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汪海林有篇讲话:今天有些创作者理解不了时代,跟不上时代, -- 俺老孫

共:💬66 🌺434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叛逆者》在“新时代主旋律”和谍战剧中已经很好了。

《叛逆者》比畀愚的同名原著好多了,原著偏重地下斗争的情感和无序,刻画出的无力感甚和混乱感至屈辱感很强,革命性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甚至还会给人一种“不值得”的感觉。

对林楠笙的策反是由军统内的老牌特工“邮差”王志文干的,王志文经过对林的长期考察,成功地将其策反,并在自己身份暴露的时候最后掩护了林(包括林的挚友左丘明,潜伏则参见吕宗方和秋老板);

林楠笙的姓名寓意临难而生,临难而生的不只是林楠笙这个人物,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他见证了旧社会到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小资产阶级历经过动荡的时局,也因其在1927年之后加入过国民党这样的反动势力阵营,看到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局限性与劣根性,也从出身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朱怡贞和之前在军校和自己关系好但分了道的左秋明等人身上看到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代表了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的希望,所以在剧中都没有有他接触过共产主义并受其感化的情节而是表现出从“救中国”到“为人民”的出发点,最终从黑暗走向光明。他的选择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小资产阶级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他在某种程度上也象征着充满压迫的旧社会。所以,他和他所代表的阶级都是“叛逆者”。

左秋明的牺牲是让林楠笙想要迈出加入共产党的第一步。左秋明带着他接触到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当时的林楠笙在受重伤到香港之后,身心遭到重创,他心情极度低落,在夜晚他在空气中敲击着并不存在的琴键,回忆起了当年弹奏《六月船歌》的美好情景。他整个人都是迷茫的,完全看不到自己和国家的前路,他甚至都不知道那些牺牲到底有没有用。但他通过广播电台听到了《论持久战》,再次和左秋明谈起《论持久战》时,二人提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林楠笙很受震撼说自己“兴奋得都睡不着觉”。

到左秋明断肠而死而且军统香港站说“要搞清楚他是哪家的烈士”,也让林楠笙意识到共产党比国民党更符合民族利益,也让他第一次产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到抗属蓝心洁饱受怀疑得不到应有待遇、母子分离、为了生活只能去给国民党高官和美国军官陪酒甚至到国民党高层准备拿顾慎言开刀而把所谓的“贪污”罪扣到他头上准备对他用刑、处决就让林楠笙下了彻底脱离国民党而加入共产党的决心。顾慎言在大革命期间考入黄埔军校,劳苦功高,为国民党立下了不少功劳,可不是死于他的共产党身份暴露而是死于所谓的“肃贪”,连他当年的上司何应钦都对此不闻不问,同时林楠笙以前的老师白先明还让他注意言行,不要卷进这件事里。

而林楠笙更像是民族主义者转投阵营。

所以,顾慎言的死让他彻底意识到国民党根本不能保证自己所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林楠笙入党的时候说的话是“从今天起,我将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为国家、民族的解放尽自己最大努力”,这句话没有提到“人民”二字。

稍稍牵强一点的解释是,这两人都是刚刚加入军统的热血青年,还未被染黑就接触到了我党。

我认为林楠笙从军统投共的处理上基本到位,但朱怡贞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出身的大小姐在1930年代就加入共产党而且入狱之后也反而更加坚定没有丝毫动摇,之后的党内内部审查也挺过了,把背后的动机、原因和斗争都没有一点展现出来,这些地方如果能够拍出且拍好的话其实才是真不容易,比矮化的“革命为了救国”难拍更有高度、也更能触及本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