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商品价值与效用理论骗局 -- 三分天下有其二

共:💬123 🌺277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整理】商品价值与效用理论骗局

本文旨在厘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商品价值,导出劳动价值论,以及批驳效用价值论的谬论。

首先是两个概念:

基本概念一,商品:用于交换,或者可以用于交换的,符合一定可检测指标的物品或虚拟物品。

比如满足指定品种、外观、糖度等等要求的苹果就算一种商品,同样品种,不同大小的苹果一般算不同商品。当然如果当前市场根本不关注大小,不分生熟,一涝食之,那么不同大小甚至不同品种的苹果都可以算同一种商品。

如果两样物品的来源生产方式不同,但是物品本身都满足全部既定检测指标,那么它们就属于同一种商品。因此假如二八美貌处女用香舌采摘炒制的茶叶和八二丑陋荡妇用臭脚采摘炒制的茶叶没有可检测差异,任何正常人就不应该认为这两种茶叶作为商品有任何不同。

要注意商品自身是带有空间和时间属性的,不能泛泛地以苹果或者一级国光苹果之类的物品作为商品。

基本概念二,理想市场:市场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这里的场所不必是具体的物理空间位置。理想市场中没有信息壁垒,贸易壁垒。所有商品的信息完全透明,可以不受任何外力限制地自由交换。市场中的商人是纯粹的商人,唯一的目的就是牟利,不会因为个人情绪等等故意不交换。商品交易行为的消耗(包括商品运输存储等等)为零。

理想化过程抓住事物最根本的特性,简化非本质的枝节问题,使得对复杂对象的研究得以开始。我们都知道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之类的基本概念在物理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但这一事实并不影响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这些概念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作为理想化过程的第二步,我们才需要根据重要程度逐步引进各种偏离理想化的特性,来研究实际的复杂问题。如果从开始就预备胡子眉毛一把抓,摒弃理想化模型,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寸步难行。

在理想市场中没有各种门槛壁垒,商品价格向商品价值的回归(比如通过由价差驱动的套利行为实现)速度为无限大,也就是说可以做到商品价格在任何时刻都等于商品价值。实际市场各种门槛壁垒的存在阻碍了价值回归规律的实现,导致或者回归速度较慢(比如信息屏障,交换双方或者某方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丝绸、瓷器、玻璃等等的生产技术机密,就是典型的信息技术屏障,使得对应的商品价格在长达千年的时间内远高于商品价值),或者干脆就无法实现(比如专利保护,行业联盟,准入门槛,即使有人看到可以牟利的价差,也不可能无代价加入套利)。

如果证券交易市场不收印花税或市场准入保证金,并且所有证券及其标的物的信息完全真实公开的话,证券市场就比较接近于理想市场。

上面提到的市场实际上默认是以物易物的原始市场,原因是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对于交换并非本质的,而货币的意义只有在以物易物的市场的本质得到澄清之后才得以体现。

有了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直接上干货

经济学第零定律:在一个理想市场上,如果a 单位的商品A 能和b 单位的商品B 交换,b 单位的商品B 能和c 单位的商品C 交换,那么a 单位的商品A 能和c 单位的商品C 交换。

注释1.1:

经济学第零定律的本质是:所有的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表现出一种数学上的等价关系。能够在理想市场上实现交换的所有商品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属性。我们把这一特征属性称为商品价值,简称价值。

注释1.2:

由于物理、化学等等实际属性完全不同的商品之间也可以实现交换,比如九转还魂丹和三笑逍遥散也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因此由第零定律确定的商品价值与商品的物理、化学等等实际属性无关。商品价值是物品在理想市场上的交换中表现出来的属性,与物品自身的使用效果无关。完全不参与交换的物品不具有商品价值。

推论:商品价值不是物品的固有(内在的,内禀的)属性。一件孤立的物品的商品价值是没有意义的。

说句题外话:人——这里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其实也不是一堆原子、一堆器官组织或者一只能吃能睡的动物的固有属性。正如老马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死宅们要留神自己的“含人量”了。

注释1.3:

由于商品除了种类之外还有数量属性,如果 a 单位的商品A 能与 b1 单位的商品B 交换,b2 单位的商品B 能与 c 单位的商品C 交换,那么 ab2 单位的商品A 就一定能与 b1c 单位的商品C 交换。通过数量的分割和合成,我们可以想象,存在一种自然的对商品价值的定量描述,这一描述与商品的数量成正比。实际上就可以给每件商品对应一个数字,这一数字与商品的数量成正比。两件商品可以完成交换当且仅当它们的这一数字特征相同。

类比:商品——热学体系,商品交换——能量交换,商品价值——温度,描写商品价值的数字化系统——温标

现在我们知道,商品通过在理想市场上的交换表现出商品价值。可以建立一个商品价值的统一标度,使得同一种商品的这一标度与该商品的数量成正比,以下统称这一标度为商品价值。两件商品可以完成交换当且仅当它们的商品价值相同。

现在就来考察第一个基本问题:商品通过交换或者潜在的交换表现出商品价值,商品的商品价值与其物理、化学等等实际属性无关。那么一件商品的价值由什么确定?

假设在理想市场上 a 单位的商品A 可以与 b 单位的商品B 交换。

想象一下这一场景:以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生产、培育、职业培训、开矿建厂等等开始,假设生产 a 单位的商品A 需要消耗 x 单位的劳动时间,同时生产 b 单位的商品B 需要消耗 y 单位的劳动时间。只要x不等于y,比如x大于y,那么生产者就绝对不会去生产 a 单位的商品A, 而会选择生产 b 单位的商品B ,用b 单位的商品B 来交换 a 单位的商品A (套利行为)。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如果市场上 a 单位的商品A 可以与 b 单位的商品B 交换,就意味着以当前的生产水平生产a 单位的商品A 与 b 单位的商品B 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相等。否则的话生产者就会立刻调整生产,从而使得宣称的“a 单位的商品A 可以与 b 单位的商品B 交换”根本不可能实现。

两件商品可以完成商品交换当且仅当它们的商品价值相同,同时两件商品可以完成商品交换当且仅当当前的生产水平生产它们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相同。于是商品的商品价值正比于当前的生产水平生产它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由于商品价值是在交换中体现的,只有比值才有绝对意义,于是忽略掉没有本质意义的比例系数,我们就可以说:商品的商品价值等于当前的生产水平生产它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注释2.1.

这里的市场是理想化的,生产过程也是理想化的,没有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准入门槛或者生产水平差别,如果考虑生产水平的差别,上面的劳动时间就应当替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层面要生产出这个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最低劳动时间。技术壁垒资金壁垒准入门槛这些则可以用与生产规模无关的固定生产成本来描写。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市场上实现的商品价值(价格)和商品的生产成本之间会有差别,这个差别随着时间的推进会趋于零(通过套利行为实现的价值回归规律)。当然实际情况是动态的,生产成本本身也在随时间变化,比这个还要复杂。但是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类比于热学就是理想化情况是平衡态热学,而实际情况是非平衡态热力学。

注释2.2.

上面的推导实际上也说明了:市场上现有商品(存量)的商品价值与当前或者稍晚的将来(考虑到启动生产需要时间)的生产水平生产该商品(增量)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以前生产这些存量商品时真实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如注释1.2所说,商品价值不是物品的固有(内在的,内禀的)属性,一件存量商品的商品价值会随着生产力这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与上面的结论相印证的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以至于大家都熟视无睹,效用价值论者则是故意隐瞒或避而不谈,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骗子,一谈真相就要扑街。

例子1

大家知道,一百多年前金属铝的价格超过黄金,劳动价值论者说这是因为当时生产一单位的铝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生产同样数量的黄金,因此金属铝的价值超过黄金。效用价值论者说这是因为铝的效用或者边际效用超过黄金。如果情况就这么一直不变,那还真不容易辩驳,因为正如后面要提到的,效用这东西根本没有明确量化,云山雾罩的想说什么就是什么。好在1886年两位青年化学家发明了现代电解铝方法,夸张点说就是一夜之间铝的价格暴跌到地板。如果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这一暴跌现象就意味着一夜之间铝的效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事实如何?不瞎不蠢的人都知道。在劳动价值理论来看,这一现象再平凡不过:无非是生产一单位铝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新方法的发明突然下降,从而铝——不管是存量还是增量铝——的商品价值也对应地成比例下降,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如果有人在此之前倾尽家财购入大量的铝(存量),即使是铁杆效用价值论者也只会对他说“祝你身体健康”,而决不会多花一毛钱来给这些商品依然坚挺的效用或者边际效用买单。

玻璃的生产也有类似现象。

与效用价值论者所宣称的相反,伴随着铝、玻璃的生产率的提高,商品价值的下降,铝和玻璃的应用范围极大地扩展(原先只是用于国王请客吃饭炫富,或者戴在头上当宝石,最拉风的可能就是换个曼哈顿玩。现在天上地下到处都在用,人人离不开),因此不管是它们的效用还是边际效用都无数倍地(这里有语病,后面解释)提高而非下降。

例子2

如果说金属铝,玻璃算是古老的历史,大家不太熟悉,那么现在每个人天天都在经历的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应该能够让大家清醒一下。电子产品性能越来越高,效用或者边际效用理当越来越高,但是它们的商品价值呢?升高还是降低?不瞎不蠢的人都知道。

现在的杂牌小计算器零售十元一个,函数计算器二十元一个,批发价那就不用说了。这些计算器的计算性能是算盘的亿万倍,如果你想买个算盘用于计算,它的效用理当是计算器的亿万分之一,按照效用价值论,算盘的商品价值应当是计算器的1/N。哪位同学尝试一下甩出一分钱拿走一只算盘?你可以觉得买这么个玩意不合算选择不买算盘,但是只要你要买算盘,你就必须支付不少于该算盘生产成本的费用。(说老板和小姨子私奔,削价出售的属于没搞清楚状况,回家面壁思过)

例子3

99.9%,99.9999%,和99.9999999999999%纯度的黄金,使用价值基本没有区别。但是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劳动量相差极大,这就造成它们的商品价值也相差极大。效用论者还是装看不见。

效用论的荒谬之处:

1. 效用无法量化测量。

按照一般的说法,效用即物品使消费者满足的程度。按照这一定义,效用是完全个人化实时化的。而个人的思维是飘忽不定的,不要说别人,就是自己也往往弄不清楚自己的想法,如何测量?此外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往往是非理性的。粗看好像不同物品对同一个人的满足程度有差别,物品的效用似乎可以量化。然而A比B好,B比C好,C比A好这样转圈好的现象在同一个人身上也是非常常见的,也就是说所谓效用连次序关系都无法建立,量化就更不必提。用这样的东西作基础发展理论,真叫无稽之谈。

尽管西方所谓经济学家基于效用概念生产了瀚如烟海的论文书籍,讲得天花乱坠,叫人看得云里雾里,但是你绝对找不到一篇文章讨论如何测量效用。作为效用理论的基石,居然没人讨论它的测量问题,为什么?此乃罩门,一触即死,不可示于人也。效用一语,可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效用不可量化测量这一特征立刻宣判了它在任何定量分析中的死刑。一个无法定量测量的对象,说什么增加减少大小倍数纯属扯淡。既然效用无法测量,那么作为效用的差别的所谓的边际效用,就更加是无本之木。这是他们的死穴所在。明明知道效用都无法测量,他们就敢发明什么效用函数、边际效用长篇大论人模狗样地学人作定量分析,胆子大到没边。当然,他们当中的明白人也知道这么说瞎话有点丢人,怎奈老板给得实在多啊,跪着把钱挣了,不寒碜。相信他们的忽悠的人可是蠢到相当程度。

2. 效用不可能作为商品交换的准则

效用论者把自己打扮成相信效用/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样子,实际上他们对自己说的话半个字都不相信。

这里有一瓶茅台,我承认它对某些人有很好的效用,很多人愿意用一套房去换,但是我闻到酒味就全身起疹上吐下泻,因此它对我的效用是负的(姑且这么说,尽管效用不可测量)。根据效用理论,我可以到柜台上拎起一瓶当场顿顿顿,然后要求商家倒贴我几百万大洋,而商家也会欣然同意?这样的瞎扯蛋理论居然有人相信?侬脑子瓦特啦?

那么商人不根据个体或者小群体效用,而是根据全社会平均效用确定商品价值?就酒来说,社会平均效用是负面的,因此卖酒的人该倒贴给每位顾客?

从劳动价值论看就很简单,只要有人认为酒对他有用(不一定是喝,摆着给人看,送人,洗脚甚至直接倒掉都可以),酒就可能作为商品完成交换,那些不喜欢酒的,用不到酒的,酒厂根本不用管你。不管酒的效用如何,只要有人买,不管他打算买去洗脚还是洗屁股,都必须支付不少于生产成本的费用,实际情况是酒厂和销售者会用各种手段收取更高的费用。那如果虽然有人想要,但是所有人都认为效用太低而不愿意支付这个数额的费用呢?是不是酒厂就会按照效用理论低于生产成本出售呢?劳动价值论的结论很简单: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会有人开酒厂。

反过来,如果某商品对某人的效用极大,确实生产者有可能在这个人身上获得超过商品价值的价格,但是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其它的生产者必然加入,只要这人不是一锤子买卖,后面的成交价格必然趋向于商品价值。

劳动价值论的应用

两个议题的解释:

1. 稀缺资源,包括所谓的水钻悖论

一个人马上要渴死了,无法移动,身上一大堆钱,他应该花多少钱买水喝?按照效用价值论,这人马上就要渴死了,因此水对他的效用极大,他应当花尽身上每一分钱来买水。听起来很合理对吧?但是如果身边十米就是太湖呢?不管有没有太湖,水对他的效用边际效用都是一样的,喝了就活,不喝就死。按照效用论,水对他的商品价值是不变的。但是很显然,如果身边有大量水源,水的商品价值极低,他可以随便出几元钱就能买到足够的水喝。这是效用论者无论如何解释不了的。

在劳动价值论来看这个情况简直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水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效用完全不相干,水的商品价值只取决于生产出(位于这个时空点的)水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身边有个太湖,生产所需要的时间极短,商品价值就低,如果他不幸位于大沙漠中心,要生产出(位于这个时空点的)水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很长,比如用飞机送,再要求紧急一点,可以用东风快递,用粒子加速器发射,因此商品价值就高。

水钻悖论本来就是拿来羞辱效用论者的,为什么水的效用高而商品价值低,钻石的效用低而商品价值高,这么简单的事情这群人兜来兜去就是兜不圆。居然还有一众无知者反过来拿这个来攻击劳动价值论,笑煞人也。

现在考虑稀缺资源。假设有这么一种资源,确实是有人需要的,但是全部掌握在某一群人手里,比如戴比尔斯,造成的后果就是其他人要获得/生产这种资源需要的劳动时间非常之长(原则上所有元素都可在加速器内用任何原料生产,所有物体都可以用原子堆砌术生产,所以不是无限大)。那么很显然那群掌握资源的人就会吊起来卖,因为此时这种商品的商品价值极高。但是成年人都知道,买家需要支付的价格是 min(买起它,买起佢,冚家铲),你不让我满意我就“拿伊做脱”。资本主义社会干这个是轻车熟路了,比如爱迪生等等“买专利”都是一把好手。那么掌握资源的人为了不被“做脱”,必然选择组织暴力团伙(枪炮硬暴力,或者收买政客,修改法律,洗脑文宣等等软暴力)保卫自身和这些资源。组织和维持暴力团伙也可以看成某种劳动,只不过是非生产性的。假设生产单位该资源需要的生产性劳动为P1,同时维持此暴力团体所需要的非生产性劳动为P2,表观商品价值(也就是当前市场上实现的价值)为P,只要 P1 + P2 < P ,霸占该资源的团伙就能获利。那么其他人就会容忍他们的这种霸占而不是去组织暴力团伙冚家铲吗?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容忍的。因为作为买家每个人并不需要支付P来购买这种资源的全部产量,也就是说,每个买家按价购买需要支付的只是 P/n,如果组织暴力团吃自助餐,消耗起码是 P2, 只要 P/n < P2 + P1/n,买家就不会选择冚家铲。当然如果m位买家能够联合起来,他们还是有可能组织暴力团伙冚家铲,因为此时可能 P*m/n > P2 + P1*m/n,冚家铲是一桩合算的买卖。

这种对自然资源的霸占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无谓消耗,大量的劳动被用于构造壁垒的非生产性活动。

2. 海量资源,即天降黄金

假如某天 duang 的一声,从天而降一堆巨量的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东西,比如有澳大利亚那么大的一座金山,足够人类用到灭绝。任何人都可以极小的代价——弯腰捡起来带回家——获得想要的黄金。

现在黄金的商品价值应该是多少?黄金存量或产量的多和少根本不影响它对使用者的效用,即使考虑到边际效用,任何使用者也不可能要求拥有成吨的黄金,按照效用理论,黄金的商品价值应该不变。按照劳动价值论,黄金的商品价值等同于生产/获得黄金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也就是到矿区捡起来运到市场所需的劳动。

实际情况大家都应该清楚,肯定会有一个大团伙霸占这座金山,把黄金弄成稀缺资源,大量的劳动被用于非生产性活动。

如果不是duang 的一声从天上掉下来一座金山,而是哗啦哗啦天上掉下来和金山数量相等但是在地球上均匀分布的金沙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什么样的暴力团都无法霸占大部分黄金,于是结果可想而知,黄金的商品价值跌到近乎零,就好像空气一般。

劳动价值论稍加补充就可应用于结果不确定的生产活动,比如科技发明,明星的培养,韩国少男少女团的“生产线”,从原料选取到生产包装销售,全套生产流程大家都知道,就不必多说了。

结语: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支付工人(这里的工人包括管理者)工资W,以及生产资料包括固定资产消耗,可变的原物料成本共计C,生产出价值 P的商品。资本家之所以愿意组织生产,是因为他们预期 W+C < P,于是他们可以获得 P-W-C的收益。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谓原物料固定资产也是早先的社会劳动生产出来的,因此总体上看P-W-C仍然属于工人劳动所得,它被资本家白白拿去了(资本家可能参与的组织管理工作已经算在W里面了,现在有了职业经理人,这点应当更容易明白)。这个P-W-C称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剥削剩余价值。

如果只是单纯说存在剩余价值,剥削剩余价值看起来好像只不过是一个主观的道德问题。但是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带来严重的客观后果: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

道理很简单:资本家生产出来商品是用于出售的,不是打算自己米西了。只有完成交换,换回货币,才能完成资本增殖,进入下一轮生产。然而谁会来买他们的价值为P(实际上应该是 P-C,C部分属于资本家内部交易,把资本家看成整体就是左手倒右手)的产品?只有手上有W的工人。因为资本家拿走了剩余价值,W < P-C,于是产品不可能全部按价卖掉——惊险的一跳必然失败。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内在悖论: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利,然而因为它们为了获利而剥削剩余价值,导致社会购买力不足,资本增殖的最后一步销售无法全部实现,因而最终无法获利。

也就是说:他们的获利行为,导致他们无法获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本家们想出来两招,简称时空大挪移。

1. 空间挪移,商品在本国卖不掉,拉到外国(实际上是本经济圈之外)去卖。鸦片战争怎么起来的,《南京条约》对英国的重点是什么,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打起来的,根源都在这里。

2. 时间挪移,这些工人这个月的工资买不下这个月生产的产品,还有下个月的工资也可以预支出来买,诱导他们寅吃卯粮,美其名曰超前消费。

然而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挪移,都要求生产规模销售范围不断扩大才能维持获利。然而摊子铺得越大P-W-C也就越大。悖论再次出现:解决眼前危机的手段必然导致危机指数性地扩大化。这是资本主义的胎里病。地球就这么大,一个人就能活这么久,于是乎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整个体系无法支撑,经济危机爆发,一地鸡毛,系统重启。这一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生产模式是资本主义的,那么就一定会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啥凯恩斯斯凯恩都不好使。经济圈是一个国家,就在一个国家爆发;扩展到一个洲,就在一个洲爆发;扩展到全世界,就在全世界爆发。实际上如果大家不是特别特别年轻的话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应该也亲眼看了好几轮了。资本家们也承认存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存在,但是他们拒绝承认是由他们的剥削造成的,而归咎于自然规律。

资本家们非常清楚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因为他们的生产活动就是以此为基础组织进行的。但是他们同时也非常清楚劳动人民理解了劳动价值论之后对资本家会有什么想法,因此他们就豢养出一群无耻的所谓经济学家,想方设法构造各种别扭的所谓经济理论,比如效用理论,给自己涂脂抹粉。凡是不顺从跪舔这个学派的,要么肉体消灭,要么从经济上消灭,你的论文无法发表,你的声音无人能听到。这样的愚民政策使用久了,连他们的精英也都变成愚民了。正如满清钳制中国读书人思想几百年以后,作为国家精英,居然大批举人对四书五经考纲之外的任何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一无所知。等到洋人一来,全玩完。

通宝推:月之回忆,diamond,任爱杰,孟词宗,东方白,自由呼吸F0,崂山一道士,唐家山,审度,起于青萍之末,cccee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