOE 要求三个步兵团中的每一个团都配备一个四门火炮 75 毫米榴弹炮连。每个团都有一个 4.2 英寸迫击炮连,配备 8 门迫击炮。8 月通过的 TOE将三个团炮兵连合并为一个团炮兵营,并放弃了 4.2 英寸迫击炮连。鉴于此时决定的师的其他 TOE 变化以及师规模的普遍减少,任何给定师在 11 月初的实际武器类型和数量都是不确定的。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各师仍然有三个炮兵连和一个 4.2 英寸迫击炮连。

表4

点看全图

国民党拥有额外的军级火力资产。通常这包括一个炮兵营,其中包含三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配备四门 75 毫米山炮和一个 4.2 英寸迫击炮连,配备8门迫击炮。在最好的军中——第二兵团的第5和第12军(注:原文如此,第十二兵团的第18军和第十三兵团的第8军——炮兵营配备了 105 毫米榴弹炮。

国民党军的兵团通常不直接控制他们的炮兵部队。他们通常只有一个警卫营和一个配属的通信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淮海战役开始时,第七兵团司令部下辖两个炮兵营和一个工兵营。

11 月初,如图 4 所示,徐州剿总(集团军群司令部)理论上直接控制了大量部队。这些部队包括72军以及装甲、炮兵、4.2 英寸迫击炮、宪兵、工兵、通信和铁路团。然而,除了与各兵团部保持联络和提供安全保障所需的部队外,这些团几乎都已经被分派到徐州周围的军队中。只有72军和装甲团随时可以在可能需要的地方提供额外的火力。

除了每个师的炮兵火力外,几个受过美军训练和装备的师还内设一个拥有 18 辆轻型斯图尔特坦克的有坦克营。这些坦克安装了一门 37 毫米主炮和三挺 30 口径机枪。国民党将这些坦克用于步兵支援角色,事实证明,它们的保护火力对轻装解放军步兵有效。徐州的坦克团有 60 到 80 辆作战坦克,在战役后期,国民党又投入了多达 80 辆坦克参加淮河以北南线的战斗。

国民党空军也可以将火力带到战场上。它是中国三个军种中最为现代化的一个,在二战期间接受了美国的大量援助。表 5 显示,在战役开始时,国民党可以将 80 架战斗机、40 架轰炸机和 40 架运输机投入到徐州周围的空中。

表5

点看全图

通宝推:大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