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读书笔记之《全球通史: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 -- 俺是老胡

共:💬69 🌺18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同意博主对此书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几点:

一、“由于多次向华盛顿提议获得援助未被理睬,别无他法,毛泽东只能向苏联求助。”——此处说得含糊,延安和米国联系援助,仅仅在抗日战争期间。此后至1980年,TG绝无向米国求援。

二、“日本投降以后,美国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恢复战前状态逐步改组,使中国成为美国企业的有利可图的场所,即要实现一个超过50年以上的倾销美国商品的持久而不断增长的大市场。“——这个目标,很明显一直被中国的经济学家、国际关系学家、大学教授等公共知识分子所忽略,即使北大历史系据说以《全球通史》作为给学生的参考书。即使在本河,很多网友也并不接受此观点。

三、不强求作者,他也看不懂自1956-1976中国政治、经济路线。西方学者一般都用“毛乱搞”来描述。改开后多年的中国知识界也是这么认为。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用“四渡赤水”,就可以入门了:自新中国成立到1976,米国统治精英一直寻求打垮中国,来回复上述二的目标利益。在朝鲜半岛,在中南半岛,军事上他们一直没有占到便宜,除此之外,他们也一直寻求在其它方面打垮中国的任何机会。

一个月来,对俄罗斯的制裁,让很多人明白了其实米国是对俄罗斯进行了“经济战争”,以图打垮俄罗斯。从1956至1976,米国也寻求在经济方面打垮中国。教员和官僚阶级的斗争,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看:以刘皇帝为首的官僚阶级以及他们依靠的技术官僚,他们只会“学习西方”、或“学习苏联”、或“分田单干”走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道路。这三种道路,都是米国统治精英可以“预判”的路——如同长征之初,周恩来辅佐博古决策的军事决断,都是凯申公极其身边的德国军事顾问、日本军事顾问可以预判的军事决断。如果围剿的一方、军力经济实力强大的一方,可以预判被围剿一方下一步、下几步的决断,则被围剿的一方要突破围剿是万难且机会很渺茫。只有走出对手预判不出来的“决断”,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天罗地网中突出重围。

人民公社、大跃进、工业大会战、科研三结合、赤脚医生,等等等等。自然可以从实现理想、坚持共产主义原则的角度去理解。但更现实的,是米国也好、苏联也好、程朱理学修养之徒也好,都完全没有这些方面的经验,因此无法对教员领导下的政治、经济、科研、教育、军事做出“预判”。而按照“专家”的经验做的判断,又完全跟不上教员。

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中国、新中国打破围剿的标志。

四渡赤水后,以林彪为代表的指战员,对疲劳行军有意见。WG之后,很多人对之前20年的各种疲劳也有意见。至今历史学家其实对中国那二十年还是理解不到位,这是在敬佩作者之余的感悟。

通宝推:俺是老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