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晚期明军的嗜杀与无能 -- 天空不空

共:💬265 🌺1228 🌵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皇汉的标签都能贴到改开前了。。。只能佩服了

解放后对戏曲实行“戏改”是文化主管部门的方针,为此还成立了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简称“戏改局”),对一批内容有糟粕的剧目实行禁演。据中国戏曲出版社的《中国京剧史》所述,49年7月至52年3月先后禁演了26出戏,包括《杀子报》《九更天》《大劈棺》等。当时官方并没有用“禁戏”这个词,正式提法是“被停演或做重大修改后演出”。这26出戏中也包括了后来开禁的《奇冤报》《探阴山》(即裘派名剧《铡判官》)。其实这个“黑名单”中并没有看到有《锁麟囊》和《四郎探母》。

不过这戏确实被批判过,在那个年代讲政治的氛围下,是好几年不怎么演了。

1956年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成立,首都京剧名家欢聚一堂,连演三天大合作戏,大轴就是《四郎探母》,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李和曾、陈少霖、张君秋、尚小云、肖长华、马富禄、李多奎、姜妙香、吴素秋等悉数登场,前边还有李万春、孙毓堃、郝寿臣、筱翠花等的《八蜡庙》和裘盛戎的《锁五龙》,真是盛况空前。这次盛会以《四郎探母》唱大轴,第二天还进中南海演出,实际上发出一个信号,多年的“禁戏”开始松动了。果然,1957年首都就出现了“挖掘传统剧目,丰富舞台演出”的热潮,除了个别剧目外,基本上开禁了。

再往后,强调要演现代戏,文革时候是样板戏的天下,传统戏剧都不演了。

禁演《四郎探母》很早就有了,抗战时期国统区就一直禁这戏,KMT退到台湾了还是禁这戏,原因是许多台湾老兵听了都会想起远在大陆的母亲,他们会哭得很厉害。

通宝推:翼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