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赤城和八九战车 -- 说说九一八时期日本军工的水平 -- 萨苏

共:💬49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赤城和八九战车 -- 说说九一八时期日本军工的水平

这本来是给浅水鱼兄的一个回贴,写突撸了,干脆单独发吧。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一般看法日本的军备已经相当完善,作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中国当时极难抗衡。我不是很认同这种看法,个人认为,当时日本的军事工业当时还有很大问题,正处在发展和完善的时期,还不能说是完备成熟的。它的成熟,是在以后大约十年的时间中逐步完成的。

就用网上认为日军装备中比较典型的“精良”武器 --

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八九式战车来说说吧。

赤城号航空母舰,1927年完工服役,安装10门200毫米口径火炮,舰载机,60架。89式中战车,1929年4月,大阪兵工厂研制,重11.5吨,一门57毫米火炮,一挺6.5毫米机枪,装甲5至17毫米,最大时速26公里,最大行程120公里。

看指标挺唬人的,实际呢。。。

那个赤城号航空母舰设计上存在极大的毛病,根本就是一个三景舰的翻版阿。它真正发挥价值是在1935年大改装以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改装之前,也就是九一八时候的赤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大改装之后

您看出问题来没有?早期的赤城用了一个二百五的设计,那就是居然弄出来三层飞行甲板。这是个古怪而根本不实用的设计,实际上第一和第二层根本没法用,而第三层太短,根本无法起降较重的新式战斗机!这个古怪的设计造成赤城作了好几年的“鸡肋”。后来日本人都给憋急了,说八个亚卢这玩意儿不能玩阿,结果花了建造费的40%的高价,1935年给改成一层甲板了。

舰船发展历史上,早期的赤城是航空母舰不太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记入教科书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至于八九式战车,那也是一个够呛的玩意儿。这种战车是日本用英国维克斯MK.C战车拷贝设计的,本来是“轻战车”,设计超重成了“中战车”。日本人自己的评价是:“中国戦線を始めとした多方面で使用され、兵装も装甲も、機動性も貧弱であった”(在中国战线多个战场使用,无论武器,装甲还是机动性都很糟糕)。

关于它在东北九一八事变中的战斗力,关键毛病是九一八的时候八九式战车只有甲型,也就是使用汽油机的品种,直到1937年上海会战,日军的八九式才有一部分改成了使用柴油机的乙型。可是由于资金的限制,还是有一部分甲型参战。国军炮兵有一个奇怪的发现,那就是同样一迫击炮打上,有的时候日本战车就是烧成一团火,有的时候晃悠一下接着往前开 -- 原因就是使用的发动机不一样。

实际上八九式在对马占山作战中效果不佳,主要是故障率太高,出动率低。“極寒の満州では戦車のエンジンを徹夜で暖めるなければならなかった。排煙、騒音、などが酷かった。”(在苦寒的中国东北,发动机必须彻夜开车保暖,排烟,噪音等让人难以忍受)。最后日军只好把缴获张学良部仓库里的雷诺NC战车派出去,和马占山交锋,效果比八九还要好些。

你说小张干吗不把雷诺撤下来打日本人呢?

当时的日军装备,比中国方面强,但也不是哪个方面都强,中国用万国牌装备有万国牌的好处,有些先进的装备日本人也没有,比如到31年底19路军抗战的时候,波音218战机的性能就远比日本人的三式战强,把日本人搞糊涂了,弄出一个战斗机无用论来。但是长久来看,日本是当时唯一亚洲全用自己兵器的国家,建立了可靠而长远的军工计划,更由于其国力和生产力的优势,日军在全面对华战争前期,其兵器的优势是巨大的。

可见,发展自己的东西,即便有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说到九一八时代的日本军工,个人认为还不是很完善,中国军队真的要打,日本未必有全面侵华的能力。以当时的情况,纵然要吃些亏,打出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停战条件至少比把东北整个儿丢了强,而且不是不可能的吧(考虑日本方面的补给线和动员程度问题,在第三地打中国不是它的对手,放进家门,日本方面也未必有必胜的把握,那时候日本人瞻前顾后的性格就该发挥作用了)。而以后日本军工的发展,鞍山的钢,抚顺的煤,东北的大豆高粱都不能不说给它注入了鲜血。

唉,东北的百万领土,三千万同胞啊。

[完]

元宝推荐:神仙驴,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