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二十四史之探秘系列迷你版 -- 丽华天下

共:💬174 🌺107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千秋功罪说王莽:⑤败亡之路|二十四史探秘059

我有着那么一个美好的开始,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惨烈的结束……

西历公元8年,王莽改制称帝。

这一年,王莽从她的姑妈王政君手中抢得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刘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改年号为“始建国”。

王莽在朝野的广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权位。这一年他53岁。

而在此之前,他的职(爵)位由“大司马——安汉公——宰衡——假皇帝”一步步上升,最终成了真皇帝。

所谓“假皇帝”,这里不是贬义,那时候小皇帝年纪小,由王莽摄政,代行皇帝职权,这种摄政皇称为“假皇帝”。180年后,有一个叫董卓的也干过差不多的事。

王莽的新朝从公元8年持续到公元23年,前后共15年。

从始至终,武装反对王莽的力量一直不绝,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是一颗火星一颗火星慢慢攒起来的。也就是说,王莽这家伙刚开始并不太招人恨,他死的最后一刻,还有为数不少的人为他战斗至死。

优秀贤明了大半辈子的王莽,一直被全国人民当作圣人的王莽,在全国人民拥戴下坐上皇位的王莽,最后怎么失败了呢?

要了解这个过程,得先从他是怎么坐上皇位开始说起,而这个开始,却又十分具有戏剧性。

前文说过,王莽特别相信鬼神之事。其实,作为从两千年后穿越时空而去的社会主义无神论者,王莽怎么会相信这些东西呢,他只是利用了当时人相信谶纬鬼神之说,来为自己造势。比如什么“丹书白石”、什么“齐郡新井”、“巴郡石牛”、“雍县仙石”之类,要么是王莽安排的人,要么是主动拍马屁者搞的“上天授命”的玩艺,来给王莽歌功颂德,以便他进一步控制权力。

当初那个丹书白石刚被鼓捣出来,要王莽做“皇帝”时,连王莽他姑妈王政君都不相信,说这是骗人的。但王莽身边的人说,既然已经有这个东西了,也不好再改变了,就顺势而为吧,不然会扰乱民心的。王政君没办法,只好同意。

但,这些神神怪怪的“符命”,起初都还是比较节制的,最多最多,都只是让王莽做摄政皇,也就是假皇帝,最后一层纸,还没有人敢捅破,直到出现了一个叫哀章的人。

哀章原本是一个并不出名的太学生,《汉书》中说他“素无行,好为大言”,也就是说他这个人品行不端,喜欢吹牛。看到以前进献“符命”的人都升官发财了,他决定赌一把,也就是搞一个政治投机。

哀章偷偷地做了个铜柜子,在里面放了两张纸,当然,肯定是画得花花绿绿的纸,搞得像天上神仙的命令。一张纸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张纸上写的是“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

于是,在一个雾霾特别严重的黄昏时分,哀章穿着一身黄衣服,估计还戴了一个黄色的面具,踩着高跷,拎着铜柜子,偷偷摸进了祭祀刘邦的高帝庙。管理高帝庙的小官员正在为雾霾天骂娘,骂这家烧秸杆那家放鞭炮,把空气搞得这么糟糕,突然看到一个长得很高穿着黄衣的人面无表情地跑进来,丢下一个铜柜子,以为碰到了神仙,一下子惊呆了。

等这个小管理员回过神来,神仙已经飘然离去,只留下那只铜柜子。管理员马上向上级报告,上级官员查看了铜柜子,发现了里面的“天书”,天书不仅说赤帝刘邦要把汉家的江山让给王莽,还给王莽指定了十一个辅政的大臣。

你看,连汉高祖刘邦也强烈要求王莽当皇帝,王莽还有什么话说呢,没有办法,王莽只好挑个好日子登基了!

而那十一个辅政大臣的名单,其中大多是王莽的心腹,当然,哀章的大名肯定是在里面的,而且在这十一个人里面排名第四。另外还有两个陌生的名字:王兴、王盛。这两个家伙是谁?王莽心里直犯嘀咕。不过这是个小问题,他直接去民间拉了一堆王兴、王盛来看,最后挑中了两个人,一个看城门的、一个卖炊饼的,他们都托哀章的福,一步登天了。

哀章的政治投机成功了,这个成功的榜样鼓励了天下人,从此“符命”满天飞。基本上进献“符命”的人都得了封赏,不搞这一套的人就相互开玩笑说:“天帝就单单没给你天书吗?”

新朝建立后的第二年,由于“符命”泛滥,王莽也不胜其烦,命人查处,凡不是自己直接控制下的“五威将帅”所作的符命,都投入监狱。此令一下,“符命”顿时大为减少,但仍然有人顶风作案,这个人就是长安市长甄寻。

甄寻的父亲甄丰是王莽的心腹,王莽能爬这么高,甄丰居功甚伟,哀章搞的那份十一人名单,漏谁也不敢漏了他。但甄丰后来搞得排名靠后,只能与看门的王兴、卖炊饼的王盛在一个等级,心里很是不满,所以平时看到王莽后,总是摆出一副苦瓜脸给王莽看。

甄寻觉得父亲老拿这个态度在王莽跟前混,整不好要出大事,便炮制了一份“符命”,说天帝要新朝模仿周公、召公的旧例,以陕县为界,设立左伯、右伯,甄丰就是其中之一。王莽正嫌甄丰碍眼,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当即同意了让甄丰到京城之外去做官,也没追究甄寻擅自制造“符命”的罪过。

这本来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但是甄丰打点好行装,还没赴任,变故就发生了。原来,甄寻尝到了天书的甜头后,居然又炮制出一份来,上面说黄皇室主是他甄寻的老婆。黄皇室主何许人?她是已故汉平帝的皇后、王莽的女儿王嬿。甄寻这是蹬鼻子上脸,想要当王莽的女婿。

王嬿当时不过17岁,虽然成了寡妇,但一直拒绝再嫁,王莽也把她尊为“国母”。甄寻居然冒犯“国母”,王莽勃然大怒,下令逮捕问罪,他爹甄丰受连累而自杀谢罪,甄寻逃进华山一年多后被捕,又胡乱供出一大堆同党,最后死了数百人,酿成了新朝第一桩大案。

你看,王莽上台的起因,就是这么充满革命的浪漫主义。当他在未央宫的大殿上,流着泪握着刘婴的手,接掌皇帝的大权的时候,百官在旁,无不为之深深感动。上天授命,万众归心,人民拥戴,万象更新。

大汉朝的终结,大新朝的建立,幸福正在不远处招着手,人们正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开始啊。

历史学家总结王莽的失败,主要归于他的改革触犯了当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比如他实行土地国有,反对土地兼并,使得原来的既得利益者要失去绝大部分土地,自然要群起反对。还有废除奴隶制,使得大地主大官僚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等等,这些政治经济方面的总结自然有其道理,不过老笔者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总结,进而推演出王莽失败的路线图。

笔者觉得,王莽败亡的多米诺骨牌,第一张在于“轻启边衅”。

从汉宣帝以来,一直到王莽改制之前,汉朝以前的宿敌匈奴都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北边,不敢乱动,而且还经常迎合汉朝,做一些示好的动作。比如汉哀帝宠爱董贤的时候,匈奴单于来朝见,看到董贤年纪轻轻就做了大司马,很是惊奇。哀帝说董贤很贤能,所以提拔,匈奴单于虽然心里鄙视,但还是马上站起来向哀帝敬酒,祝贺大汉得了人才。再比如王莽篡位前下命令,规定汉朝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只许取两个字的姓名,只允许“贱人”保留三个字的姓名,匈奴当时的单于名叫囊知牙斯,为附和汉朝,改名叫囊知。

等到王莽上台后,他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在改官制的时候,规定四方夷族的首领不能称为“王”,只能称为低等级的“侯”。而且,以前汉朝皇帝给匈奴发了一枚印信,上面刻的是“匈奴单于玺”,王莽派人去收回旧印,给了一枚新印,上面刻着“新匈奴单于章”,“玺”和“章”是完全不同级别的,匈奴单于为此大为光火。

除了降级和改印信,王莽还给人家乱改名字,如前文说的,把“高句丽”改成“下句丽”,把“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这是公然的侮辱嘛,是可忍孰不可忍,高句丽和匈奴,以及西南的的句町、西北的羌人、东南的越人,以及西域诸国,都纷纷起来造反。

经过汉朝上百年努力而停息的边境战火,被王莽轻易地重新点燃了,而且越烧越烈。光是为了打匈奴,王莽就派出十二路大军三十万人。

战争是一部烧钱的机器,一旦开动,所消耗的物资不是国库空虚的新王朝所能担负得起的。边境的战士得不到补给,便开始就地抢劫,吓得边境的农民都跑光了,而这些流民又不能像以前一样依附于豪门大族(因为废奴令),只得聚集起来再去抢劫,成了盗贼。

为了应付战争的开支,王莽不断地更改货币,这也加速了金融体系的崩溃。到王莽末期,一石米卖到二千钱,而文景之时,一石米才卖五钱。其结果是:人相食。

所以,连年的战争,搞到后来不仅边境的人民为盗,最后连一向富饶的中原富饶地区的人民,也都做起了强盗。他们啸聚山林,劫掠郡县,只为能弄到吃的,不至饿死。

《汉书》中讲了两个故事。和这些饥民有关。

一个是,有一个王莽本来很信任的官员,到豫州去办事,结果被盗贼抓住了,盗贼们也没有为难这个官员,把他身上的财物搜出来后,将他交给了县里的官府。这个官员回到京城后,就跟王莽说:这些盗贼都是因为饥寒贫苦才铤而走险的,他们虽然聚在一起人多势众,其实他们还是希望有个好年景,好重返家园继续耕种。他们一伙伙的,有的虽然达到一万多人,但也不敢攻占城市,只是抢点糊口的东西,每一天得过且过。那些各个州县死掉的官员,其实也不是盗贼要杀他们,只不过是慌乱中死于意外。

这个官员的意思很明了,就是劝王莽要像大禹治水一样,对盗贼不要堵而要疏,要采用安抚的办法让他们重回家园进行生产。但王莽听了这话之后大发怒火,认为这个官员欺骗了他,把官员投进监狱之后,下诏对“盗贼”加强镇压。

另一个故事是,王莽末期时,听说青州和徐州的盗贼部队已经达到几十万人了,但这些部队都没有文告、官号、旗帜、徽章,王莽都觉得很奇怪,就问大臣们这是怎么回事。大臣们也不清楚,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有在一线剿匪的严尤告诉他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从黄帝以来,国家军队打仗都要有建制、旗帜和号令,现在这些人没有这些制度,是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一群群饥寒的强盗,只是为了寻找食物而流动,不懂得采用这些办法。

听到严尤的回答,王莽很高兴,大臣们也很佩服,只不过,在他们还来得及挽回局面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作为,而等到后来刘秀的哥哥刘伯升起兵,开始自称将军、攻城占县之后,通过发布文告来安民和声讨王莽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刚才说到的这个严尤,是王莽手下一个很有见识的将领。其实,王莽手下还是有一些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的,比较出名的还有廉丹,可惜这些能打仗的人,都得不到王莽的信任,处处派王家的监军进行制约。著名的昆阳之战,本来王莽军胜券在握,但严尤的合理建议处处被王邑否决,最后导致刘秀带领云台二十八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导致王莽军的大溃败,奠定了“新”朝的最后败局。

当全国各地都是打着汉室招牌的“汉军”造反时,汉室宗亲刘玄(这时候刘秀哥俩还是刘玄的部下)凭着绿林军的势力攻入长安,汉军火烧皇宫,王莽在一千多人的保护下逃到渐台,最后这些人都力战而死,而王莽,却在混乱中被一个商人(商人怎么混入禁卫军的?🤔)砍下了脑袋,遭到绿林军乱刃分尸。

维持了十五年的“新”王朝,有着那么一个美好的开始,却在无尽的刀光剑影中化作了乌有……

通宝推:看看,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