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与月之回忆河友探讨一下虚无主义 -- 给我打钱87405

共:💬1308 🌺2431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为什么会有为富不仁?

有一次我故作神秘的对一个朋友说,“我挖到了一座矿”。是什么呢?有钱就是孙子,钱越多越是孙子,有钱人的痛苦是穷人无法理解的。

我朋友当场笑瘫了,找我索赔。等他笑过了,我慢慢说给他听:

钱是什么?你手中有100元RMB,就意味着这个世界理当准备好商品,等你来换。

是“这个世界”,然而现实很骨感,有时候为了买一包烟,你要走3公里;

是“商品”,所有商品,然而现实很骨感,你兴冲冲的点了一道菜,服务员说“不好意思,今天做不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在某种情况下,有钱花不出去。

当然,还有更让人愤懑的,在某种情况下,钱买不到任何商品和服务,完全就是一纸废纸,而我们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这种事。

因此,钱“骗”了你,它在给你画饼,或者说,当你把钱拿到手时,实际上是签了一份不平等条约,做的跟说的相去甚远。于是,有钱就成了孙子。

有一个经济学经典问题:

情况1,你提前买了张电影票(花费50元),但在半路上不小心弄丢了,你会继续再买一张吗?

情况2,你去看电影,在路上你不小心丢了50元,你会继续看电影吗?

调查结果是,多数人在情况1中选择“NO”,不看了;在情况2中选择“YES”,接着看。

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大言不惭的吹一句,我知道这是为什么。花钱才是重点,因为当手里有钱时自己就是孙子,花出去了,孙子就是别人。

在“高端城市”生活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机会受到强烈刺激。我小时候在书上读到“为富不仁”,很是不信,“怎么可能呢?”我后来是亲眼见到了。有个某某,上午大发善心,捐了100元,下午他就恨恨的地说,“我要捞回来1000元”。难以理解,对不对?可是我亲眼见到了。另有个某某,暴跳如雷、歇斯底里,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个东西他看中了,店员说“对不起,已经卖出去了”,这个某某就怒吼道:“既然卖出去了,就不应该摆在这里!”当我看到这一幕之后,自然是“虽然不能理解,但大为震惊”。我是一个愚笨的人,并没有见微知著的本事,如果不是强刺激,我是不会关注的。早年间我不相信“为富不仁”,但也没有当回事,后来亲眼见到了,于是就信了,接下来去研究它——严格的说,不是研究,而是寻找已有的答案,这答案就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

等我找到了这个答案之后,我虽然没有调查过却敢打保票,前面提到的那个经典问题,一个在美国纽约做调查,一个在中国鹤岗做调查,得出的数据是不一样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钱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对于不同的钱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就拿中国的情况来说罢。在改开之前,农村流通的货币是很少的,人们主要还是以物易物,城市则相反,绝大部分都是“买买买”,因此农民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气鼓鼓。这里要注意一点,改开之前,城市中的“买买买”也没有现在主流,布票、肉票等这些跟今天的RMB差异并不小。这是生活在 不同地区的人对钱的看法不尽相同。美元要比人民币发达,拿着美元跟拿着等价的人民币也是不同的,前者更为孙子。

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钱名义上是畅通无阻的,但现实中并不是。所以,“饼”画得越大,即越是发达地区、越是发达的币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就越大,人们的不满情绪也就越强。

欠发达地区的人是不大能理解“有钱人的世界”的,他们往往会惊叹道:“我也想体会体会当孙子的感觉”,而这恰好就是海底捞的秘诀——店员尽一切可能成为孙子。

小结一下:有钱就成了孙子,钱越多就越是孙子。花钱买到商品或服务,并不等价,店员必须要成为孙子才能让顾客感到平衡。越是生活在发达地区,越是持有发达币种,这种体会越深。

这里顺带说一句,我为什么老是挖苦马克思呢?马克思对货币的理解很是表层,或者说物化程度很高。用最友善的眼光看马克思,他就像整日隔着玻璃窗看世界,自己是不识人间烟火的,十足的书呆子。

钱,并不是一张简单的凭证,它会让人成为孙子。

只有一种人拿了钱不会成孙子,那就是真正的资本家,绝对的资本家,他们只是简单的喜欢很多很多钱,越多越好。那么,这样的真正的、绝对的资本家在人世间是否真实存在呢?如果真的有,我相信,钱立刻就变成了废纸,“都给你,我无所谓,你啥也买不到。”

最后,我个人认为,消灭货币才是一个比较管用的解决方案。但是,怎么做才能消灭货币呢?我不知道。

一点补充

并非钱才是如此。知识也一样,每天你都能见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但这是一张巨大的画饼——光有知识远远不够,有知识却派不上用场很难受;美色还是一样,人们在不断的告诉你“没有人不对美色动心”,这也是一张巨大的画饼,动心只是一时的,早晚审美疲劳。除了知识、美色,还有类似的吗?有,有很多。

通宝推:拈花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