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003年西班牙电影《布尔什维克的软弱》 -- 燕人

共:💬33 🌺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说限制

前面说错了。或者说误会了。燕兄的文字足够充分,自己表达不对,说的太偏。

前面回复说,关键是造作和关联。

中年与少女、雇佣人胁迫、悲剧收尾,是认为造作的基础。

自称社会主义者、标题、主角的情况,是认为关联的基础。

关联是说,并非必要,但选择这样的名相,那也就容易传达出不好的印象。比如之前没说的那句,就只是——扯上关系就没有好下场。

看上去这是强行关联、过分联想,审查的太过分了。但这恰好是问题的根源。不在意和先验关联,会形成印象。

之前说的那些,都是普通级作品,并没有限制情节、画面,最多隐约,不算明确。但手法是相同的。名相、影响、悲剧。问题只是这种关联。

对于本作,标题很重要。因为没有标题,这个判断或许就不存在。标题先验设置了一个事实,或者可能性,你没办法逃过。虽然你可以选择。

再有就是,下三路这个命题过分普遍。

举个例子,性少数作品,主角的悲剧只是先天疾病,和背景和选择无关。这样看没什么对不对?但就是有一个接触非少数的片段,「可以」视作一系列事件的起因,最终触发疾病。

你会怎么想?这的确是过于敏感,但的确有人就是这么理解的。

看得出来,反对的是剧作方式,还有和名相关联起来。不论什么,这套说法都可以通用。

换个表达,下三路指的是造作一定是性相关的悲剧,不管是起点还是收尾。关联一定是非必要的名相,而不是说直接描写。

当然这是在强行定义。其实前面回复只是说想到的情况,而不是本作。

------

然后再说说评判。

评判主要是两个方面:手法、理念。

手法,无论是造作还是关联,其实都只是手法。

理念,设置观念到最后表现,你能够得到什么。

只是表现悲剧,没什么可探讨的,归为造作。

表现一定理念,但多了一些名相,归为关联。

表现一定理念,手法不那么明显,可以讨论。

但是大部分作品,其实逃不过手法的。只要是现代剧作,就逃不过。至多是你觉得可不可以的问题。包括一些名家、伟大作家。尤其现代主义以后。这或许是文化工业的影响。

然后再讨论理念。理念就是价值观,大家都知道。一些知名作品的理念,往往是命运、人性、战争、社会变迁、理想幻灭、反抗性之类的东西,这里不讨论感情题材。

讨论命运的,往往是命不可违。讨论人性的,往往是人性本恶。讨论战争的,往往是值得付出。讨论变迁的,往往是时代悲剧。讨论幻灭的,往往是意识形态。讨论反抗的,往往是个人即政治。

每一种理念背后,都有理解它们的精神基础。如果基础不存,或不明显。那么能够得到的,就只是剧作手法本身。又或者只是一种观念。

就像越战后,(好莱坞)战争片一度绝迹,军队只在特定类型片展现力量。理念不存,就只好退步观念。

只是,无论理念还是观念。不认同,就只会剩下手法了。

这就是会有上面评论的基础。或者说,这只是在说观影的心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