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歪理胡言自逍遥 -- pripor

共:💬3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40913 老马的问题

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的大多数场景,都是网状的至少是链状的,既有上游也有下游,库克位高钱多,但也有上游董事会,阿兴位低穷汉,但有的场景下也有下游阿强。这是具体现象。

老马搞理论,他做了个什么事儿呢?抽象!老马不管库克阿兴阿强具体个人生活美滋滋还是苦哈哈是嚣张跋扈还是温良恭简,他超越个体,找到了一个有价值的抽象视角:在A与B两方的交易活动中,占有主动或者说主导地位的一方,会在分配中占优势,这是超越个体在任何网/链上都存在的普遍规律,他把他的这个抽象规律定义为剥削。

类似的,老马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世间一切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这是总;同时带来的延申问题是那每个人个体价值怎么定,老马思来想去,感觉很棘手,用了一个巧办法:抽象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核心思想是用时间总价值除以总人数劳动时长,算出来的平均值。这样逻辑就闭环了,总体上用总量,个体上用A和B两个总量除平均,作为个体的“标准人”,在自己的概念体系里做到自洽。

可问题是,问题是实践中,现在需要评定淮海战役粟裕和解放战士丁小二的个体价值,按资本论就是俩人各干了多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不能说俩人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忙活,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样吧,那不就是工时么?老马知道这个问题么?我猜他肯定知道,但他不急,他是理论大师,理论搞完善最当紧要,落地的问题交给实践他的理论的人去解决。

可惜呀,实践的人都找不到办法评定淮海战役粟裕和解放战士丁小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除非这个实践的办法和老马的理论体系是冲突的,当然也可以叫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俗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那是不是所有理论都没有价值呢?显然不是,比如下面:

陕甘交界之处,有一块地方,平均年降雨量500,我能不能去哪儿种小米呢?注意这里俩核心已经出来了:1. 年均降雨量500,这是个人类智慧创造的概念,是一个抽象,这个抽象俗称统计量;2. “我能不能去哪儿种小米呢?”,这个是实践中的问题。

截至目前,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雨量虽然刚刚够,但那是总数啊,种小米需要是恰如其分的降雨,地开的时候下个30,下种的时候下个40……这样,别和郑州似的一天把一年的雨下完了,这就没法搞了。所以我需要每天的量,而且还得看下的急不急,疾风骤雨也不好,同时还得看温度,积温的够,积温够了,还得看昼夜温差……

最能准确回答问题的办法,就是我去此地呆一年,再和老乡唠一唠,那就心里有数了;但是,也可以这么高:除了降雨量,还有每天的降雨也统计,还有降雨的时间,还有按天的积温,风力,土壤构成等等等等,这些信息都有了,然后写成一本书,叫《农业科学理论》,这时候,不用去待一年,也大致可判断出能否去种小米。

这个理论,是有用的,是能指导实践的。这时候很多人会说我耍流氓,用自然科学理论能达到的水平对飙老马的社会研究,这是欺负老马。还真不是,老马犯的问题和他的一溜前辈们问题本质一样的,今儿先睡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