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应该成立一个 运十 版面,和 新冠 一样。 -- nanimarcusboy

共:💬378 🌺1447 🌵9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好的,那就继续讨论

我现在是做理论研究的。不过我在14所工作过几年,来北京后也曾作为小兵参与过超算的研发,对工程项目也不算陌生。

工程项目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可行性。知乎上在这方面的讨论也不少,这个专题的讨论已经很深入了。

运10当年为何下马 沈图背了谁的锅 ? - 知乎

其中有一些是干货,我就摘几处吧。

1. 项目前期论证不足。关于运10上马最大亮点就是全因为毛主席一句话”上海工业基础那么好,可以搞飞机嘛“。周总理还是有搞工业的直觉的,提出在轰六的基础上,搞一个中型客机。后来各种冒进,要求能直接送总理去联合国开会,而且不必考虑经济性,最后以波音707为基准(到底是不是仿制先不讨论),设计一款大型远程四发客机。当时中国民航有四架伊尔62,波音707前后也引进了1972年也引进了10架,后来连买带租又有5架左右,以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来看,已经足够了。后来民航在相关会议上表态,707级别的客机可以用好几年,已经饱和了,所言不虚。

......

2. 市场空间有限。从民航来讲,上面已经说了,在70年代就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大型远程客机机队,足够保障当时领导人出访和国际航线的需求。80年代-90年代,中国最需要的是737这个级别的客机,经济性要好,能适应国内民航市场的快速发展。从军队来讲,70-90年代的优先任务是提升空军主力战机的水平,其他支援作战的特种平台真是顾不上。加油机、预警机、电子战平台都不是特别急需,或者有替代方案。运十即使在八十年代顺利服役,难道去给歼-6空中加油嘛?80年代军费紧缩,轰六丁、歼轰七、歼教七这样的机种都很大程度上是靠厂家的坚持挺过来的。实在顾不上运十。

......

3. 工业基础和水平问题。运10项目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很多问题就不讲了,比如说结构超重的问题,航电等设备的配套问题。很多人以为运10 02原型机进行了试飞,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其实还很远(距离定型所需的试飞时间可能只完成了几分之一),运十02还是用的美国的发动机,很多航电设备也是直接用的民航相关的备件。

......

4.麦道项目对运10的冲击。麦道本来看重西安,但上海硬争来了,另外上飞所属的上海航空办在当时并不归航空口直属。在上飞获得麦道项目后,运10立马从资产变成负债,从拆运10生产线的劳动竞赛,到把运10 03机体变成工人练习铆枪的靶子。 如果上飞能像南昌、贵航、西飞那样坚持一下,也许运10 在九十年代的军用市场能有所作为,甚至到现在魔改一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但福祸相依,别的厂没活路,只有坚持,上飞有麦道自然不用坚持,后来麦道卖的比进口都贵,民航不买了,麦道下马就是后话了。

......

民航飞机不是原子弹,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你能举国之力堆起一个运10,你能举国之力堆起一个发达的民航市场吗?

亨瑞瑞

还有这个回答,可以作为我的嘴替。

多数人是从技术角度看这个问题,但其实技术不是问题,自己造不出的零件可以进口。象现在的919.。问题是:第一这飞机军用还是民用。如果是军用,那么再困难也要造。而且可以不惜工本,造得不好也不要紧,反正又不拿出去卖。如果不是军用,那么第二个问题,你卖给谁?有谁要买?有足够的市场吗?如果没有你造它干什么?有什么意义?所以以当时的情况来讲,没有经济上的意义,就是这样。

trisoil

回到我的结论:当毛周都已不在世,中国已经开始转型时,在当时的路线下,运10作为民用是不可能成功的。

昨天看了这个专题后,我倒是觉得,运10这个百吨级体量的大飞机,当时该不该上马都有一个可行性论证的问题,更不要说按照民用飞机来设计和运作了。

通宝推: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