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二十四史之探秘系列迷你版 -- 丽华天下

共:💬174 🌺107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因为不是读书人,这俩草根丞相受尽欺负|二十四史探秘050

话说在元帝儿子成帝继位九年之后,成帝的亲舅舅王凤把王商从丞相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张禹接任了丞相并被封为安昌侯。王凤有一个兄弟,名字也叫王商,但这里的王商不是王凤的兄弟,而是宣帝舅舅的儿子。

王凤的兄弟王商,论辈份,比宣帝舅舅的儿子王商要低一辈。成帝在位时,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执掌权柄,王家四兄弟,个个都威风八面。哪四兄弟呢——王凤、王音、王商、王根。这个王商被封为成都侯。这王家四兄弟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兄弟,若干年后,那个终结西汉的王莽,就是王凤的侄子。

说到王莽,在汉昭帝时期也有一个王莽,当时官也不小,当过右将军。但史书上只给了寥寥几笔,比不上后来的那个王莽。你看,古人取名字就这么没创意。笔者在读史时,经常看到他们取个差不多的名字,比如春秋的时候,很多人叫“杵臼”“无忌”“不害”,西汉中期,很多人叫“千秋”“延寿”“彭祖”。笔者想,等二十四史理完了,回头来总结一下古人取名字的学问,也许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扯远了,赶紧刹车。今天说的两个人,一个叫薛宣,一个叫朱博,也是汉末做过丞相的,虽然也像匡衡一样起于草根,就因为他们不是读书人,所以就算他们很有才干,也受尽了欺负,最后落个凄惨的下场。

不忘旧恩

先说薛宣。

薛宣是从小吏起家,当过小官僚的秘书,也当过监狱里的文书,慢慢混到了县长助理(县丞),放现在,也就是一个科级干部,最多是一个副处。

就在当县长助理的时候,薛宣遇到了贵人:琅玡太守赵贡。赵贡在巡视辖区工作时,发现了薛宣这个人才,就让薛宣一直跟着他,直到巡视完全部属县。

巡视工作完成后,赵贡又把薛宣带到了太守府,把老婆孩子一起叫出来,让他们和薛宣见面,然后,赵贡对薛宣说:“小薛啊,等到你以后当丞相的时候,我的这两个儿子,还是能胜任丞相助理的。”意思就是说,等你发达了,帮罩着一下我的两个儿子。

有了赵贡的帮助,薛宣此后开始走上顺风路,慢慢升迁,后被王凤赏识,让他做了长安令。长安令虽然只是一个县官,但是在天子脚下,就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一样,地位相当重要。

果然,由于薛宣在长安令任上干得不错,不久之后,就升为了御史中丞,这个官是御史大夫的助理,在中央政府里执掌法令,对外统管刺史(相当于现在中央巡视组组长),已经很不小了。

再往后,在成帝任上,薛宣得到了重点栽培。先是外放到地方上,先后做临淮和陈留的太守,再然后安排做左冯翊。《汉书》中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薛宣善于治理政事,很得民心,这不是笔者今天要说的重点,不一一详述,这里只说一件小事。

古时,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一点不亚于现在的春节,和西方类比,相当于圣诞了。到了冬至,政府部门是要放长假的。薛宣有一个手下,贼曹掾(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张扶图表现,不愿意休假,表示要加班加点地干活。放现在,这可是劳动模范的典型啊,媒体上推一推,又是一个优秀人物,但是薛宣看不惯这种做法,他劝张扶说:“冬至的时候按规矩放假,这是老传统了,虽然你公务繁忙,但是家里人也盼着你回去团聚。你应该和大家一样,回去陪老婆孩子,安排酒菜,宴请街坊,大家一起高兴高兴,这才是合宜之举。”张扶听了薛宣的劝告,羞愧不已,马上放弃了加班,回去陪老婆孩子了。

总之,薛宣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事情也做得漂亮,不久就升官为少府,去给皇帝做大管家了。不到一个月,御史大夫死了,薛宣被人推举接任了御史大夫,也就是丞相的备胎。他运气也真是好,在备胎的位置上没几个月,丞相张禹撂挑子辞职了,薛宣顺利接任丞相,被封为高阳侯。

薛宣一接任丞相,马上就任命赵贡的两个儿子为丞相史,兑现了此前赵贡对他的托付。

遭受冷落

做了丞相,这并不意味着薛宣迎来了人生的辉煌,而恰恰是他霉运的开始。

先是,他的属下不服他,认为他办事繁杂细碎,抓不住要点。后来,皇帝也开始轻视他,因为当时的皇帝汉成帝喜欢读书人,就像以前说的匡衡、张禹之类满腹经纶的,薛宣没读过什么书,是从小吏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办事再能干,因为没有过硬的文凭,不是211、985、双一流毕业的,总给人一种乡镇干部土包子的感觉,就算你弄再多党校研究生的证书,也还是一个土包子。

后来有两件事,更让成帝对薛宣不满。一件是广汉郡出现了一股以郑躬为首的土匪,薛宣派人去剿匪,剿来剿去总是不成功,皇帝就换了一个人,派河东都尉赵护去广汉郡做太守,赵护只用了几个月,三下五除二就消灭了郑躬团伙。另一件是邛成太后突然死了,要办丧事,那时候的国库已经很空虚,薛宣没有办法,为了把丧事办得风光,只好加收税赋,皇帝又对此不满,认为加税会扰民,激起民变。

最后,皇帝一纸诏书,列举了薛宣的几大罪状,把他给免为平民,遣送回了老家。

薛宣在丞相任上的时候,知道自己读书不多,遭人轻视,所以平时还是蛮敬重那些有学问的人。当时他的手下有一个叫翟方进的人(翟的故事以后再讲),当时在学术界名声很大,薛宣对翟方进刻意结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薛宣被免职后,翟方进成了丞相。翟方进认为他能有今日,离不开薛宣以前的提携,于是知恩图报,在薛宣被免职两年后,向皇帝建议说:“薛宣以前犯了点小罪,被免了职,但他还是很能干的,特别是通晓法律,熟悉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要不,皇帝你还是用一用他吧。”

皇帝点头同意了,薛宣又被召到京城,再次封为高阳侯,外加“特进”的封号,基本上享受和张禹一样的待遇。政治地位虽然上去了,但在具体职务上,薛宣只被任命为给事中,兼管尚书事。嗯,懂行一点的可以看出来,就是说,官不大,但有实权,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现在的发改委,里面的那些司长局长,屁大一点官,但手里的权力却能让地方上的省部级官员对他们点头哈腰。

好日子没过多久,薛宣又摊上了祸事。当时皇帝有一个宠臣淳于长,这个淳于长是王凤的外甥,此人不学无术,凭着王凤的关系混进中央政府,又靠溜须拍马得到皇帝的欢心,位列九卿。薛宣和这个淳于长关系很好。此后淳于长和王莽争权,淳于长哪里是王莽的对手,王莽将淳于长搞下台后,薛宣因为淳于长的关系被连坐,再一次被免职遣送回老家,最后病死家中。

最后补充一点薛宣的家事。薛宣第二次复出的时候,刚好死了老婆,皇帝赐令他娶了正在守寡的敬武长公主。薛宣第二次被赶回老家后死了,公主居然又和薛宣的儿子薛况好上了。皇家的事,本来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公主和王莽过不去,等王莽上台后,找了个理由,把公主毒死,薛况被斩首示众。

少年游侠

再来说朱博。朱博也不是读书人,小时候家里穷,年轻的时候,做了杜陵的一个亭长,亭长是个什么“官”,老衲就不用多解释了。但请注意,他是杜陵的亭长,杜陵是汉宣帝的坟,也就是说,这里靠近京师,不,这里就是京师。亭长朱博喜欢交同龄朋友,在一起练点小武术什么的,慢慢也成了当地的江湖大哥。

不知是靠什么关系,也许就是因为杜陵的地理位置特殊,江湖大哥朱博结交了京城里的两个官二代:时任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萧育,和御史大夫陈万年的儿子陈咸。这两个关系,为朱博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博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亭长了,江湖上混的,怎么能只是一个亭长呢?他这时候是功曹,然后被推举为安陵丞,后来又到京兆当小吏,再然后到地方上做督邮的秘书,总之,他虽然不是亭长了,但一直都是小吏。小!吏!,没一个是正经的官职。

陈咸那个时候已经是御史中丞,因故被关进了监狱。作为陈咸的好朋友,朱博听到消息后,辞去了工作,偷偷地跑到监狱里打听陈咸的案子。当时陈咸被办案人员狠狠地打了一顿,朱博伪装成医生混进监狱,见到陈咸后,先是替陈咸通风报信,后来干脆伪装成陈咸,替陈咸受刑,被打了几百军棍(几百啊!稍稍挺不住,是会要了小命的),陈咸因此被免了死罪,被释放出狱。

而朱博,也因为这个事情,成了江湖上的一个传奇。江湖中人说起朱博,都会挑起大拇指说:朱博这个人,仗义!

很久很久以后,当年的少年游侠慢慢成长,差不多也算是中年人了吧,元帝死了成帝上位,王凤开始把持朝政。王凤看中了陈咸,让陈咸做王凤的大管家。而陈咸,这时候也没有忘记他的过命的好朋友,他向王凤推荐了萧育和朱博,让萧、朱二人也进入王凤的府中打工。

朱博这才迎来了他仕途上的直通车。进入王凤府中的朱博,很快得到了王凤的赏识,先是推荐他做了栎阳县令,再历练了两个县之后,担任长安令,又因政绩升任翼州刺史(相当于中央派驻到河北省的中央巡视组组长)。

为官之道

笔者有必要在这里说几个朱博处理政务的具体故事,以说明这个没读过书的人的出色能力。

算起来,朱博属于武官出身,他没有经历过文职,等到他做了巡视组组长,到河北巡视的时候,他的一个手下很看不起他,于是有心想出他的洋相。朱博到河北巡视的第一个县,就有几百人堵在官府门口,有官员有百姓,要向朱博告状。

这时候,朱博的那个手下跑过来,对朱博说,大人,您看,告状的人这么多,要不我们就暂时留在这个县里,把这些投诉登记下来,一件件处理,等处理完了我们再到下一站吧。

朱博知道是这个手下在捣鬼,他不慌不忙,让这个手下先去准备车马,车马准备好了之后,朱博出来,站在车上与那些要告状的人见面,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告状的人听着,如果你们要告科级、处级干部的,就到市纪委去告,我们中央巡视组不接受这些低级官员的案子。如果你们要告厅局级干部及以上的,等我们巡视完全省后,你们准备好材料,到中央巡视组在省城的办公地点去投诉。其他那些民事刑事案件,你们到各级法院去,中央巡视组不管这些。”在门口围堵的四五百人一听,哦,这些事不管啊,那就走吧,于是人群散去,一场骚乱马上消弥于无形。

朱博事后一查,果然是那个手下在背后主使,朱博马上把这人杀了,此后,地方上的官员都对朱博怕得不得了,再也不敢做手脚了。

朱博后来升任琅玡太守,在山东地界。山东人向来做事慢慢吞吞,为人自高自大。朱博刚上任,他的那些直接下属们都交上病假条,在家里卧床不起。朱博觉得很奇怪,怎么我一来他们就都病了呢?难道我是禽流感?

朱博后来问明了原因,原来,这里官场的风俗是这样,新来的长官上任,下属们都要做出生病的姿态,要长官派人到这些下属家里表示慰问,下属才会“病愈”上班。

对这种官场习惯,朱博搞清楚后,胡子都气得翘起来了,拍着桌子大骂:“奶奶个熊,生病是吧?好,生病就不要来了,老子换人。”朱博说到做到,他马上召集手下的手下,挑出一些看起来比较能干的人,让他们去补“病人”的缺,把那些称病的官员全部免职。政令一出,全郡震动。

朱博的手下,有一个老儒生叫赣遂,平时很受人尊敬,是几百人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仗着这个势,赣遂在见到朱博时,拜见动作也是慢吞吞的,朱博不高兴,把赣遂停了职,让人专门教赣遂练习行礼跪拜,不练熟不许上岗。朱博还下令,太守衙门的工作人员,不许穿那种宽袍大袖的儒生衣服,都要改穿稍微紧身的,衣服要离地三寸,方便行走。

作为郡一级的地方长官,朱博一向不太干涉县里的事务,让县里的官员自己酌情处理。姑幕县有八个人作乱杀人,没有被抓获,事情汇报上来后,郡里的公安局长主动请缨,要求到县里去抓这个案子,朱博没批;郡政府办公室主任也希望下到县里去抓这个案子,朱博还是没批。后来太守助理过来问,朱博才说:县里自然有人办事,我们何必干涉呢?我们只用发一个文件,去督促一下就行了。

督促的文件发到县里,县里的派出所所长着急了,马上带人日夜查案,十来天里就把八个人里的五个给抓到了。消息传来,朱博又发了一个文件,要为派出所所长记功,然后让他慢慢再抓剩下的三个人。

朱博后来改任左冯翊(你看,他的仕途轨迹和薛宣是多么相似啊),左冯翊下属的长陵有一个大户,户主叫尚方禁。尚方禁年轻的时候偷别人的老婆,被人砍伤,脸上留了一道刀疤。尚方禁想谋求一官半职,就向朱博的办公室主任行贿,然后被安排了一个小官。朱博听说了这个事,找了一个其他的理由,召见尚方禁,看到尚方禁脸上果然有一个刀疤。朱博支开左右,问尚方禁:“你脸上的这个疤是怎么来的呀?”尚方禁听朱博这样问他,就知道朱博已经明白他的事情了,马上向朱博请罪。朱博笑着说:“男子汉大丈夫,好点色是再正常不过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会重用你的,你好好干就是了。”果然,此后尚方禁拼命为朱博办事,深得朱博信任。

对于那个办公室主任,朱博暂时放过了他,但过了很久之后,朱博单独召见这个办公室主任,说,尚方禁向你行贿的事,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现在,你把你受贿的事都给我写下来,就算收了一文钱,也不许漏下,有半句假话,我要你的脑袋。这个办公室主任不敢作假,一五一十地都招了出来。朱博批评了他一顿后,让他把他记录罪状的纸给撕了,还是让他继续工作。这个办公室主任此后再也不敢姿意妄为。

站错了队

在成帝时代,朱博最大的官做到后将军,这倒也符合他的“武官”形象,他和当时的权臣王立(王凤的弟弟)关系很好,王立获罪免官后,朱博也被牵连免了官。

一年多后,换了皇帝汉哀帝,朱博再次被启用,任光禄大夫,后来又由京兆尹改任大司空(御史大夫)。哀帝时候对官职进行了一些改革,当时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丞相改为大司徒,太尉此前早已改为大司马。这三司合称“三公”。

朱博由京兆尹一跃而为大司空,是他站队的结果。前面讲孔光的故事时,也说过这个事,也就是哀帝他奶奶傅瑶,在哀帝上位后,想给自己弄一个尊号,想与正式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平起平坐。但当时的三司一起反对,丞相孔光和大司空师丹反对倒也罢了,大司马傅喜可是傅太后的堂弟。这可气坏了傅太后,于是傅太后就向她的另一个堂弟傅晏求助,傅晏很听傅太后的话,但他比不上傅喜的地位和权势,他得寻找援手,于是他找到了时任京兆尹的朱博,两人一拍即合。

在这两人的运作下,他们先找三司里面势力最弱的师丹下手,在搞掉师丹后,朱博接任了大司空的位置。当了大司空的朱博继续不停地偷偷向皇帝告孔光和傅喜的状。迫于奶奶的威逼,哀帝不得已罢免了傅喜和孔光,这时候的朱博接了孔光的位置,被任命为丞相,封为阳乡侯。

事情到这里,本来是皆大欢喜。朱博拜相封侯,傅太后得了尊号,也去了眼中钉肉中刺。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那个小心眼的傅太后对她的堂弟傅喜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傅喜当时只是被免了大司马的职,还保留着高武侯的封号,傅太后想让皇帝把他的这个侯位也拿掉。

她还是找傅晏出马,傅晏就让朱博去操作。朱博接到了命令,就和当时的御史大夫赵玄一起商量。赵玄起先不同意,说事情已经作了判决,现在再拿出来翻炒有点不合适。朱博说,我已经答应了傅晏,因为这是太后的旨意。平民有事求我,我都会全力相助不惜一死,何况是至尊的太后呢?我只能冒死去办这件事了。

看到朱博这么说,赵玄只好答应了下来,两个人一起上奏,请求皇帝将傅喜免为平民。汉哀帝知道傅太后恨傅喜,怀疑朱博和赵玄是接受了傅太后的旨意,就把赵玄叫去问。赵玄这个没用的家伙,一问就招了。哀帝为此大为光火,命令群臣一起审议朱博和赵玄的罪名。

这个事情说起来,前面的三司是哀帝免的,傅太后的尊号是哀帝批准加的,傅太后是他奶奶,从小把他扶养长大,现在,朱博赵玄为他奶奶办事,他为何这样生气呢?

很好理解。奶奶虽然是奶奶,而且是有养育之恩的奶奶,但现在他是皇帝。他不能忍受身边最重要的大臣被他奶奶控制,这会让他有一种作为傀儡的感觉。朱博赵玄死心塌地为傅太后卖命,作为皇帝,只能下狠手铲除了。哀帝要借刀杀人,他想起了那帮一直瞧不起朱博的文人。

以张禹的学生彭宣为首的文人,都是读之乎者也长大的,对一介武夫而当上丞相的朱博一向看不起,而且,他朱博居然这么没有气节,居然听一个老太婆的话,真是侮辱了丞相这个职位啊。于是,彭宣、龚胜等人引用《春秋》,将朱博赵玄等批得体无完肤,朝堂之上,四五十名大臣表决,一致同意给朱、赵定下大逆不道的罪名,下狱等候进一步的处理。

哀帝决定,减免赵玄死罪三等,傅晏削去四分之一的食邑。对这两个人,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了。但对于朱博,则直接让人将他押到牢里去,朱博知道,年轻气盛的小皇帝是不会放过他的,在押送他的人来到之前,朱博喝下毒药自杀了。这时候的朱博,接任丞相仅仅几个月。

今天的标题是“因为不是读书人,这俩草根丞相受尽欺负”。薛宣朱博两人,虽官至丞相但不为皇帝喜欢,这与他们有没有读过书,其实关系并不大。那又是因为什么造成了他们不太美好的结局呢?因为,他们不是“自己人”!

通宝推:听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