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贺龙女儿眼里的贺龙 -- bos

共:💬13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归去来兮———献给我的父亲贺龙诞辰一百零八周年

贺捷生

三月,正是春光明媚时,和风吹拂,柳丝吐绿,玉兰开花了,幽香轻柔弥漫。三月,也是我的父亲———贺龙元帅诞辰一百零八周年的纪念日。

此刻,我和妹妹们又站在父亲面前。凝望苍松翠柏中父亲慈祥的面容,笑容依旧,还是那么宽厚、善良、安静、坚韧、刚毅、自信;还有慈爱和柔情……

几个女儿默默献上一束素雅的鲜花,还有悠长不断的思念生生不息。我凝望父亲遗容,心里说一声,您的女儿们来了!像每一年的这个日子,我们默默站在您的面前,那许多如烟往事涌向心头丝丝缠绕。心底有多少话语要向您倾诉。我知道您在那不归之地,也无时不在想念着我们。您统领过千军万马叱咤风云,为中国革命将生命抛之脑后。您也是柔情似水的好父亲,给我慈爱柔情点点滴滴流长。此刻我想说什么?

我出生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路上。从降生那天起,一个柔弱小生命就如同这支伟大队伍百折不挠的成长历程一样,也开始了她不同寻常的坎坷人生道路。在我的记忆里,往事永远交织着甜蜜和苦涩,温暖和冷凄。长征路上,父亲母亲对我呵护百倍,幼小生命在父亲的马背上和妈妈的背篓里随同红军一起经历艰难险阻。父亲对这个降生在艰难长征路上的小生命寄托着无限的期望。在无数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艰难时刻,我能成活下来,并且走过长征路,我从心里感激伟大的父爱母爱。但在那个环境条件下,我能平安长大,能像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有着可资回忆的幸福童年,已经是一种艰难实现的奢望了。

红军到达延安后,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是母亲的乳汁和延安根据地的土豆小米粥滋育着我,在马背上,在尘土飞扬的行军路上,在昏暗的窑洞里,在如豆的油灯下,我一天天长大起来,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颠着小脚丫到处玩了……尽管父母亲对我关爱有加,但他们都是把革命事业等同生命的人。延安的生活条件之艰难无法言尽,对我这个生在长征路上身体条件先天就孱弱的孩子来说,成长的条件就更为艰难。我还记得父亲曾说,我懂事时还跟一棵小豆芽似的,营养不良使我面黄肌瘦瘦弱不堪。为了能让我像正常孩子那样生活,离开艰难的战争环境,能吃饱饭能上学读书,父亲决定托人把我带回家乡湖南湘西,寄养在他的两个老部下的家里。这两个人一个叫秦光远,另一个叫瞿玉屏。我先在秦光远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就由瞿玉屏养护我,一直到我离开湘西。

秦光远和瞿玉屏都是善良厚道人。他们早年一直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出生入死,秦光远是父亲部队的师长,瞿玉屏是我们家乡人,在父亲手下也担任过较高的官职。这二人对我父亲忠心耿耿情谊笃深。南昌起义后他们离开队伍。瞿玉屏回湖南做起了买卖,但他们心里却一直留存着跟随父亲革命的愿望。他们去延安寻找父亲表述自己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要返回湖南时,父亲将我托付给他们。在他们看来,这里面既有情深意长亲兄弟般的信任,又有革命交给他们的庄严使命。从此,我称瞿玉屏为伯父。我们辗转回到湖南家乡。

延安的生活环境极其艰苦不说,改名换姓回到家乡,又是另一种艰难的生活环境。当时正值抗战,日本人占领了湖南大部分地方,日本人的飞机经常来轰炸,我们随大量的难民四处避难。结果,我们的居住地比预想的还要紧张。另外,湖南湘西是父亲闹革命起家的地方,贺龙的名字在湘鄂川黔一带无人不晓。伯父瞿玉屏在当地是个交际广人缘好行侠仗义的乡绅式人物,他知道收养贺龙的女儿事关重大、性命攸关,尤其是在不共戴天仇恨的敌人眼皮底下。瞿玉屏尽其所能小心翼翼照护我。为躲避敌人和保护全家人的安全,我们搬过许多次家,每到一个新地方,瞿玉屏对选择邻居都很在意,他尽量选择一些家中人口少不杂乱为人善良是非少的人家为邻,以保证我的安全。瞿玉屏经常跟伯母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是革命后代,是贺龙的女儿。孩子如果有半点差池,如何跟敬重的兄长交代!即便是这样,伯父每天的日子也是提心吊胆的。

回到家乡,仍然没有离开战火和硝烟,颠沛流离更频繁。而且,那是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许多苦涩只有我心知。我那时刚懂事,所谓懂事,幼小的心里唯有思念远方的父亲母亲。在梦里,在光着脚丫谋生的路上……

伯父因为有生意要经常四处颠簸奔走,在家时候不多。每逢伯父在时,他总是竭尽所能的呵护我,但我大部分时间是跟伯母生活。一个经商人家的日子竟然是颠倒的。伯母是个生活方式和脾气性格都古怪的女人,她晚上吸烟打牌吃酒……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睡觉。寄人篱下使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早早就过起了看人脸色的生活。我整天要揣摩伯母是不是不高兴了?我什么地方做错了?这种心态是正常的孩子无法体味理解,也很难用言语描述的。我很小年纪就开始学做家务,烧火、洗米、洗菜、做饭。有时伯母半夜时分要吃宵夜我也得昏沉沉起来侍弄。那时候小孩穿的鞋基本都是自家纳制,伯母不会做鞋,我很长时间脚上拖着一双别人穿剩下的大鞋。后来,家里从农村请来一个做家务帮工的,她给我做了一双鞋。这一双普普通通的鞋让我兴奋不已,我舍不得穿,出门上学就把鞋脱下来光着脚走,到了学校门口我再穿上。放学后又是如此,光脚走回来,到家门口再穿上。那一双鞋我不知穿了多长时间。从家里到学校是一条铺着细石子的路,那上面留下我童年的苦涩足迹。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我少言寡语。许多时间我喜欢静静坐在河边或者山坡上,独自一人冥想发呆。思念我的父亲母亲是我一天中最重要的内容。一有空暇,我的心就飞向父亲身边,盼望着父亲母亲能把我接到他们身边。睡梦里多少次在父亲的怀抱中醒来,醒来枕头上却是泪水。蓝天上白云悠悠,带走我对父亲母亲的思念。此刻在万里之遥,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想我吗?

父亲母亲比谁都知道我回到家乡之后的处境和生活。他们爱我胜于言表,那是血脉之亲,是阻隔不断的亲情传递。尽管我把许多苦涩都深深藏在心底,但万里之外的父亲似乎知道我的一切。亲子之爱时时叩着父亲母亲的心,血脉相通相连的亲情永远也不会阻断。他们在枪林弹雨之中,也时时盼望着我的归来。

那时候,好心的瞿玉屏让我给父母写过信,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难受,我把许多苦楚埋在心底。我不说什么,我知道他们一切都明白,他们无时不在为我担心,只要有机会,他们会从万里之遥托人带来对我的关爱。我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为我做的已经够多的了,让我长大成人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为我,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后来我得知为了寻找我,当时已经准备安排重要工作的妈妈,从东北回到湖南,担任慈利县委书记。而此刻,一直在前方指挥大军解放全中国的父亲,还时时牵挂着我的安危,父亲多希望我能尽快回到他的身边呵。

当盼我归来的愿望能够实现时,父亲立刻把接我回来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来办。湖南解放前夕,国民党残余势力还想以湘西为据点负隅顽抗。父亲天天为我担忧。他生怕让经受了那么多年的不幸和磨难的孩子,在全国即将取得解放的时刻再有什么闪失而留下终生遗憾。当解放大军开进湖南时,父亲立刻委托当时担任进军湖南的47军军长、湘西军区司令员曹里怀将军,一定要找到我,把我安全带到他身边来!曹里怀将军派出两个连的部队前往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匪患还十分严重猖獗的湘西,历经艰险,在当地友好人士的帮助下找到了我。我还记得,在就要回到父亲身边的前夕,寻找护送我的队伍还遇到了土匪的袭击。父亲母亲为我付出的挚爱我终身难忘并此生此世铭记。

在父亲和母亲细致的安排下,在一些革命前辈的关怀帮助下,我经历了一番艰险,于全国解放前夕告别了生活十多年的家乡,又回到父亲母亲身边。

我还记得那一刻,十多年未见的父母和女儿走到一起,相对无言。只有一串串的泪水顺腮而下,辛酸的泪水,苦涩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只有经历了无数生活磨难的我才最能体会这其中的滋味。我也记得,父亲一副少有的面容,他没有更多的话,眼眶湿润着。大概父亲想问,这许多年,你过的是什么日子?但一切尽在无言中……

让一个孩子,为整个民族的伟大使命,改名换姓寄人篱下,东躲西藏颠沛流离,承受常人难以料想的艰难困苦,付出本应该幸福欢笑的童年时光,值得吗?而我认为,所有这一切,不管苦涩和离乱,都是应该的!……这就是我的童年。

我无悔无怨。我是红军的女儿,我是革命的后代,我是老一辈终身所追求的伟大事业的继承者。

爸爸,这就是我今天面对您慈爱的笑容所想说的。如果不是您和母亲历经艰险把我接回您们身边,我或许早已不在世间,我的生活恐怕又是另一种难以料想的经历。爸爸妈妈,你们给我的,不只是生命!还有在磨难中生存的勇气和力量!顽强的生存。

爸爸,我心里想说什么您早知道了,您的微笑和您眉宇间露出的丝丝爱意和抱愧告诉了我。但是爸爸,我还要说,我是出生后十几天就被爸爸放在马背上,被妈妈背在背篓里全程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最小的红军战士,多少先烈牺牲在长征路上,而父亲母亲伟大、无私、高尚的眷爱使我没有夭折,我在磨难中成长起来了。似乎命中注定我的此生此世、我的命运都将与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事业紧密相连。我将为她付出,为她忍受坎坷和离乱,为她吞咽下无数的苦难磨难……但我不后悔,我将带着我的孩子,沿着这条您们走过的路走下去,无怨无悔。

《人民日报》 (2004年04月17日 第八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