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道家说🀄根本不屑/不愿做定量分析 -- 闻弦歌

共:💬8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赞同你对道德经“人地天道”理解的法则关系

所以这四者是层层嵌套的包含-被包含关系。用程序员思维做个类比的话,就是软件依赖,你画的图就好比是dependency graph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Dependency_graph。

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呢?

根据《韦氏大词典》(第三版)的解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概念曾在三个意义上使用:(1)人是宇宙的中心;(2)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3)根据人类价值和经验解释或认知世界。这三者构成了概念的基本意涵,都与西方文化传统密切联系:其中第一义源自基督教传统关于人是所有被造物之中心的信念,第二义是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的名言,第三义则代表了笛卡尔以来的主体主义立场。在学界的相关探讨中,“人类中心主义”被区分为“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和“价值论意义”三个层次。环境伦理学主要在价值论层次探讨,将“人类中心主义”理解为这样一种观点:“它认为,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环境道德的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因此,人只对人类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大自然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作为这种观点的对立面,“非人类中心主义”则认为:“大自然中的其他存在物也具有内在价值,其他生命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完整也是环境道德的相关因素,因此人对非人类存在物也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这种义务不能完全还原或归结为对人的义务。”在西方文化史上,“古典人类中心主义”曾表现为自然目的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神学目的论(以阿奎那为代表)、灵肉二元论(以笛卡尔为代表)和理性优越论(以康德为代表)等形式。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依然继承了理性优越论的思想资源,只是在价值论上对原有的强势立场加以弱化。从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中不难看到,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代表着西方文化中一种根深蒂固的精神传统。作为西方思想源头的“双希文明”无不体现出对于人类优越于自然的坚定信念,随着西方现代性的兴起和演进,文化基因中的这种优越感得到极大的膨胀,产生了欧洲近代思想中的“强势人类中心主义”话语。概言之,西方文化中的这种“强势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原子主义的宇宙观。这种观念认为人在宇宙中是一个独立的原子,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外在的关系,在本体论意义上人不依赖于其他自然物而存在,因此人的意识和行为具有自主性而不受自然的制约。第二,主体主义的人类观。这种观念认为人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理性的存在者,正基于此人类优越于其他存在物,是自然的主宰者和征服者。在这种主客对立的关系中,自然被视为异己的对立物,成为人类的臣仆和工具。第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这种观念认为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而自然只具有对人而言的工具价值,人类的利益是衡量自然物价值的唯一标准。如果有损于人类利益,人类有权利杀戮和毁灭自然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