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老三为啥一会儿要求贺龙坚持江南,一会儿又催着他北上 -- 忘情
长按复制此条消息,打开抖音搜索,查看TA的更多作品。 https://v.douyin.com/iYvtNr3q/
他有一些民间资料,还是有点意思的。但是这个事情,你要知道,西进是张国焘早就定好了的,是南下失败后想不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新疆甘肃建立根据地或者说割据地区的意图。
你要知道,张国焘根本就没有国际的密码,所以只能自己想。
毛主席的思路也是早想好的,先到陕北,可以靠近苏联,但是所谓陕北一事需要一个坚定大家的鼓励,这就是后来的发现陕北红军的报纸。
周总理自然更是如此了,尽量靠近苏联,自己才有勇气坚持下去。
然后半路上派出去了潘汉年,就放飞了,好在潘汉年不傻,到了苏联,苏联派出了几个方向来解决沟通问题。
共产国际哪有心思管这些,谁赢他们支持谁,不会说故意搞死张国焘的。
所以张国焘的西进也是和时间点对不上的,所以,不是向北改成了向西,人是红四一直目标就是向西,向北是不存在的事情,在这时他们也不可能没能力和苏联联系啊。
而在中央和苏联沟通之前,红四只有一个目标,西进计划,自从海打战役红四整体避战之后都是在为这个目标做准备,徐向前根本就是在哄弄鬼。
啥中央,就是他们自己。
当然了,张国焘被削弱之前,他还是听张国焘命令或者说提议的。陈昌浩是真听陕北中央的,只是因为怕陕北中央清算才跑湖北的。因为这事乱套了,西路军失败他也有责任。
不管怎么说,武器到哪里是陕北中央在苏联派人归来后沟通的成果,此时潘汉年还在上海晃悠。所以张浩的作用很大,而且很清晰明了,支持陕北中共中央,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毛主席选择的厉害之处了,结果自然是彭老总和林彪罗荣桓都靠后了,周总理势力又壮了。
4.82 02/13 iPx:/ [email protected] 大决战42 https://v.douyin.com/iYvtmTvM/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这段写了罗荣桓的作用,很有道理。
在这里啊,你说三位一体,这个确实是在我们和苏联没有联系上之前做的操作才是对的,而这个时候,蒋介石确实已经和苏联联系上,同时,苏联选择了国民党作为合作对象。
这个时候,苏联倒是没想抛弃也不可能抛弃中共,因为虽然中共这个时候太拉跨,太失败,必然应该有人承担责任,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马虎眼下,就算了,但是苏联选择和国民党合作而不是中共就是惩罚!!
三位一体,既有毛主席参与的忽悠,更有周总理决定的原因,因为这个时候,毛主席还是军事指挥者,周总理才唯一的第一人,当然,他喜欢亲历亲为,事实上是,确实周总理被描述为孤胆英雄,由于革命胜利,等等等,这点被改为毛主席安排,其实一直以来是按照这个孤单影星情况描述的,包括抗战,可惜周总理都不给力,让毛主席不得不露了出来。
这也是解放后文革中一些同志非要确认毛周联合的心理依据,其实就是周总理不相信毛主席,自己要亲历亲为的情况。
但是谈判也好,战争也好,周总理都不行,如果周总理军事也厉害,再结合这些操作,就可以被描述为中华历史第一人了,可惜,他没这个能力。
@ccceee
所以三位一体的确合理,张学良认可这个也不是因为相信了这个安排,他也是军阀,懂这套,他也想靠苏联,但是苏联不相信他的能力,苏联对张学良的能力判断是正确的。
张学良的能力只体现在凝聚大家一起抗战,建立抗战宣传,全国统一抗战,这点确实是重要的。
所以这也是张学良支持蒋介石东北易帜的结果,导致了苏联相信蒋介石的能力,恰好中共又是一塌糊涂。双方一拍即合。
张学良就只好做蜡了,这点在西安事变谈判中已经有所体现,周总理全面遵照苏联的安排,张学良也只好跟着蒋介石走了,不必经过苏联的安排。
这才是真正的当时的情况,西安事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自然三位一体崩溃,一囚一出国,这些当时大家都是看清楚的。如果毛主席处理,绝对不会这么残酷。如果是毛主席这个谈判的整体基调必然有仁慈。这个谈判完全符合周总理的作风,这是很显然的。
事后看,这个忽悠也是我党和张学良一拍即合。没啥丢人的,确实有这种可能性,哪有必然定的事情呢,得努力争取。
我党的争取是成功的,也算是对的,因为这个是实际发生的历史,我党也确实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苏联当时自己正在正要大清洗,所以政策混乱也不奇怪。没办法,谁让我们不是毛主席绝对统一意志呢!
我和覃士勇的分歧就在这里。我个人觉得他要是像我这么发帖子,是发不出来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压缩 5 层
🙂共产国际这么干的目的,就是消灭西路军 网海 字172 2024-04-23 05:17:50
🙂军火这个事我倾向是有的,这个时候苏联虽然三心二意,自己在清洗 真离 字1210 2024-04-23 02:36:30
🙂没有那么复杂的,找找为什么苏联说好的军火不给了,原因值得 2 网海 字319 2024-04-23 04:38:12
🙂覃士勇是个民间革命史爱好者,但是也是倾向于主流话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