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一家注李,千家注杜看官僚 -- 真离

共:💬158 🌺570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共情主要不是作者的事

你写得很好。但是我偏要抬点杠。

我觉得吧,共情少部分是作者的事,大部分是读者的事。而读者能不能和作者共情,很大程度是两者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所决定的。

我们和杜甫共情,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和杜甫社会地位差不多,我们自己中年以后活成了杜甫的样子。我们不容易和曹操共情,那是因为我们远没有达到曹操的高度,去指挥千军万马。但是毛主席就很容易和曹操共情,所以他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至于李白,他的共情能力其实也不低。“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酒徒读到这里,都会共情。问题是,不喝酒的,共情程度就差一点了。所以,我们和李白共情少,其实主要是因为和他的生活相似度低。

最后,我承认,《三吏三别》的伟大不仅是真实记录,它也带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例如《新婚别》其实一直是中华民族女性送夫上战场的典型形象,甚至是全世界的典型形象。老杜在写这些的时候,显然带有平叛战争宣传员的自觉。但是,成就最高的《石壕吏》,恰恰是把这种宣传自觉隐藏得最深的。

通宝推:acto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