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李商隐管窥1——直挥笔为文 -- 桥上

共:💬7 🌺9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商隐管窥2——将军樽旁,一人衣白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由得再窥。

李商隐这诗,提到了与他身世关系极大的父子二人。这里山翁就是比喻的那位父亲令狐楚。山翁指山涛山巨源,魏晋竹林七贤之一,《晋书》上说他:“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而李商隐也是受惠于令狐楚的栽培。

其实上面诗中提白菊就已点明说的是令狐家,白菊是他们家标识: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诗中有:“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其后“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韩偓,则曾和那位儿子令狐绹一起为他们家白菊唱和。多年后,另一位晚唐诗人徐铉还对令狐楚曾孙提起:孤芳自爱凌霜处,咏取文公(令狐楚)白菊诗。

令狐楚生于永泰二年(766年),开成二年(837年)去世,刘禹锡说他是“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李商隐十七岁时(829年,唐文宗大和三年)游学洛阳,先因古文为白居易赏识,甚至说下一世要做他儿子;随即李商隐被六十三岁的令狐楚看中,带回家中,“岁给资装”,“令与诸子游”,于是“将军樽旁,一人衣白”。令狐楚是在为儿子准备人才(前后不止一人),所以他们比李商隐大不少。令狐楚还资助李商隐赴长安考进士,并亲手教他写今文(骈文,四六文)。

令狐楚是今文大家,“才思俊丽”,“于笺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而且他文章特点鲜明,“(唐)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

到八年后(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临终前一日,令狐楚把李商隐叫去说:“吾气魄已殚,情思俱尽,然所怀未已,强欲自写闻天,恐辞语乖舛,子当助我成之。”他是让李商隐帮他写遗表。随即,令狐楚先口述了遗表的核心段落:

臣永惟际会,受国深恩。以祖以父,皆蒙褒赠;有弟有子,并列班行。全腰领以从先人,委体魄而事先帝,此不自达,诚为甚愚。但以永去泉扃,长辞云陛,更陈尸谏,犹进瞽言。虽号叫而不能,岂诚明之敢忘?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镜清,是修教化之初,当复理平之始。然自前年夏秋已来,贬谴者至多,诛戮者不少,望普加鸿造,稍霁皇威。殁者昭洗以云雷,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谷嘉熟,兆人安康。纳臣将尽之苦言,慰臣永蛰之幽魄。

李商隐把这一段基本全部整合到正式遗表中,并加上了令狐楚去世当晚“大星陨地,雅当正室,洞照一庭”的传言。

令狐楚又是诗人,有好句如: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事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令狐楚且与刘禹锡、白居易有很多唱和,如:

花满中庭酒满樽,平明独坐到黄昏。

五凤楼西花一园,低枝小树尽芳繁。洛阳才子何曾爱,下马贪趋广运门。

刘禹锡还专出了与令狐楚的唱和诗集《彭阳唱和集》。

得令狐楚传授,李商隐是非常感激的,所谓“自蒙夜半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佩刀指吕虔看好王祥,认为“有公辅之量”,就把自己的佩刀送给他,以后王祥后代“弈世多贤才,兴于江左”。至于“夜半传衣”,则是唐初佛教禅宗五祖弘忍传衣钵给六祖惠能的典故,李商隐是说令狐楚把作四六文的衣钵传给了自己。而范文澜先生曾言:

四六文如果作为一种不切实用,但形式美丽不妨当作艺术品予以保存的话,李商隐的四六文是唯一值得保存的。其余四六文作者固然还有不少名家,按古文运动的标准,都可以归入陈言务去的一类,全部废弃并不可惜。

虽然,我觉得,老先生也许一时没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不过,令狐楚的能力不仅在于会写文章、会做诗,还在于他有胆略、敢决断、知进退:

令狐楚“家世儒素”,“兒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791年,二十六岁)登第”。他刚当上进士时,有人聘他入幕府,已奏闻了朝廷,他只好前往,但在那里他“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

当他在太原做节度使幕僚时,节度使忽然去世,一群骄兵悍将把他抓去,围着他让他写遗表,他在“白刃之中,搦(nuò)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

后来令狐楚自己在汴州做节度使,另一节度使要把一支藩镇军队从怀州调往沧州,那些士兵不愿去,发生哗变,令狐楚“初赴任,闻之,乃疾驱赴怀州,溃卒亦至,楚单骑喻之,咸令橐弓解甲,用为前驱,卒不敢乱”。

其他令狐楚以“长于抚理”著称,能“绥抚有方,军民胥悦”,则是经验积累了。

以上这些,都不是能简单学到的,即使令狐楚自己次子令狐绹,虽在他影响下出将入相,可还是“性懦缓”,没有他的胆略决断。

令狐楚来不及提拔李商隐就去世了,以后李商隐能仰仗的只有开头诗里的“郎君”,就是那位令狐楚儿子令狐绹(子直)。

令狐绹比李商隐大十岁左右,李商隐在刚刚成年时进入令狐家,令狐绹有点像是李商隐的长兄,和他关系相当亲密,下面摘录李商隐《别令狐拾遗书》,从中可见二人交流之坦诚深入: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不动,固不能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能无争,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其同异如何哉?

……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颦然相慼,泫然相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

首阳之二子,岂蕲盟津之八百,吾又何悔焉!千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父耳。商隐再拜。

李商隐还有多首与令狐绹唱和的诗篇,如:

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

樽前见飘荡,愁极客襟分。

望郎临古郡,佳句洒丹青。

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

官书推小吏,侍史从清郎。并马更吟去,寻思有底忙。

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

山驿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晖。右银台路雪三尺,凤诏裁成当直归。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甚至,令狐楚生前李商隐中进士,也是令狐绹直接大力推动的结果:

时独令狐补阙(令狐绹)最相厚,岁岁为写出旧文纳贡院。既得引试,会故人夏口(高锴)主举人,时素中令狐贤明,一日见之于朝,揖曰:“八郎(令狐绹)之交谁最善?”直进曰“李商隐”者,三道而退,亦不为荐托之辞,故夏口与及第。

后来令狐绹也曾几次援引李商隐,至于本篇开头诗里说的“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由得再窥”,诗作于大中二年(848年),此年令狐绹“召拜考功郎中,寻知制诰”,“召入充翰林学士”,开始进入政治中枢,李商隐则已入他人幕府,又因李德裕产生分歧,二人自然无法像原来那么亲近了。

当初令狐楚死后,令狐绹马上要守孝,没了职位,顾不上安排李商隐。可李商隐母亲年老,“家穷,弟妹细累”,需要赶紧找到差事。于是阴差阳错,李商隐走上了辗转多个幕府,以他擅长的骈文写作为生的道路。

李商隐一生写过各种骈文,“吉凶书及……笺启铭表”等,其中大部分是为别人写的,主要是幕主,但也替熟人代笔,包括他座主等多位高官、幕主儿子、同事,及弟弟、连襟、各种亲戚。

下面是《为濮阳公(王茂元)檄刘稹文》摘录,这是李商隐代写公文中较重要的一篇:

失忠於国,失孝於家,望此用人,由兹保族,是亦坐薪言泰,巢幕云安。智士之所寒心,谋夫之所齚舌。……

代宪四祖,文明继兴,当时燕、赵、中山,淮阳、齐、鲁,连结者几姓,旅拒者几侯?咸逆天用人,背惠忘德。据指掌之地,谓可逃刑;倚亲戚之私,谓能取信。一旦地空家破,首裂支分,暗者不能为谋,明者固以先去,悔而莫及,末如之何。……

今足下背季父引进之恩,失大朝文诰之令,则是实先太傅之浮议,彰昭义军之有谋。为人侄,则致叔父於不忠,为人孙,则败乃祖於无後,亦何以对燕赵之士,见齐鲁之人耶?

以上文字,有理有据,但毕竟是为劝降,不会太激烈,而李商隐同时有诗句“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当与“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不相上下。

讨伐刘稹出征前,他还代李璟写了《为李怀州祭太行山神文》:

今忠武全师,河桥锐卒,指贼庭而将扫,望寇垒以争先。神其辅以阴兵,资之勇气,使旌旗电耀,桴鼓雷奔,一麾开天井之关,再举复金微之地。

李商隐写的各种祭神文中又有好句如:

神能倏忽应时,逡巡布润。云旗直集,不资秦地之决渠;雨阵斜飞,更甚成都之救火。

惟神据雉堞以为雄,导沟池而作润。果成飘注,以救惔焚;敢慸斯牲,用报嘉种。神其永通灵感,长懋元功。导楚子之馀波,霈晋国之膏雨。

李商隐还替人写了不少黄箓斋文——向道教神仙祈告的文书,文中首先会列出祈告对象,如:虚无元始自然天尊,太上大道者君,太上老君,金阙後圣李君,十方灵真,三界官属,三十六部尊经,元中大法师,天地水三官,北斗尊神,本命星尊神,洞天林谷一切栖隐诸灵仙等。

后来的善男信女,也都有这一套,西游记中也屡见呼叫类似的各路神仙。

另外,李商隐在代笔文章中给李德裕极高评价,也反映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三寇殄灭,万方率同。将荡海腾区,夷山拓宇。高待泥金之礼,雄专瘗玉之辞。烟阁传形,革车就国。尽人臣之极分,焕今古之高名。

蹑足以谋,屈指而定,谢安之围棋尚劫,曹参之饮酒正酣。适有军书,果闻戎捷。……盖大昴中邱,有风雨翕张之气;藂台高邑,有山河隐轸之灵。……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系尔来者,景山仰之。

下面再摘录李商隐代写文章中一些佳句:

清秋一鹗,碧海孤峰。

然或顾逢伯乐,但伏盐车;听属锺期,不调绿绮。皋壤摇落,老大伤悲。

潼水千波,巴山万嶂,接漏天之雾雨,隔嶓冢之烟霜。皓月圆时,树有何依之鹊;悲风起处,岩无不断之猿。

李商隐非代笔文章中更有佳句如:

白露初凝,朱门渐远。

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其尽欢。

某爰自弱龄,侧闻古义。留连薄宦,感念离群。东至泰山,空吟梁父;南游郢泽,徒和阳春。

今春华以煦,时服初成,竹洞松冈,兰塘蕙苑,聚星卜会,望月舒吟。羊偘接宾,共其醒醉;谢安诸子,例有风流。

李商隐又曾提到:

时同寮有京兆韦观文、河南房鲁、乐安孙朴、京兆韦峤、天水赵璜、长乐冯颛、彭城刘允章。是数辈者,皆能文字。每著一篇,则取本去。是岁,葬牛太尉(牛僧孺),天下设祭者百数。他日尹言:“吾太尉之薨,有杜司勋之志,与子之奠文,二事为不朽。”

但那篇“为不朽”的奠文已佚,就在此摘录李商隐另三篇奠祭之文:

《奠相国令狐公(令狐楚)文》:

愚调京下,公病梁山。绝崖飞梁,山行一千。草奏天子,镌辞墓门。临绝丁宁,托尔而存。

《重祭外舅司徒公(王茂元)文》:

呜呼!往在泾川,始受殊遇。绸缪之迹,岂无他人?樽空花朝,灯尽夜室。忘名器於贵贱,去形迹於尊卑。语皇王致理之文,考圣哲行藏之旨。每有论次,必蒙褒称。

《祭小侄女寄寄文》:

自尔没後,侄辈数人。竹马玉环,绣襜文褓。堂前阶下,日里风中,弄药争花,纷吾左右。独尔精诚,不知何之。……

呜呼!荥水之上,坛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坟相接。汝来往于此,勿怖勿惊。华彩衣裳,甘香饮食。汝来受此,无少无多。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下图中为荥阳李商隐公园,园中有李商隐墓,寄寄当亦“来往于此”。图片出自《李商隐公园》携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唐家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