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 3

乔叟:这位就是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第三波的制作组连文学史也不知道,就按音译把他的成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翻译成了个“卡達別尼故事”。

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人之一,134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酒商家庭。祖上是自法国迁居的,靠制鞋经营起家。故姓乔叟(乔叟是法语chausseur的变音,意为“鞋匠”)到乔叟父亲约翰这一代,已经是一位很成功的酒商,连王室也是他家的常客,所以家境殷富。因为有钱有背景,所以很早家里就给他谋公职铺路。乔叟从公爵夫人近侍开始做起,逐步进入宫廷任职。1359年他随爱德华三世远征法国,在兰斯围攻战中被法军俘虏,爱德华三世出了16英镑重金(相当于现在差不多一万多英镑)将其赎回。随后他继续在政府任职,但主要做的是外交官,他长期做爱德华三世的外交使节,后来又成为负责收关税的关长。乔叟晚年做了王室的猎场总监和工部主事。最后在任职期间不幸遭贼而逝。因为他文名极高,所以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著名的“诗人之角”。他是第一位安葬在诗人之角的英国文学家。

乔叟在英国文学史上地位非常重要,不仅因为他多才多艺,而且他还为英国文学带来了很多开创性的做法。他不但是首先使用伦敦方言这种纯粹的英语写作诗歌的作家,而且还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者。他做外交官期间曾出使许多欧洲国家,期间两度访问意大利,意大利三大桂冠诗人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作品他都有收藏,甚至还拜访过后两位。受他们很大的影响。乔叟早年先效法法国的“温柔新体”和骑士诗,他首先将著名的法国《玫瑰传奇》(The Romaunt of the Rose)翻译成英文,尽管只是翻译作品,但也首开了英语诗歌之先。他为了翻译而创作的“英雄双韵体”(Heroic couplet),是英语诗歌最常用的韵体之一,这种韵体特点是音律有序,对仗工整,第一位英国的桂冠诗人德莱顿(John Dryden),就最爱用这种韵体。

在去了意大利交流之后,乔叟开始尝试新主题的创作。作为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乔叟和他的意大利同行一样,认为文学不应该是贵人的玩物。整天围绕着王侯将相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他开始尝试以其他人物为主角来进行创作。他一开始选的是历史传奇,并以此创作了一系列的新作品,1385年他写成了第一部史诗作《特洛伊斯和克莱西德》(Troilus and Criseyde)。然后他又写成现实主义名作《百鸟议会》(Parlement of Foules)和《贤妇传说》(The Legend of Good Women)等一系列佳作。这些作品开始使用女性、历史人物和新兴市民阶层作为主人公,而不再像传统的那样只是写领主和教士的故事。乔叟在这些作品中用辞文雅,情节生动。对于这些新的主人公,乔叟在不隐晦他们的缺点的同时,通过对他们的智慧的描述,和对他们进行阻碍和压迫的压迫者们更不堪入目的丑态的揭露,表达了他对这些新人的歌颂和赞许。乔叟的这些作品中有很多独创性文法,比如他大量使用独白体,这是一种通过安排人物在情绪亢奋时的独白来充分展现他的人格特点的文法。这种文法非常适合用于戏剧的脚本,所以对后世英语文学和戏剧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乔叟到晚年时,更加青睐于新兴市民阶层和普通人的生活,认为有生命力的文学应该是围绕着他们的文学,所以他晚年时用尽毕生所学写成了他的一代经典——《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这部故事集尽管没有完稿(乔叟预备写120个故事,但是他只写了索引和24个故事就逝世了),但它仍然是英语文学史上里程碑级别的作品。这部作品完全使用伦敦方言来书写,是一部非常纯粹的,不掺杂其他语言的纯英语文学。由于使用伦敦方言来书写,所以遣词造句非常口语化,已经和现代英语差别不大。这本书实现了充满了拉丁语法的古英语和新英语之间的传承,所以它是新英语正式成为文学语言的一大标志。这本故事集里的主人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包括骑士、僧侣、学者、律师、商人、手工业者、自耕农、磨坊主、女尼和伯爵夫人等等等等,通过巧妙的比拟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展现了中世纪时期各个阶层的风貌。通过不同种类的故事,乔叟收录了中世纪大部分的文学体裁,已完工的24个故事中有22个是诗体,2个是散文体,体裁涵盖了骑士传奇、圣徒传、布道文、寓言等等,所以它不但是一本很高的文学作品,还是一本中世纪的英语文学的文选集,对后世的文史学研究贡献极大。

乔叟的时代是一个英语大跃进的时代,百年战争给英国带来的巨大胜利,极大地提振了英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促使他们在这个时代加快推动民族语言的发展和进步。这个时代既是把英语从一门民间口语升级为可用于哲学、法学等学术的学术语言的时代。亦是将这门口语赋予美学意义,使之成为一种文学语言的时代,而乔叟就是这个时代的领军者,他的作品情节精彩,精善讽刺,在富于时代特色的同时还充满了开创性。尤其是率先采用伦敦方言英语来创作文学作品,使得英语文学开始摆脱古英语,向现代英语开始转化。进而能够走入大众之中,这大大增强了文学的影响力。他作品中的众多独创的特色都在后来的英语文学中开花结果,从而确立了他不可动摇的英语文学宗师地位。乔叟死后,因为他督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功,所以教堂为表感谢而安放了他的陵寝,但是随着乔叟各项作品的影响力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瞻仰。大教堂遂将其墓地所在改为了英国著名的“诗人之角”( Poets' Corner),专供对英国文学艺术有着突出贡献的文学家们在此长眠。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陵寝之一,现在也是英语文学界的圣地。

将乐司:这是英法百年战争前期的英国三大将之一的约翰-康多斯(John Chandos),所谓波迪尔战役就是百年战争中著名的普瓦捷战役(Battle of Poitiers),第三波的人没读过历史,把法国城市普瓦捷用英语发音,整出来个波迪尔。他是普瓦捷战役的英军总参谋长。

百年战争第一阶段英国最重要的几位军事指挥官之一。跟黑太子爱德华和让▪德▪格莱利并称百年战争前期的英国三大将,出身于英国德比郡(Derbyshire)的一个望族。家祖可以追溯到诺曼征服时期。爱德华三世时期也是在地绅士(landed gentry)和庄园地头(Lord of the manor)。由于这种职务要负军事和治安义务,所以家风尚武,而且和宫廷关系很深。早年就常往来宫廷,获得了“黑太子”爱德华的赏识,结为好友。后来成立嘉德骑士团的时候,他宣誓加入,成为第19号初创会员。有了地位,加上老友的帮助和自身的打拼,他升迁很快,成为英军著名的智囊,参与了百年战争中众多的战役的谋划和指挥。克雷西会战(Battle of Crécy)时任中层指挥官,助黑太子一战成名;随后在普瓦捷会战是参谋长和总旗(Knight Banneret,又译为方旗骑士,这种骑士可以在战斗中打自己独有图案的旗帜,由于军队都是靠旗语指挥,所以能打自己旗帜的人等于一线的主官),在战斗中他敏锐的发现了法军因交通指挥失误导致的阵型混乱,遂力劝黑太子出动骑兵机动切割法军,黑太子采用了他的计划,顺利孤立并歼灭了法军主队,俘获法王让二世,法军遂全线崩溃。康多斯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了英法双方均认可的智将。之后的欧赖会战(Battle of Auray)他也是参谋长。不过这一战因为是主动反击来解围的法军,基本是靠硬碰硬来解决战斗,他在战斗中负责指挥后备队,表现很出色,赢得了战役的胜利。这次会战结束了布列吞继承战争,决定了重要的布列塔尼领地之倒向。由于法国系的夏尔在这次战斗中战死,英国系的蒙特福顺利继位,成为新的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五世。但英军只取得军事胜利,约翰五世同时需要向法王夏尔五世送交人质,等于法国在外交上反败为胜。战后康多斯升官进爵,被任命为阿基坦治安官和普瓦图的总督。但因为黑太子想从阿基坦征税来弥补西班牙战事上的军费损失,康多斯予以反对,导致被解职后返回诺曼底的领地。随着法国发动反击,收复不少领土,黑太子征召康多斯回普瓦图。在迎击法军的一次小规模夜袭时,康多斯从冰冻地面滑倒,他的袍子裹住了身子,行动不便,被法国一个骑士的扈从刺中面部,不久便伤重而亡。康多斯因为名号响亮,受到英法两方的重视,他死后英国曾给他立碑纪念,至今尚存。而法国也称赞他的智略,法王夏尔五世曾说:如果康多斯活着,他会找到一种实现持久和平的方法。傅华萨也深感惋惜,称康多斯的被杀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因为如果他被俘虏,以他的才智和手段,他“会找到在英法之间建立和平的方法”。康多斯喜欢写作,所以留下来很多一手记录,他有个名字不详的随从,历史上多称为康多斯的亲随(Chandos Herald),根据他的随笔和其他收集的史料写了一首英语长诗《黑太子的生平》(The Life of the Black Prince)。这首长诗是考证康多斯和黑太子的最主要的史料来源,也是史学家考证百年战争这个阶段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的一个重要材料。后世的诗歌、小说、影视剧、游戏人物,自此亦常见康多斯的身影。

帕西:此人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反贼亨利·潘西·霍茨波(Henry Percy Hotspur),这里面的霍茨波或霍兹帕是他的绰号,意为急惊风(Hotspur,直译是热刺,著名的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也是这个词)这个绰号是因为他为人脾气暴烈,个性莽撞,作战时颇有蛮勇,但日常则难以让人相处。他的造反事迹,被莎士比亚写入了他的四大历史剧之一的《亨利四世》中。潘西的这个绰号经莎翁拍板,从此成为英国文化中性格莽撞,不计后果的代称。

这小子是最晚出的人物之一。出自英国传统豪门潘西家族的诺森波兰分支。潘西家族是诺曼征服时期来英国定居的,历代家主的名字都叫亨利-潘西。这位“热刺”潘西是潘西家族的五代目和诺森波兰支系的二代目。历史上又叫他五代亨利(Henry Percy the fifth)。潘西家族的领地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境线上,所以他们作为“在地绅士”和“边境贵族”,长期以来是英格兰防御苏格兰的边军军帅。到了热刺他爹,四代目亨利(Henry Percy, 1st Earl of Northumberland)做家主时,因征伐苏格兰有功,当上了边镇总兵(Lord Warden of the Marches)。五代亨利出生后继承家业当武士,先后跟着几位英王南征北战。他第一次出名就是参加了1385年理查二世远征苏格兰,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勇猛,所以被苏格兰人送了“热刺”称号。后来他作为英国的主要军官先后在爱尔兰和法国等地作战,积累了功绩,1388年当上了嘉德骑士和英国东部地区的边镇总兵,继续负责对苏格兰的作战,亨利四世和理查二世争夺英王王位时期,他家选了亨利四世一边。但是亨利四世获胜后赏赐功臣,潘西家族认为赏赐太薄。而且亨利四世不喜欢诸侯们,所以他既不愿意为对苏格兰的边防上花太多钱,也不愿意在赎回人质的事情上帮助潘西家,这导致热刺决定联合苏格兰人反叛。但他们三次反叛均被亨利四世的儿子,后来的亨利五世击败,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是什鲁斯伯里战役(Battle of Shrewsbury)。这是一场典型的纯靠骑士硬冲,不讲战术的战斗。热刺在战斗中因为打开了面罩,而被人用箭射中脸部而死,具体是谁杀的不详,但民间传说杀他的人就是亨利五世。于是这段故事被莎士比亚写进了他最好的历史剧《亨利四世》里,还在剧本里给霍茨波和哈利王子(后来的亨利五世)安排了一段非常经典的对手戏。(莎翁把亨利·潘西·霍茨波和哈利王子写成年龄仿佛的少年英豪,虽然霍茨波38岁,比亨利四世还老),这段对手戏现在依然是英国戏剧界里至今用来考验学员背诵和表现能力的著名贯口之一。霍茨波的名字也一炮而红,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赫威立:这是百年战争中期的英军猛将休▪卡尔维利(Hugh Calveley),不过他不是英军的主要将帅。他是靠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三十士竞斗”(Combat of the Thirty)而进入史册的。

生年说法很多,所以具体不详,出自英国柴郡(Cheshire)豪族卡尔维利家。因为是家中幼子,所以想要谋出身就得靠自己的文武本事,他选的是武道。因为时值百年战争时期,武士才有出头天。而且他家跟当时英军的主要将军罗伯特-科诺里斯有亲戚关系,所以休就投奔自己的亲戚,跟着去法国发财。他先后任职于布列塔尼和诺曼底。曾打过普瓦捷会战、欧赖会战、布列吞继承战、卡斯蒂利亚内战、加来围城战、加来守卫战、骑行劫掠战等等,表现积极,甚至跟杜盖斯兰等法军名将过招,而且数次死里逃生,所以积功拔璀,大发横财。1351年3月26日他打了让他进入史册的人生巅峰战——三十士竞斗。这次决斗是布列吞继承战争的一幕。布列吞继承战是布列塔尼公爵领的内战,它是广义的百年战争的一部分。自法王夏尔五世上任后,法国改变策略,开始不跟英军硬碰硬,而是靠插手周边各个公国和外国的内乱,对其军事援助,使得这些地区的亲法派系获胜而改变战局。布列吞继承战争就是这个策略下的一场内战。1351年这一年,让·德·博马努瓦(Jean de Beaumanoir)率领一支法军袭击了驻扎在布列塔尼的普洛埃梅勒的英军。为避免被法军围困,英国驻军统帅罗伯特·班博鲁夫(Robert Bemborough)提议,在附近一片开阔地举行一场武斗大会,英法双方各派30名重装骑士参赛。休获选参加了这次角斗,不过两军的代表也并不是纯是本国人,英军的代表里就有布列塔尼和德意志雇佣兵。决斗前班博鲁夫告诉他的战士:“让后世的人们在殿堂中、宫廷里、广场上以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颂这场战斗的故事”。然后战斗开始,这是一场典型的角斗,所有参赛者都下马,用重剑、长戟、战斧和匕首等一切可用的兵器来拼杀,4名法国人和2名英国人先后战死,拼到中途所有人都已精疲力尽。不得不停战休息。受了重伤的博马努瓦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想找水喝,一个英国人看见并嘲笑他说:“博马努瓦,喝点你自己的血就不渴了。”随后决斗再次开始。英国人接下来采用肩并肩紧挨着的阵型,弄得法国人像老虎咬刺猬,没处下手。最后一名法国骑士偷偷溜走,骑上战马回阵冲锋,一下子就把对手全砍倒了。法国人趁势猛扑,杀死班博鲁夫在内的9名英国人,其余人全部抓住,休·卡尔维利也做了俘虏。三十士竞斗本身其实对战争局势并未有什么作用。但这是一场非常具有戏剧性的角斗,在骑士文化滥觞的欧洲中世纪,无疑是文学家们最好的金矿。在以傅华萨为代表的法国文学家们的文创加持下,三十士竞斗事件成为欧洲骑士道精神的现实具象。随后又作为骑士道的样本儿成为民谣的主题在法国广受传颂。后世法国人在这里搞了很多文创纪念,1811年拿破仑在位时,就曾下令在决斗地点设置一座纪念碑以供后人仿效。和杜盖斯兰像一样作为布列塔尼是法国的一部分的象征。

休被俘后,凭借之前挣到的钱,交赎金获释,随后继续为英军作战。英法两国停战后他失业,然后他去了西班牙,作为雇佣兵参与了卡斯蒂利亚内战,不过他一开始选的是佩德罗一派。后来他被召回国,受到了黑太子爱德华的赏识,又作为使节被派去阿拉贡,成功说服阿拉贡站在恩里克派一边。回国后因功受赏。1369年英法战火重燃,休继续从军打仗,结果他在庞瓦兰战役(Battle of Pontvallain)中战败逃亡,英王爱德华三世想定个临阵脱逃罪,休出钱求赦免,又拿出过去的功劳簿,所以功过相抵,就没事了。之后他被任命为加来的长官,后来又做上了布列斯特的总督,参加了一些海战。1377年,驻守加来的卡尔维利带兵劫掠布罗涅。法国人趁机攻取加来的马尔科要塞,结果当天就被他夺回来了。1380年他随同约翰▪阿伦德尔突袭布列塔尼,他闯入一处阿维农教宗的女修道院,将修女们抓为性奴,想带回英国。然而海上遭遇风暴,舰队有20艘船和1000名士兵沉入海底,只有卡尔维利和其余7人活下来。休回来之后继续参军作战1382年他参与了德宾塞十字军(Despenser's Crusade),后来又作为英法谈判使节团的一员从事外交工作,之后退休回家。1394年病死。由于他打出了名堂,家乡人给他立像纪念,现在他的骑像还在英国泽西岛的戈雷城堡。

通宝推:曾自洲,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