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高光时刻 -- 志钊
书接上回。「无名」就是存在,「有名」就是定义。但是哪怕没有定义,存在也已经被我们的感知、时空和各种条件定义了,这些东西出自于「道」。(道是一切定义的集合。道的本意是道路、言说,本就有这个意思。)
但是「道」本质也只是一个定义,他对应的是无名的自然世界整体。即道法自然。自然和道,也是无名和有名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而这个过程,就是客观世界生成的过程,是人的意识结构。他还可以是返辅,也就是逐步建立起认识的过程。(后面三个本质在人的意识里。道虽然无限,但是对人类、个体,显然只是有限的道。)
所以道德经的复还自然,其实就是回到最原始的存在本身,回到定义之前,回到作为整体的自然世界。然后把握它,再生成新的认识。也就是有无相生,是不断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
无我,是为了回到物之初,回到事物本身。
守正,是为了不偏颇,不带有成见和侧重。
乾惕,是为了认识道,让世界成为我们可以把握的对象。
因为世界一直在变化,只有变是不变的,既然世界如此,那我们应该也如此。积极应对客观世界的变化,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所以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强加本来没有的东西,不发展本来无法掌控的事物。这和孟子的性犹杞柳是一回事。没有基础就是强加于人,会损坏本性。没有基础就是无根浮萍,会超出应有的程度。典型就是物化
这也是为什么说所谓生物性并不是真正的生物性,它反而是人为定义的产物。因为它是无根浮萍,是本性未能正常发展的结果,只是当下社会对生物性的一种建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很认同这句话 10 回车 字921 2022-04-27 00:15:19
🙂资本把少数人变成神,代价是多数人变成动物 10 绝对不是白领 字0 2022-04-27 00:19:09
🙂似乎道德经就是这个思路 2 贼不走空 字51 2022-04-27 01:20:39
🙂不是。
🙂人工智能确实会给计划经济带来很大的帮助 1 真离 字94 2022-04-26 18: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