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狂飙东进——记中原突围中的皮旅(下) -- 忘情

共:💬287 🌺1266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可以比较一下将帅们的个人性格。

我不是军迷,对军事方面的各位河友讨论我只有旁观学习的份。

但真离兄让我写点自己的想法我就只有硬着头皮写点和看起来军事无关的个人性格了,如果有措辞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河友指正,感谢。

既然真离兄提到了刘伯承、粟大将和许和尚,我就说他们三人在个人历史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性格吧。

粟大将在1958年的军队反教条化主义运动中和刘伯承等人一同受到了批评,改开之后各种“平反”启动了,刘伯承所表现出来的对平反的执着没有粟大将深。而且粟大将很执着于形式,一定要形成一个定论文件的那种形式。

许和尚出身红四方面军,深究的话历史问题并不比粟大将少,但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邓小平向许世友问起回忆录的事情,许世友朗声大笑,他大手一挥,吟出两句诗:“戎马倥偬数十年,战斗一生谈笑间!”他说这是他对自己工作的全部总结。邓小平连连点头称是。

当天下午,邓小平做东,请许世友吃饭。“我带了一瓶80年的陈年茅台预祝你的80大寿!”

许世友出生于1905年2月28日,当时正好80大寿在即,而他又出了名的喜欢喝酒,邓小平对这位老战友的喜好十分了解,买茅台正是投其所好。

饭间,邓小平对许世友说“你在反张国焘错误上是有很大功劳的。”许世友见邓小平斩钉截铁,心里十分欣慰,当下感叹:“有你这句话,我是死也瞑目了!”

饭后,许世友提议合影留念,邓小平欣然同意,邓小平与许世友在南京最后的一张6寸合影就在《人民前线》摄影记者许家声的相机下诞生了。

在这方面,许世友很像习核心的父亲习皇考的宽和性格。习皇考在1978年4月到广东主政,他的正式平反文件是1980年2月才发出的

198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习仲勋反党集团”平反的通知》。

他的问题比粟大将严重得多,粟大将并没有像他一样定为“反党集团”,但这其中的2年他没有像粟大将那样追问过自己的“平反问题”,反而是去积极处理解决别人的平反案件,如“彭湃及亲属冤案”和“李一哲大字报案”。

据陈仲旋说

1978年4月,习仲勋接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12月,广东省委宣布对“李一哲”公开平反。习仲勋、吴南生、王宁等先后五次与“李一哲”谈话。1979年2月6日,召开大会为他们正式平反。

习仲勋与“李一哲”三人谈话时,王希哲说:“当时赵书记(赵紫阳)对我们是讲政策的。”“当时,说我们写反动大字报,赵书记说要让我们讲话,不准打人。他当时那样处理,合情合理,我们对赵书记没有意见。”李正天说:“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赵书记还让我们讲话,不说我们是反革命,没有抓我们,这是不容易的。”

习仲勋说:“赵紫阳同志当时组织批判你们,在当时的情况下,处理得很好。”“赵紫阳同志当时那样处理,很了不得。”“在‘四人帮’那样猖狂的时候,能那样处理,是很得体,很有魄力的,而且是很有胆识的。”

(了解我文字的河友应该知道我是反颂圣的,所以我绝没有抬高习皇考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对比一下四个人对自己“平反”的态度,是很见其性格特征的,这四人的不同性格也决定了他们在改开后的不同地位和待遇。相比之下,粟大将的性格缺陷比较明显。

我想,真离兄在分析将帅们做军事决策的时候其实也可以把他们的个人性格稍微考虑进去,这样会不会更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