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运十就是当时中国最需要的飞机 -- qq97

共:💬281 🌺1628 🌵7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总拿运八来黑运十

总拿运八来黑运十,是不是可以认为实在是从运十本身找不到黑点了?

咱们需要先把论证的基本逻辑弄对。

如果认为工业基础限制了运十的商用,那么你需要举出具体的事实(不是网上的谣传)说明当时的工业基础使得运十商用无望。

其次,我们需要正确认识产业发展的规律。

对于美国,苏联,中国(日本韩国这种拿来型的就算了)这样独立自主的大国来说,产品(应用)的发展和技术产业体系的支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的,从来不会存在技术产业体系准备好了,一切条件就绪,然后再上下一代产品,以我们讨论的航空业为例,航空材料、制造体系、理论发展从来都是与产品规划和研制同步发展的,美国的航空铝合金、大型模锻机都是如此,没有升级的产品和应用,产业和技术支撑体系就没有升级的动力。不管是国家,还是公司,都是如此。

回到七十年代的运十,和当年美国的做波音707的情形几乎是一样的,运十用上了刚研制出来的3万吨模压机,因为运十项目的推动,中国的航空铝合金终于从LC4(大约相当于美国的7178,运八用的就是LC4)连跨两个台阶(20年),进步到第一代7075和第二代7075,相当于美国六十年代的水平,这个跨越运十没能应用到,但却在中国的歼击机上得到充分的应用。

2007年,大飞机立项后,国内对大飞机所要以来的产业基础进行了盘点,结果发现大型模锻机还是40年前运十用的3万吨锻机,航空铝还是三十多年前研制和应用的第二代7075。这两大进步都是当年运十项目带来的,这之后,中国第三代航空铝的研制始终停留在研制阶段,因此不仅C919没有国产的第三代航空铝可用,需要大量进口,就连军机型号(很可能包括歼十,因为第三代战机需要用第三代航空铝)所需要的第三代航空铝,也大量地需要进口。可以这么说,中国航空产业在这两方面,除了四十年前运十项目和部分二代歼击机推动的工业基础的进步以外,就停留在了上世纪1970年代,到大飞机上马时,中国的产业基础的差距甚至比运十进行时(不是开始时)还大。

都像运十这样下马了之,中国的工业基础永远不会准备就绪。

通宝推:阴霾信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