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美国军史研究者Gary Bjorge眼里的淮海战役 -- 镐梓

共:💬20 🌺17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第一章-(5)从日本投降到1948年夏共产党的战略 -- 有补充

1945 年 8 月 13 日,日本投降用毛泽东的话说这是“已成定局”,他制定了未来几个月的中共政策。他强调了两点:需要阻止国民党进入以前被日本占领的所有地区,以及需要为内战做准备。在毛看来,与国民党的战争几乎是必然的:(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苏联的参战,决定了日本的投降,中国的时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之间有一个过渡阶段。过渡阶段的斗争,就是反对蒋介石篡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斗争。蒋介石要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他的方针已经定了,我们对此要有准备。全国性的内战不论哪一天爆发,我们都要准备好。早一点,明天早上就打吧,我们也在准备着。这是第一条。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可能把内战暂时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战可能暂时是若干地方性的战争。这是第二条。第一条我们准备着,第二条是早已如此。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在毛讲话和日本投降前几天,国共争夺“胜利果实”的竞争已经开始。8 月 10 日,朱德向所有共产党军队下达命令,指示他们开始要求其地区的日军和伪军投降。8 月 11 日,他下令发动总攻,从日本人手中夺取领土。同一天,蒋介石命令共产党军队留在原地,等待进一步的命令。毛在8月13日发出的电报中拒绝了将的命令。此外,在8月13日准备由新华社发布的声明中,毛对蒋说了严厉的话:“无怪中国法西斯头子独夫民贼蒋介石,在敌人尚未真正接受投降之前,敢于“命令”解放区抗日军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束手让敌人来打。“ (注:《蒋介石在挑动内战》)

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朱德向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达命令,要求他将除被国民党部队包围的士兵外的所有士兵全部交给解放军部队。另一方面,蒋介石当天发出命令,指示冈村维持秩序并保护物资,直到他告诉他不这样做。8 月 23 日,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命令冈村让日军保卫阵地,保持交通线畅通,等待国民党部队的到来。该命令的效果是使日本军队成为国民党运动的辅助角色。

随着共产党和国民党军队争先恐后地控制尽可能多的日本占领区,他们之间的战斗变得司空见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的战斗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然而,国内的舆论和国际影响,用毛的话说,是一场“规模有限、局部化”的内战,没有演变成全面的内战。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1945 年 8 月至 1946 年 7 月是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尽管他们在军事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得多,但他们的部队在规模和武器装备上仍然明显不如国民党军队。1945 年 8 月,共产党有 120 万正规军,而国民党军队有 440 万士兵。这种差距导致共产党人采取谨慎的战略,最初强调在不与国民党军队接触的地方扩张。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颁布了这一战略,即“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它利用了苏联红军在中国北部和东北的存在并拒绝允许国民党军队进入。在1945年秋天的几个月里,根据这一战略从山东和其他地方赶往中国东北的部队能够自由地组织新的根据地,并准备在国民党来时与他们作战。

这种“北进南防”的战略,为新四军主力从江苏向山东转移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毛泽东在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与蒋介石面对面谈判时做出的让步的基础。在这些谈判中,毛同意放弃横跨华南的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南部和中部、江苏南部和浙江的八个根据地。如果不让步,他们肯定会受到攻击,毛在返回延安时解释说。此外,从长远的角度看待与国民党的斗争,以及他对非军事因素的全盘影响,通过自愿放弃这些根据地,共产党人似乎是通情达理的妥协者,并将在舆论场上获得青睐:“让出这八块地方非常可惜,但是以让出为好。……为什么要让出呢?因为,…….我们在那里,人家……无论如何也要来争。在这一点上,我们采取让步,就有利于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取得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注:《关于重庆谈判》)

放弃这些根据地的决定对淮海战役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将粟裕和他的第 1 师带回了苏中。1944年12月27日,他率师南渡长江,自此参与建立苏浙(江苏-浙江)军区和进行军事行动。1945年11月,他回到苏中后,按照建立大型正规机动部队的政策,将他所在的师编入新组建的5万人的华中野战军,并被任命为司令员。

1945年12月下旬,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马歇尔将军抵达中国,试图调解国共争端。达成了一些协议并签署了文件。双方下令停火,但在根本问题上,双方仍相距甚远。春天,东北的战斗变得非常激烈。最后,在1946年6月,蒋介石决定以大规模攻势迫使共产党让步。“首先有必要,”他告诉马歇尔,“严厉地对待共产党人,然后,两三个月后,采取慷慨的态度。到那时,根据蒋的说法,“共产党人会呼吁和解,并愿意为和解做出必要的妥协。7月,全面内战开始。

1946 年下半年和 1947 年上半年见证了国民党的一系列胜利。在中国东部和中部,许多共产党根据地被占领。到 1947 年春,江苏的所有 42 个县城都在国民党的控制之下。国民党军队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地区,这些地区以前由共产党控制,并正在深入山东。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共产党首都延安。到内战第一年结束时,共产党已经失去了对120,000平方英里和1800万人口的控制。

国民党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推进是以高昂的人员和物资为代价获得的,并没有取得任何决定性的结果。他们无法到达山东、河北、山西和河南北部的许多共产党根据地。他们未能摧毁任何规模可观的共产党军队。在内战第一年结束时,他们的攻势达到了高潮,而共产党人正在积蓄力量进行反击。

共产党的战略是稳步消灭国民党部队,同时保存自己的力量。选择的战术是集中绝对优势的部队,包围一个国民党的部队,并歼灭之。目标是实现孙子“胜敌而益强”(winning a battle and becoming stronger)的双重理想。正如毛在1946年9月16日给中央军委的指示中所说:(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全歼,方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使敌军被歼一团少一团,被歼一旅少一旅。对于缺乏第二线兵力的敌人,这种战法最为有用。全歼,方能最充分地补充自己。这不但是我军目前武器弹药的主要来源,而且是兵源的重要来源。”

1947 年夏天,国民党在预备队寥寥无几的情况下已经到了极限。在过去一年,他们的兵力从430万下降到373万。共产党的兵力从127万增加到195万。共产党人认为现在是掌握主动权并改变战争形态的时候了。6月,国民党军队向东进攻山东中部,向西进攻陕北,中共中央命令刘伯承和邓小平突破开封东北黄河沿线的国民党防线,进入国民党控制的山东西南部。6月30日晚,在猛烈的炮火摧毁了国民党的部分防御后,12万人的刘邓部队成功渡河,开始了战役。经过一系列成功的战斗,7月下旬,它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它放弃与山东根据地的后勤交通线,向安徽西南部300英里外的大别山进军。

刘邓军队的纵深穿插体现了中共在内战第二年的战略。正如毛泽东起草的1947年9月1日中央委员会指示所阐述的那样,该战略非常强调让大军结束对根据地的依赖,向国民党领土挺进。他们将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并迫使国民党军队分散。这将增加共产党通过运动战将其各个击破的可能:(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

我军执行外线作战、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方针,当然要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到国民党区域创立新根据地需要时间,需要在多次往返机动的作战中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建立人民武装之后,方能创立巩固的根据地。在这以前,困难将是不少的。但是,这种困难能够克服和必须克服。因为敌人将被迫更加分散,有广大地区作为我军机动作战的战场,可以求得运动战。

刘邓大军于8月7日开始从山东西南部向大别山进军,8月27日,最后一批部队渡过淮河,进入山区。这是控制中国中原的斗争的开局,并一直持续到淮海战役结束。中原地区,北以黄河为界,南以长江为界,东以大运河为界,西以汉江、伏牛山为界,自古以来就是战争的重要地区。控制该地区是控制中国的关键。蒋介石看到刘邓进入大别山的危险,迅速集中33个师向他们进攻。但这种重新部署削弱了其他地方的国民党军队。

当刘邓通过在内线机动防御来避免损失时,陈毅和粟裕从山东派出部分军队进入河南东北部,并攻击那里的国民党阵地。由于无法同时应对所有新的挑战,国民党开始失去主动权。1948年上半年,陈毅和粟裕加强了与刘邓军队的协调,共产党在河南中东部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战役。到7月底,共产党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山东南部的大片地区建立了动员农民的条件。另一方面,国民党越来越多地将他们的大型机动部队集中在该地区三条主要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城镇。经过两年的内战,他们在中国中东部仍然拥有重要的军事力量,但他们利用这种力量追求作战层面胜利的选择正在减少。

(第一章完)

通宝推:onlookor,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转第二章 -- 补充帖

链接

第二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