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电影《光明》 -- 流江河

共:💬6 🌺2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电影《光明》

点看全图

《光明》(Sight)这部传记剧情片,改编自眼科医生王明旭的自传《从黑暗到光明》(Darkness to Sight)。王医生发明了突破性的羊膜隐形眼镜后无偿捐献了专利,免费把该技术传授给世界上数千名眼科医生。他还创立了视力重建慈善基金会,筹集资金为世界各地的疑难患者提供交通等费用以完成疑难眼睛重建手术,他本人则免收所有手术费用。至今已为上万患者恢复视力,其中许多是世界各地的盲人孤儿。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光明》可能是几十年以来好莱坞第一次以华人一代移民为原型主角(hero)拍摄的电影。这部三非电影(非主流剧情、非著名导演、非火热影星),叫好不叫座,目前美国初步排片只有一周(5月24日-30日)。昨天跟小朋友聊起来,他们非常有兴趣,所以一起去看了。

片中插叙王明旭早年在中国的经历,小朋友说英文字幕跟中文对白有区别,我跟他解释,要做到信雅达,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译。也有人说片中王明旭父母(也是医生)的对话腔调不对,我觉得并不影响观影。

王医生的经历很励志,看完电影后我就想,当初为什么没有去学医呢?现在改还来得及吗?我的道又在哪里?

张中行说 “怀疑与信仰”是个缠了他一生的问题。他想弄明白,“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是怎样活才不是白白过了一生。

以中国的儒、释、道来说,儒家有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佛家认为此岸多苦,不如四大皆空;道家则无所谓。三家不知所从,也许可以溯于《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顺其自然就好,如果再加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许就趋于完美了。

怀疑和信仰很难共存,一种实际的做法是分而治之,接受“天命”(形而上的道),追求“率性”(形而下的器),即先解决柴米油盐问题。这是一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态度,缺点是根基不稳固,因为天命难知也。孔子说,要五十岁才知天命,这也太晚了些。

电影中有两句台词值得一提。

一是王明旭童年小伙伴莉莉的发问:“人死了,世界就会变成黒暗了吗?”,这既启发了他寻找可以为之“夕死”的道即为广大失明患者带来光明,也激发了他拯救病人的决心和毅力,从而发现了羊膜对眼膜的治疗功能,在医学和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是后来的女友安乐(Anle)对他的开导。电影中,王明旭对当年无力搭救莉莉之事一直耿耿于怀,放不下包袱,莉莉老是出现在王的幻觉中。安乐说,其实不用刻意放下/否定过去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现在就是由过去塑造的。

海外历史学者唐德刚曾提出,社会历史发展,“必然之中有偶然”,这其实对个人也是适用的:每个人当前所处的状态,是由许许多多偶然因素决定的。一个人能否来到这个世上,出生在什么时代、家庭,是非常偶然的。但是这些“偶然”因素,“必然”成为这个人成长发展的基因。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际遇(偶然),也必然是前一阶段那些偶然因素促成的。

:文中关于张中行的文字,参见其“怀疑与信仰”一文(原为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文集《精神的信仰》而作,后收入《张中行全集》第十卷),我这里对其进行了简化、综合。他文中还引了一句培根的话: “伟大的哲学始于怀疑,终于信仰。”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不远攸高,onlookor,普鲁托,子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