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用一张图阐释小平的伟大》 -- Ace

共:💬424 🌺4652 🌵45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通胀问题,你说得很好,於我心有戚戚焉

下面是我今天在豆瓣上发的:

恶性通胀真正的原因是供应短缺,而不是印了多少钱(只要印钱不是过分夸张)。经济上最大的危险是通缩,而不是温和通胀。

———————————————————————————————————————————

这是昨天写的一个结论,但是没有解释和论证,也没有足够清楚说明这个问题。此问题非常重要,多年来主流经济学在这个问题的误解和误导产生了很多错误,并且几乎把中国经济带到沟里。

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也是主流经济学这么多年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这个理论完全无法说明日本多年来发钞无数,甚至央行亲自下场购买股票,也无法提升日本的通胀率,安倍政府把2%的通胀率作为政策目标,一直也没有实现,反而始终处于通缩的威胁之中。

弗里德曼的理论是机械的:货币增加,购买力增强,相对来说,物价上涨。这个逻辑看上去很完美。然而,如果我们分类考察,就会发现不对。

如果我手里有了很多的钱,我会买更多大米吗?从一碗饭改成两碗饭?会买更多衬衣?就一定要多开车,多耗油?

这就要分类观察。A:如果是在海地这种老百姓常常要吃土(字面意思)的国家,我有了更多钱,就会多吃白米白面,但是如果供给没有增加的话,那么必然导致日常消费品的大幅涨价。然后涨价又导致人民对货币失去信心,进一步抢购,而政府为了应付涨价导致的财政压力,就会印更多的钱,从而导致恶性通胀的循环。我们看到,在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物资供应。如果有充足的物资供应,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下面我们看看B的情况。如果是在日常工农业产品有充足供应的国家,也就是说,在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甚至在中国这种虽然还不够发达然而工业生产能力强大的国家,人们的基本生活已经解决的情况下,增加社会的总货币供给,并不会大幅增加必须消费品的需求。所谓刚需商品的特点就是,无论价格涨跌(或者说货币的多少),都不会大幅增加或者减少对它的需求。而通胀系数的计算,主要就是针对的日常消费品。所以在发达国家,即使大幅增加货币,也只会导致温和通胀,并不会导致恶性通胀。增加的货币并不会大量涌入日常消费市场。

那么增加的钱去哪儿了?这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我手里突然多了很多钱,我不会多买米饭吃,也不会多买很多衬衣,这些钱干嘛呢?投资,买房产,买股票。日本超发了大量日元,利率降到零,消费价格并没有上涨,但是股市涨了很多,日经指数走出了一波超级漫长的牛市。从2013年的8千多点到现在3万点附近。美国因为疫情的原因被迫发行大量美元,通胀率也只是5点几,很多人说美国会走向超级通胀,如果不节制,甚至会恶性通胀。这真是想多了。美国的农产品供应充足,日常工业品有中国替它干活,根本不愁供应,即使有一些温和的通胀,但是因为政府发放了大量补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会下降。但是美国的房价和股市疫情之后都是一路牛市,而且随着拜登政府发钱,这个牛市还会继续下去。

有人说,美元超发但是通胀不严重是因为美元霸权地位,这个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美元霸权让美元可以稀释到全世界,减少通胀。但是日元呢?虽然日元是国际货币,但远远没有美元的地位,超发这么多年,还被通缩威胁。

中国经济学界这些年一直有一个所谓“货币池子”理论,说中国发行了这么多货币,幸好流入了房地产这个池子,否则也有恶性通胀的危险。这是胡扯的概念。我们首先应该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些钱被人们拿去买房子,而不是去多买两碗米饭,吃一碗,倒一碗……

对经济问题的理解,不能用机械的方式来计算,而必须从人的行为方式来理解。把通胀仅仅看成是一个货币现象,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和不负责任。

通宝推:小泽珍珠,Rusher,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