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泥腿子”们,应战!(1) -- 忘情

共:💬18 🌺290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泥腿子”们,应战!(5)

5、“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晋察冀边区的对敌经济斗争,是全面抗战时期我敌后根据地经济战线工作的一个缩影。由于各战略区所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实际上各地在领会上级精神要求的基础上,在实际经济工作中都因地制宜地采取了相应举措,可谓“各村有各村的高招”。

山东抗日根据地按季节发行北海币,并将发行额的一半交给工商局,在秋收季节大量收购农产品,等到春荒时期再抛售。以此回笼货币,保持物价的常年稳定。在对日占区贸易时,按根据地和日占区物价的变化以及各种货币的供求情况,灵活规定北海币与法币及伪币的兑换比率。

在经济贸易方面,仅以食盐为例,为打击日军垄断食盐供应,盘剥日占区群众的阴谋,同时也为打击伪币,扩大北海币市场,山东滨海区工商管理局发放80万元北海币盐业贷款,及50万斤的盐民救济粮,发动盐民积极恢复生产。食盐对内自由买卖,对外管制。每地都规定盐价,既保证了产盐、运盐的利润,又打破了盐商对盐价的垄断。工商局春季收购的食盐囤积不卖,等秋季盐产量减少时再放出,以平抑盐价。这套组合拳一出,极大刺激了当地盐业的发展,百姓得实惠,政府也确保了税收。

在山东各游击区,八路军游击队和武工队不仅对民众进行“拒绝伪钞,爱护北海币”的宣传教育,而且规定田赋税收一律限用北海币,重要物资(棉花、粮食、盐)也必须用北海币购买,以提高北海币流通范围和信用。他们还利用游击区的黑市吸纳日占区物资。原先日伪禁止布匹等输入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经济上穷途末路的日伪,不得不以军工器材、西药及电讯器材等物品与根据地交换粮食。

在晋冀鲁豫根据地,日寇抛出法币以套取根据地战略物资,仅1943年春流入冀鲁豫边区的法币即达1亿元。抗日政府立即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的方针,打击日伪对根据的金融侵蚀和破坏,有效维护了边区货币的本位地位。边区政府鼓励人民用铜元、铜钱兑换冀钞,支持边币本位的确立。工商部门向农民发放低利率农业贷款,禁止金银流出根据地资敌,征收累进税、公平税源减轻农民负担,开办农民合作社,实行对外管制、对内自由的贸易政策。

边区还创造性地利用伪钞打击伪钞。

具体办法是:农熟季节在根据地西面用冀钞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粮食,同时用缴获的伪钞大量收兑冀钞,造成冀钞在根据地西面的币值高于东面,以冀钞计的粮价显著下跌。在根据地东面,用伪钞大量购买敌占区粮食,推高以伪钞计的粮价。利用两地粮价差和币值差反复谋利,大力吸纳日占区物资的同时,还打击了伪钞信用。

在华中,各根据地用自造的土纸印钞票,并加盖印、盖号码,增加日伪伪造难度。这种土纸钞票只能流通半年就已经破烂得必须回收。而根据地银行就此每半年便更改一次钞票样式,让日伪“仿不胜仿”。

最能说明经济战成就的,还得算物价。我们知道,战乱和敌人大肆经济掠夺的状况下,纸币贬值、物价高涨的通货膨胀状况严重程度远超人们想象。到1945年抗战结束时,日占区通货膨胀率较1938年增长900余万倍,国统区的通货膨胀率比1938年增长接近16万倍,而敌后抗日根据地仅为2485倍。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阴霾信仰,西电鲁丁,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