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这就是55分流后,其中一个5的前景。 -- 沾花富翁

共:💬212 🌺919 🌵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就是想说的公平性的问题,很难理解么?

首先,招生特权的问题,你一句话就回避过去了。那是小的特权的吗?我小姨当年为了孩子能上本地钢厂的技校,赶着孩子中考,逼着我第二任小姨夫离婚,突击拿证,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子弟。这种情况当时在我们那儿还不是个例,对于非系统子弟的家长,尤其是孩子成绩好一点的(当年技校也分三六九等的,谁想往后退?) ,整个一个囚徒困境式的博弈。中考高考每一分都得搏命,几十分的差距就轻飘飘过去了?还说照顾劳模,知道“共产党的字典里没有功臣”这句话是哪里来的么?上一代人做出一点贡献,就理直气壮封妻荫子,这跟封建社会家天下有什么区别。

往大一点讲,当年技校也分三六九等的,你们所说的出路好技校,都是属于“肥缺”的技校,类似于烟草、电力这种,每年录取分很高,算裸分的话有时候一些能上高中的都来这里了。现在一说老中专生,都默认这种,然后整出来一批“中专吹”,全然不见这种中专生的“美好”是建立在层层垄断与特权之上的(企业属于垄断行业或者行业龙头,农业户口不准报,城里的歧视非系统子弟,干部子弟吃第一口)。其实当时的垃圾中专,也是什么人都收,毕业生也没什么正经出路(90年初期一些地方小国企已经肉眼可见要不行了,在职的都有一天没一天的,哪还管得了对口学校的学生)。然后一说中专生,你们就把这些人忽略了。

更大一点讲,当时国企工人的红利是建立在剪刀差和条块分割不充分竞争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牺牲农民和非系统内城市平民利益基础上的。进入90年代全面转型市场经济后,这个基础就无法为继了。 而且当年的国企由于没有出清机制,导致内部管理极为混乱,厂里的小来小去的东西看上了就可以往家拿(我小时候就干过),工人厂里随地大小便(见张瑞敏的回忆),谁敢严抓质量就让他滚蛋(武汉的工厂聘过德国人当厂长,一年就被赶走了),你回忆国企黄金岁月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把这些一并带上。

还有,你用福利分房,想证明当年工人多牛。但你忘了,从50年代开始到现在,在中国能自建福利房的,从来都不是普通单位。而且这房子一盖就是6楼,如果是90年代以前的话,这是相当牛的。中国能普遍把居民楼盖过6层,基本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

你们不能把行业内少数头部层次人的岁月静好,当成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然后再倒过来批判社会。这也是不公平的。稳定、体面福利好的工作,世界范围内都是稀缺资源,想拿到手都得靠拼,拿到手了维持住也得靠拼,无外乎是自己拼还是上一代拼。中国社会有各种不公平,但用分数筛人,算是为数不多比较公平的事情了。楼主孩子高考300分还得拼力冲一下,家长看样子也就是小知识分子这种,拿什么去争头部资源?时间倒退到80年代,楼主孩子一样考不了肥缺中专。现在楼主和楼主的支持者,默认楼主孩子回到80年代就能上肥缺中专,有稳定体面的生活,然后指责现在制度倒退,等于打着平等的口号要特权。别的不多说,楼主孩子好歹是上了高中的,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绰号“专科小清华”,上不上得去?

通宝推:迷途笨狼,海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