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医院旧事 -- 飞来飞去鱼

共:💬57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几天没来,居然出了小论战

语言这东西,不过是个手段,只要益于交流,我倒是觉得中文外语两无不可。在哪里说哪里话,也是为了更有利于交流,避免误解。我们在国外说英文,那是因为他们也听不懂中文,回了国,自然要用最顺畅的语言。

但是,交流手段的选用,与环境和条件有关,与尊重他人和自尊有关,惟独不应与民族倾向扯上关系。所以妥协要我说中文,我就说中文,这和我是不是华人没有关系,而是我知道中文是我们最容易交流的手段。

我们都知道,强国大国不用学外语,大家巴巴要和他交流,就要说他听的懂的话,自己的语言手段只好先搁着。日本以前抖的厉害的时候,日语也差点大为普及,如今中国慢慢也抖起来了,大家也开始学中文了。欧洲人外语会的多,那是他们没办法,周围小国一大堆,抬腿就进了人家家里,不说人家的话没法交流啊。北京人傻牛,不说方言,拿方言演小品,其他省份的就要会说好几种语言。鱼会的方言不多,也就五六种,转换起来也还利落,但是鱼组里的一个印度人说,他们每个人要会起码三四种语言,mother tone, 省里的tone,state tone和national tone,最要命的是语言结构完全不同,不象咱们的方言,不懂还能猜,他们那生生就是三四门外语。可那对他们来说,也就是手段,只要能双方能听懂,你拿月球tone说话都可以。

可是原来是大国强国的,自己怀里本来厚厚的文化底子,语言也是骄傲,如今居然要学别人说话。自己的骄傲搁着久了,容易产生两种极端,一种是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走到哪里都要说世界第一牛国的语言,显得自己吃的是面包不是馒头,和三十年代的油光头发漆皮鞋一样的心理。妥协所说的学术会,如果是理工农医,可以理解,起源是人家那里,咱们的翻译又都字词古怪,拼了命也再出不了一个魂断蓝桥,所以用人家的语言倒是最好交流,这是为什么有些欧美的医科要开拉丁文;但如果是文史哲的会议,尤其是中国的研究,倒是大可不必,用中文还是最顺畅的。所以妥协兄也不用太过愤怒,先看看人家选择英语的理由,再行批判。

另一种极端,就是固守城池,艰辞不出。咱们八十年代刚开放那会,外面世界满精彩,看看自己折腾完的家底,企足引领的向往现代化,多是第一种极端。如今发展到一定程度,回过头来要敝帚自珍,何况是文化起源的积淀,再加上青年一愤怒,加足马力就开到了这第二种极端。好象当年排着大队去吃肯得鸡,如今偏回头要吃土鸡,讲究炖的火候韵味,但是快餐大行其道,土鸡就成了保护食谱。语言保护,文化关怀,要是沦落到土鸡的地步,也是一种悲哀。鱼看重病的人虽多,但只是临终才有个关怀一词,鱼想,倒不是早不关怀最后才来秀一下人道,而是只有临终时这东西突然显得太过稀缺,不管以前有没有关怀,最后还是要恶补一下。文化底蕴深厚又被美国压的要保护自己语言的,最多还是中国和法国,但是中国人崇尚中庸,这个极端也没有法国人走的彻底。

也有第三条路,不中不西,不新不旧,不上纲上线,不抬眼翘下巴,踏踏实实作事情,哪个好用用哪个。学贯中西所谓大家者,多为此类。

关键词(Tags): #语言乃手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