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李商隐管窥1——直挥笔为文 -- 桥上

共:💬7 🌺9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商隐管窥4——琴书终一世

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对属能。

生儿古有孙征虏,嫁女今无王右军。借问琴书终一世,何如旗盖仰三分。

这是李商隐《漫成五章》第一和第三首,还有另一首《常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他这是后悔了,后悔只学会写文章,终究没太大成绩,“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李商隐当初也曾“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但其实他只学到了令狐楚写文章的本事,要实现抱负,还得有“穰苴(ráng jū)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一类政治军事能力,这他是明显欠缺的。可即使李商隐认识到如上短板,因出身所限,也很难补齐。下面是两个对比:

对比杜牧,杜牧出身宰相家,还专门去接触边将,了解各割据藩镇的虚实;再对比高适,高适也出身世家,就可以壮游燕蓟;到李商隐,却只能依附藩镇,还需多次备考,进士考了多次,之后入职考试又有多次。虽然李商隐少时替人抄书,而读书不如抄书,可能对学问有益,但恐怕也限制了他的眼界。那些世家子弟的条件,是李商隐及其家族无法企及的。

不过,李商隐写咏史诗,却能另辟蹊径,有独特视角,其中不乏警句,如: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玉玺不归缘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以及: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就当时时局写的一些诗也很精彩,如:

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上面这首以及下面摘录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让我想起了三吏三别: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但闻虏骑入,不见汉兵屯。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

生小太平年,不识夜闭门。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

……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乡里骇供亿,老少相扳牵。儿孙生未孩,弃之无惨颜。

……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

再就是李商隐为李德裕被贬谪专门写了首诗,也反映他一贯推崇李卫公(德裕)的立场: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李商隐关涉时政的诗还有首《韩碑》,韩碑指韩愈为平定蔡州一战写的纪功碑,因产生争议,碑文竟被磨去另写重刻,而李商隐却在此诗中竭力为韩愈辩护: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此事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立韩碑及被重刻在同年或次年,李商隐作诗则在多年后,可他为此事仍如此激进,也是李商隐不能为上所用之一因吧,亦可见陷于党争之说未必准确。如果说李商隐被排斥,怕主要因他立场过于鲜明,倒未必是哪一党,甚至他也没有属于哪一党的自觉。

这一来,李商隐就更难有所作为了,下面这首《蝉》正是他自身写照: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自父亲去世后,李商隐早已“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但漂泊在外,他还是常想起故园荥阳:

遥想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漂泊中李商隐也常在诗中写出他与各地旧人好友交往的情景以及对他们的怀念:

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诸生空会葬,旧掾已华簪。

共入留宾驿,俱分市骏金。莫凭无鬼论,终负托孤心。

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

樵归说逢虎,棋罢正留僧。

空馀双玉剑,无复一壶冰。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客鬓行如此,沧波坐渺然。

此生真远客,几别即衰翁。

平生有游旧,一一在烟霄。

黎辟滩声五月寒,南风无处附平安。

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前头“琴书终一世”是李商隐自身写照,类似的还有“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也表明他还擅长音乐。对比李白的“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琴书对书剑,亦可见二李风格差异之一斑,李商隐没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放,有些“几多红粉低鬟恨,一部清商驻拍留”(李郢)的流连,不过玉琴也正与他夫人的锦瑟相和吧。

说到琴书与书剑,倒也有几分相似,都不是解决政治军事问题真正需要的关键才能,所以这二李只好徘徊在宦海边缘,李商隐一生大体就是辗转各个幕府为人写公文度过的。

虽然“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虽然“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但在幕府中李商隐还是有可能逐渐掌握必要的政治军事才能、成为一方大佬的。而他的不得志在我看来主要是命不太好,几次被偶然事件打断升迁之路,又天不假年,四十六岁就去世,只能让后人惋惜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了。

作为诗人,李商隐或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他的诗,既有“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馀庙中客”的豪迈,也有“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奇幻,还有“有个仙人拍我肩”的直白,但他将寻常话语引入诗中有时也会有特别效果,好比: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还有另一些佳句,大多有点眼熟: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上帝钧天会众灵,昔人因梦到青冥。伶伦吹裂孤生竹,却为知音不得听。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

这舞马是大唐盛世的标志,也可说是由盛转衰的象征。下面是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纹壶,图片出自翟德芳《“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金声玉振,宝光炫目|访古》经济观察报,图片作者杜广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有: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这后几句有另外二李(李白、李贺)的味道了。

还有: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镜好鸾空舞,帘疏燕误飞。

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终究没有自己的晚晴,他也曾入山学道,虽未必会如李贺帝召为记、亦未必像李白入江捉月,可也说不准他真是化身离去的,他说过: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