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网络是让你的世界变大还是变小,这是个问题

今天我要讲的,并不是信息茧房,也不是信息孤岛,我要讲的是什么呢?不好意思,我仍旧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只好用老法子,先讲案例。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求职者,你在网上投简历,然后会怎么样?

然后你会发现你的简历投出去了很多份,然而,一封回复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招聘网站上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假的——严格的说,是过期的。

所以你会怎么样?你会认为,自己很差劲。

再想象一下,你在网上找对象。你找到一个红娘网站,把自己的资料录进去,然后会怎么样?

然后你会发现没有人搭理你,而你会认为,是你条件太差,没人瞧得上你。

假如说,这两件事你都干了,你会怎么样呢?你会宅起来,不愿意再出门,你会认为你被社会抛弃了。

或许有人看到这里会说,你这不就是信息茧房吗?没错,这就是信息茧房。但是,我讲的这个信息茧房,要比普通的信息茧房还要恐怖。因为普通的信息茧房是指某某人专注于某个领域,我讲的这个信息茧房是指【对网络这一单一路径的严重依赖】。

前些天我闺女跟我说,如今寄养狗得100块一天,不包狗粮,承诺一天遛两回。还有别的服务吗?没了。我听了之后,立马想到了两个字:抢钱。

不过我又想了一下,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所以我问我闺女是不是价钱都差不多,她表示肯定,我又问她是不是在网上查的,她说是的。我说了一声难怪,就不理她了。

跟她同学相比,我闺女算好的。她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带她出门,出门干嘛呢?出门漫游。

一般人出门都是有明确目标的,比如看个电影,比如吃个饭,比如逛个街。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对,我只是想说,除此之外,漫游是非常必要的。

我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去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前期只要有空我就会出门漫游。因为很多情况,只有可能在漫游时才能了解得到。但是我闺女后来长大了,就不大愿意跟我一块出门,有时候她会抱怨,干嘛去呀,又是瞎转。你看,所以,她慢慢变成了一个网络党,对网络有相当的依赖性。

所以我后来又找机会跟她谈了一次。我说:你看啊,一条狗一天100块,一个月如果带5条狗,就是1万5,这钱你不觉得太好赚了吗?我不是在怀疑这个价格是假的,我是在讲,究竟是什么人能被人宰得这么狠。

我接着说:你应该出门走走,就像我以前带着你那样。我敢说一句,你转到某个住宅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去,那里一定有狗舍,我还敢说,寄养的价格一定不会这么离谱。为什么?很简单,这些狗舍根本就不会把信息放在网络上,他们主要做的是“熟人”生意,也就是附近人。

反过来说,什么样的人才会把信息放到网络上去,主要通过网络跟有需求的顾客搭上线呢?这些人,没准从未养过狗,他们就是来搞钱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我敢说,你能搜到的,绝大部分的信息都会告诉你,北京寄养狗,一天100算便宜的,还有更高的。并且,这些信息都是真人发布的,是寄养过狗的人发布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也是网络党。他们拿起手机,在网络搜索,哪里提供相关服务,于是他们搜到了相同的信息,某某狗舍,寄养一天100元,另一个某某狗舍,寄养一天120元,之所以多20元,是这第二家狗舍承诺一天遛三趟。他们就会跟你一样,认为别无选择,于是就选择了这些服务。之后再有人问起来,他们就会告诉别人如何如何。你在网上一搜,搜到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如何如何说,现在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吗?

你可能会问,那些做熟人生意的狗舍,他们不上网吗?他们也会上网,但是,他们在做生意时,也会依赖习惯性的路径,这就是现实路径。简单的说,眼下有两个世界,一个叫网络,一个叫现实。这两个世界,其实联通性并不好,目前阶段就是这样的。

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两个世界的联通性会有大幅改善,也就是说,价格会拉平,但不是现在。目前来看,网络上的骗子很多,相当不友善。

网络骗子对人的伤害,不是骗钱骗色这么简单,而是会摧毁一个人。

而对于我们这些个体而言,如果不会漫游,本质上讲就是功利性、目的性过强的人。即便没有网络,像这样类型的人,他就算一直生活在某座城市,他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哪里有座电影院,哪里有饭馆,他也就知道这么多的、【点】的信息。这恰好就是如今流行的一个梗:本地人不知道的事情。一名北京人未必就比一名外地人更了解北京,一名中国人未必就比一名外国人更了解中国。

通宝推:jen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