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两会记事 -- 神仙驴

共:💬2453 🌺15381 🌵4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要详细说的话可以出书专门来讲了,不然谈上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河友既问,姑且简单说说。一家之言,不足为信,有说错的地方或是不合心意之处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感谢!

中共17大是在2007年召开的,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

1、意识形态方面:

前一年发生了颇有震惊性、代表性的“皇甫平事件”(即“皇甫平重出江湖”)。这一事件很重要,就多打点字来介绍一下。

2006年1月23日,《财经》刊发皇甫平文章《改革不可动摇》。皇甫平评论是在1991年特定历史条件下,周瑞金与施芝鸿、凌河共同撰写的一组文章,对推动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注:2006年是文革结束30周年,皇甫平系列评论15周年。)

《世界》月刊约稿是撰写评论的最初由来,针对当时出现的对市场化改革的激烈争论,结合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着重讲,以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评论着重论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方面变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才能救社会主义!”

为什么会出现“皇甫平事件”?那是因为自2004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矛盾凸显期,全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争论。比如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就有“社会人士”向当时的中央上了新“万言书”。

2006年春节后一周左右,陈l宇、韩zheng陪同李c春专门到“东方网”了解周瑞金写作意图和发表背景后明确表示支持文章观点,李c春强调要以改革的思路来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周瑞金事后还感慨了一下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领导层态度鲜明网民和基层、群众态度出现较大分歧”。直到2006年3月胡中宗亲临上海代表团“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毫不动摇坚持改革方向”,

及时表明中央态度,为十七大召开前的改革开放大争论划上句号。

真的“划上句号”了吗?我个人认为应该说“画上句号”更合适一些,不然十七大后的对“重庆模式”的讨论和评价也不会官方、民间如此冰火两重天(江长者时代,薄y波和魏巍还打过“笔战”,“皇甫平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平西王了对道路走向的思考,“重庆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正是渝州城的基层党员干部)。但是从这一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处理中可以看到一种矛盾犹疑的心理,虽然不甚明显。相当于从一个方向变相提出了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的问题。

2、内外宣传方面:

那年中央电视台出了部6集的电视政论片叫《复兴之路》(它是建国以来该类电视政论片的第一部),从鸦片战争开始说起,一直说到胡中宗时代。关于它的基调不少人说第一次看完之后感觉是充满了未来的希望、仿佛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跟最近10年的政论片、主题片给观众带来的热血感、自豪感、骄傲感是完全不同的。同年在CCTV1黄金时段热播的《贞观长歌》和《复兴之路》是同一个基调,包括第二年北京奥运会的那首《北京欢迎你》,都给人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感觉(感兴趣的河友可以和这个帖子一起看下历史帝王剧的真实意图)。这些都是向外界释放的一个信号,相当于从一个方向变相回答了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的问题。

3、人事设置方面:

而2007年陈l宇的落马和宋德福的早逝在很大程度上让当时的中央重新调整了部署。习核心在上海的半年可以说是他的实习期,当然,他成功通关了,但以后怎么办呢、是最优解吗?而17大产生的常委、局委包括中委也有点《贞观长歌》中的李世民晚年立储之意,胡中宗时代甚至有重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打算。相当于从一个方向变相解说了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的问题。

如果说20大是留下了“中国不向何处去”的问题,而19大是留下了“中国还有什么何处”的问题,18大是留下了“中国的何处是什么”的问题,那么17大则是留下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是这个党在建国以来领导地位的舞台上第三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留下这个问题了。

通宝推:偶卖糕的,偶卖糕的,真离,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