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追忆当年的港台神曲 -- 燕人
现在 对 抄袭与否看得非常重,主要是因为版权制度完善,大家都靠这个吃饭
一百年前就有意思了......不谈抄袭、大家都研究怎么模仿得更像
京剧在一百年前,就是 流行歌曲,那时候的名角,和现在的双栖明星一样,连粉丝团和粉丝之间撕逼,都和现在有的一拼
但是,当时新编的京剧剧目并不多,大部分还是唱老剧,一般名角会自己略作改编,加以演绎。所以,出道的时候,大部分演员根本不敢谈“创新”,反而极其强调师承,就是能尽可能的和公认的 “角” 唱的像
这里面就出了个很好玩的个案:言菊朋 自称 旧谭派 领袖😁,言菊朋是票友下海中成绩最高的,他本是蒙古贵族,高祖父做过大学士;他自己作为贵族,清朝末年在军校里混日子,极其爱好京剧,闹出不脱军服就跑去听 谭鑫培的珠帘寨,被记大过一次的笑话。但也因为如此,他听的谭派剧目,比正式拜师谭鑫培的余叔岩还多不少(旧例,伶人不可以买票去听其他人的剧目,有偷师的嫌疑,但是票友不在此例),他本人的嗓子也好,和很多艺人合作,民国初年就经常唱些义务戏之类的。后来,正式下海唱戏赚钱了,而 当时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都出道了....他总不能抢人家的牌子,于是自称旧谭派😜 不过话说,他学的还真的比较像。
我的意思就是,在不强调版权(都是旧剧目,也无法算版权)的时候,因为 谭鑫培是 伶界大王(这是当时公认的称号),所以唱老生的,反而都推崇学的象
后来......言菊朋也算自创了 言派,而创新的原因也比较尬——体力问题。当时名角 虽然赚钱,但是体力消耗极大,上了年纪 不得不在唱腔上 做些取巧的改变,当然他本身学问在艺人中间是拔尖的,所以结合音韵学的知识,至少改的自有道理。所以,没事儿谁创新啊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天时地利人和 18 北纬42度 字992 2021-10-05 13:27:29
🙂时代变了 2 月之回忆 字936 2021-10-06 11:57:25
🙂我不赞同 “抄袭” 一说 4 潜望镜 字599 2021-10-06 10:42:25
🙂抄袭不重要,钱才重要
🙂钱,市场,国民经济 1 燕人 字119 2021-10-10 04:38:40
🙂这是创新的本质 1 月之回忆 字1851 2021-10-08 03:16:17
🙂说书人过去是有个纲,细节靠临场发挥 3 环宇7504 字968 2021-10-16 13:38:13
🙂对,以前文章都讲究用典,讲究有出处,创新就是胡扯 1 潜望镜 字196 2021-10-07 23: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