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建党百年随感 -- 天马行空

共:💬442 🌺5110 🌵1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点商榷

中国古代直到清朝中后期,统计人口一贯计口不计丁。计丁就是计算承担国家兵役与各种徭役没,乃至承担各种赋税的人丁。所谓盛世一丁计五口,甚至六七口(既六个人出一个承担国家赋税的成年劳动力),战乱年景最惨烈的是三口一丁,具体时代南北朝的北魏时代,木兰当户织的时期。而三国到重新归于一统,编户为八百万,所以简单理解为八百万人是有问题的。此外,我自己和人写过,东汉末年有一件大事同时终结了汉和罗马两大帝国的繁荣,这就是东汉末年大瘟疫和罗马安东尼瘟疫,两场瘟疫对东汉和罗马直接重创都是减少了帝国三分之一人口。我一个朋友就是参与了有关讨论,把博士后研究转向了东汉末年大瘟疫(此前西方一面倒的结论是,安东尼问题来自东方。现在朋友他们的研究,通过一带一路考古,毫无悬念从考古中发掘的菌株演变确定,东汉末年大瘟疫也来自西域细绸之路。顺便说一句,新冠中国起源说在他们对安东尼瘟疫有关起源的偏见中就根植了。)

回到具体比例,三国时期是历代人口损失最大的王朝更迭时期,这个我没有任何疑问。但是此后,除了南北朝时期无法有效编户统计,隋唐开始的历代,到清朝入主中原。每次改朝换代大多损失人口 近半这个是基于编户齐民的统计角度。有关数字来自《中国人口史》(80年代版本)如果参考当年有关大跃进争论,现在很多统计发现,遇到灾年人有趋利避害本能。四处逃荒的以及各种原因非战乱地区隐匿人口实际不在特定时间内的统计之中。所以,隋唐之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更迭,人口损失40%实际是个上限而不是 70%。改朝换代人口损失多这个结论没问题,但是比例如果出入较大会影响很多认知的。我这里举例一个人口变迁的对我们熟悉的具体历史事件影响的例子来阐述我观点。这就是因为电视剧雍正王朝而让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又被电视剧误导的摊丁入亩。 具体说,中国古代税收原则就两个一个是摊丁入亩项,一个就是两税制。唐之前,因为人的迁徙范围比较小基本还是以丁计亩授田并核算国家税负,这个制度到南北朝时期出现租庸调制度达到巅峰。然而在安史之乱前五十年因为土地兼并等原因,租庸调制度在关中已经名存实亡。逐步向雇佣兵制度改变。(马伯庸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主角的人物关系,实际就是出自此一背景)在安史之乱后,出现了大量逃难人口聚集江南地区,带来了历史上最后一次人口迁徙对江南的开发。但是因为名义上租庸调制度没有废止,而北方出现大量逃民的郡县,户头名目早和现实情况对不上,而长安的政事堂又根据错误的人口统计安排税收,这在安史之乱后给中央和地方关系带来极大困扰。因此,在杨炎做宰相的时候,推行两税制,既根据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安排在国家的税收份额。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雍正时期才被废除。而今天,我们重启两税制无非又是一个轮回。

(待续 不知道我还有没有足够的回复数量完成我要阐述的内容,如果没有超过回复限制我今天回回复完成所有内容。如果不能,只能十二小时之后了)

通宝推:mezhan,秦波仁者,和平共处,南门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