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敕勒歌的创作背景 -- 千人斩

共:💬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敕勒歌的创作背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描写的是美丽的塞外风光,高高的大阴山、辽阔的敕勒川、天也茫茫、地也茫茫,置身塞外只能看见风吹草低现牛羊。《敕勒歌》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成了塞外风景诗的代表性作品。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它特殊的创作背景的话,就能感觉到《敕勒歌》这首诗里凝聚了鲜卑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诗作者斛律金,是东魏时代的朔州(今山西朔州)敕勒部人。性敦直、善骑射,精通少数民族兵法,据说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他早年从军,敌人的部队从遥远的天边赶来,斛律金从飞荡而起的烟尘中就能判断对方有多少人马;他只要趴在草地上就能听出来对方部队行军的远近。斛律金先后打败了葛荣、尔朱兆等众多割据势力,成为大丞相高欢手下的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将。一次,高欢的军队团团保围了西魏要塞玉壁城,虽然城内断粮断炊,人们易子而食,哀鸿遍地。可是西魏军队拒不投降,甚至反攻得势。这时高欢得了重病,军队里谣言四起。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身为大将军的斛律金,一边弹着胡琴,一边唱起了鲜卑民歌,这就是《敕勒歌》。在他的影响下,无论大丞相高欢,还是身负重伤的士兵,都满含着热泪,激情澎湃地跟着高声大唱……鲜卑人都知道,他们的根祖之地,在那茫茫的草原,在那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地方。三国时代,曹操为了稳定边防,把草原上的六个胡人部落迁到了长城以内。多少年来他们受尽了魏晋军队的歧视和折磨。到了西晋末年,司马诸王自相残杀的时候,自强不息的鲜卑人风云而起,建立起了好几个政权,这其中就包括高欢控制的东魏。现在,眼看面临失败,斛律金和高欢在高亢的歌声中,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内心深处那个美好的草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昨天的辉煌和骄傲,残兵败将们突然迸发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他们终于死里求生,打败敌人,返回了晋阳。

  《敕勒歌》就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诞生的,诗句通俗易懂,大气磅礴,但诗歌背后却充满了战争的残酷、鲜卑民族的血气和以死求生的悲凉……

  突出重围后,一代枭雄高欢就得病去世了,不久,他的长子高澄又在都城被人刺死。他的二儿子高洋开始继承父兄的大业,继续坐镇晋阳,称霸北方。只不过,高洋不再向父兄那样,满足于当个大丞相或者是中书令,他一脚踢开了傀儡皇帝,自己黄袍加身,立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高洋就成了北齐文宣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