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记六十年代一次农民进城 -- 天马行空
我老家是个小岛,承包后进行了几次修堤坝,没户都按劳力分到出工的配额,愿意出力的可以自己出工,不愿意出力的可以出钱代替。另外也进行了几次挑河,同样的运行方式。刚承包的时候村里都还是土路,但是在85年左右的时候都铺上了水泥路,大部分是村民集资,小部分华侨捐资。联接我们村和乡政府的机耕路比较长,大概90年左右的时候从依靠集资铺了水泥路。我们那里85年左右才通电,电线和电线杆是国家投资的,但是路灯以及路灯的费用都是我们村民自己承担的。我们小学本来是临水夫人的太阴宫改建的,我们村里的信徒在80年代新建了太阴宫,同时小学也加盖了新教学楼。大概90年的时候我们的乡中学也建了新教学楼。以上诸多项目,除了通电是国家投入,其他都是村民和华侨出资出力。其他小项目还包括码头的改建和侯船的路庭的大翻新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难道改开前没有村办、公社办企业?这数字现在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6 天马行空 字190 2021-07-14 02:24:08
🙂现在比改开前的村办、镇办企业肯定更多,毫无疑问。 1 shuangcheng 字268 2021-07-14 02:33:38
🙂不要这么肯定 7 天马行空 字1027 2021-07-14 03:14:02
🙂我们村里在改开后还是办了不少集体的事情
🙂别说你有本事帮助生产队挣钱 7 胡辣汤 字1506 2021-07-11 10:03:24
🙂对头,我们川东山区,70年代没啥社队企业,生产队现金收入就是国家收购农、畜产品 4 老老狐狸 字69 2021-07-11 05:04:05
🙂买工分这事情一直到人民公社被解散都普遍存在 15 很高兴 字540 2021-07-09 10:36:45
🙂提醒一下,63年是毛主席退居二线,刘邓调整国民经济的年份。 7 元江 字321 2021-07-09 1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