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茗谈-189:九年为期 -- 本嘉明

共:💬883 🌺7393 🌵3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189-8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了,近几天在回看史诗级电影《大决战》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这两部。这系列共3部电影,每部3个多小时,是建党70周年时拍的,影片里充满着党在30年前的气韵和生机。当然,新近拍了同名电视连续剧,唐国强王劲松版,也很好。

既然还有河友在看我那篇《帝国1939》,我们今天就从二战说起。

在欧洲战场,开战初期,苏联红军(陆军)的战斗力水平,与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接近,因此苏军被理念超前的德军打得非常惨。基辅会战,德军俘虏苏军66万;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德军俘虏苏军58—67万(事实上这次会战,苏军比基辅会战更惨)。大本营输红了眼,十个十个的集团军往上堆,又被德军十个十个地削平。这个世界上换了任何一个其他国家,150万最能打的野战军说没就没了,不投子认输还能咋地?所以法国人举国打白旗,一点错都没有。

但到了战争结束时,斯大林同志已经是半个世界的君王。在社会主义世界里,直到今天,他的功勋疑似无法超越。这个出身卑微的高加索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朱可夫和崔可夫们。

还有T-34。没有T-34,就是有朱可夫和崔可夫们,也未必有用。如果没有良驹宝马,空有霍去病,汉武帝还是没辙。

本届党中央的历史定位,单以文韬而言,力求社会公平,已经扎扎实实办了很多实事。如果再要讲求武德,耗子尾汁,那么取决于两件事:

一,是否在任期内展开实质行动,谋求国家统一。

二,开始采取实质行动,谋求国家统一时,事件进程的难易程度,和最后结果。

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不阻挠,大陆出手,统一成功,那么党中央毫无悬念,至少超越二代,与主席比肩。如果北京没有诉诸统一的行动,或者打响后外部世界以军事手段全面介入,统一过程艰难曲折,最后失败,那么这一分加得加不得,难说;如果统一过程艰难曲折,最后仍胜利,那么党中央的历史地位将远超主席,甚至超越斯大林同志------这要看红旗飘飘的新地盘是不是比大元帅打下来的更大,并且解放区能不能存在更久。

很多人误以为三战将是人类最后一战,其实不一定,不一定非要演变成核毁灭。常规战啪啪一交手,然后亲亲热热携手去日内瓦签约,大好一坨中央岛,刨一沟而分治,是最大概率。享乐主义碾压理想主义的时代,哪个总统不想“好死不如赖活着”?深井冰嘛。

但这种伟业,不可能是一个人在战斗,必须有朱可夫和崔可夫们,有T-34。只要有了T-34,现在那一堆合成旅的旅长/营长里,肯定能孵化出朱可夫,现如今的年轻一代,不信邪/敢亮剑的多了去了,你给他一根杆,李基米德们会把地球当台球玩儿。

(二)

一支军队能打胜仗,最关键是三条:情报、上下军令贯彻、顶用的指挥员。

任何一支军队,承平日久,这三点上,必然地掉血至少一半。比如说,十个军长里,至少5个是注定要在首轮实战中拉胯的。卫国战争初期的苏军,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美军,都是如此。

大家不妨回顾一下“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美军称为First Battle of Savo Island)。日本第八舰队试图长途奔袭美军,事实上在日舰队出发当天(8月8日)上午10点就已经遭遇澳大利亚的侦察机,互相发现。第八舰队没有空中掩护,接下来要走非常险恶的狭窄槽海,既然行踪已经暴露,稍微胆怯的指挥官一定会后撤。

盟军海军指挥官特纳(美国海军少将)得到了澳军飞机比较含糊的情报后,指示美军驻南太平洋空军指挥官约翰·麦凯恩(已故美国参议员麦凯恩的父亲)派出飞机集中侦察槽海海域。但不知道怎么了,美军空军并没有去侦查,麦凯恩也未告知特纳,而特纳也一整天未追问,只是想当然觉得天下太平。

殊不知日军即便在8日上午就目击澳大利亚的侦察机,也没有退缩。中途岛海战后,整个日本海军需要一次大胜,第八舰队抱着必死之心,大白天冒险穿越槽海,于次日凌晨1点突袭了在瓜岛海面的美国海军。此战日军大胜,就胜在盟军方面不可思议的,无数细节上的无能和懈怠。

特纳是主官,他没有当美奸卖国求败的主观意愿,但他没有自己的情报手段,要依赖麦凯恩;特纳与麦凯恩之间,与澳军之间的通联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各方对交流非常不积极;最主要的,特纳本人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我们一直在说的“战场小飞机”,它就是一个简易的器材,并不能包治百病,但至少,可以弥补第一条(陆军实兵旅拥有自己的,完全不依赖卫星信道和北斗系统的,时间和空间上大维度的空中侦察能力)和第二条(敌方电磁强干扰/强骇入/假冒指挥下,旅部与营部之间的沟通无误),并顺便提供一些空中打击、伤员后撤、关键物资紧急前送等服务,也间接做到了第三条(提醒一个稍显无能、粗心的指挥官,不要那么浑,拿几千小兵的性命开玩笑)。

就是说,只要有合适的“空中T-34(小飞机)”,陆军不但有条件把小飞机们集中起来组建几个“陆航集团军”,像二战中德军集中坦克那样,首战用我,远程包抄,再怎么硬的敌防线也能一刀劈开;而且还能分散配置少量到各合成旅,供旅长随时派用,不必事事请求/等待外单位支援。

对这些“新T-34”,要有几个要求:

一,有比较强悍的战斗力。“羽人-280”那种,只能算点心,上不了主桌。

二,适合“散养”,能外场维护。毕竟哪个合成旅都养不活哪怕一架枭龙战斗机,那是逼张飞学绣花。

三,设计时各子系统主要使用货架产品,确保一次研发成功。因为时间不等人。

四,不能太抠门太便宜。还要涵养初级飞行员,如果航电和飞行性能落后J-10太远,就不必上马了。

这几条,其实是互相矛盾的。但在看似不可能中,我们还是要找出一条出路来。

适合“散养”的,只有活塞航空发动机,因为第一,用的高标号汽油,就是陆军各种车辆用的动力燃料,容易补给;第二,坏了容易维修,能修汽车/坦克的机械兵,都能爬上来试试,而且修理需要的时间短。

但用了活塞发动机,就无法满足第一条。装活塞发动机的飞机,就是二战水平的战斗机,性能指标上,连用了涡桨发动机的“超级巨嘴鸟”还不如,尤其是飞得慢/无法上高原,可用场景太狭窄。

所以呢,我们就“混改”一下。就是在一架飞机上,既有活塞发动机,也有喷气发动机。作战或者出入危险空域时,动真格的,那用喷气发动机,飞高飞快。巡逻/低速追逐无人机时,或作战中遇到敌方发射红外制导防空导弹时,只用活塞发动机。作战中假如飞机受伤,“只要飞得回来,就飞得回去”。这里的“飞得回来”,就是从战斗空域带伤飞回火线附近的简易机场/紧急备降机场(也就是“外场”);“飞得回去”,就是在简易机场稍事休整后,飞回后方的正规基地进行大修/换发等重量级地勤作业。

飞机带伤返回简易机场后,前线地勤兵重点维修活塞发动机,只要活塞发动机能正常工作,飞机减载减油后,仍能从简易机场的跑道起飞,回到大后方住院吊盐水。修完返回前线简易机场的飞机,满载油弹后使用喷气发动机(有时候可以同时使用活塞和喷气发动机,超载起飞)滑跑起飞,再度参战。

我们优先考虑的,不是这架飞机的作战性能,而是能在尘土飞扬/条件简陋的前线机场“活”下来,跟一线陆军部队“三进三同”,先做到“呆得住”。就是说,给下乡知青们每人配个多啦A梦的“竹蜻蜓”,万一有个盲肠炎,大队里赤脚医生不敢喇开肚子,你就戴上“竹蜻蜓”自个儿飞回县医院挂号,不麻烦公社里派拖拉机送你,耽误集体上抓革命促生产。

在这个飞机上,活塞发动机有时候派不上用场,成为不需要的“死重”,但多数情况下,活塞发动机这个“小老弟”还是能尽一份力敲敲边鼓的,枪子儿又不长眼,万一兵荒马乱里头大哥(涡扇)躺平,家里别说跑跑腿,死里逃生都得靠这个“二子”了。

这种“动力混搭”,在二战刚结束,涡喷发动机性能还不稳定时,在美军和苏军里都有过。

点看全图

苏军是Su-5。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美军是海军的第一款带喷气动力的战斗机Ryan XF-2R-1黑鲨,主动力是2300马力的活塞发动机,辅助动力是720公斤推力的涡喷发动机。

螺旋桨拉动的飞机,平飞速度达到600公里/时后,速度再上去,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会迅速降低,但不论是混合动力或者是单单“活塞发动机+螺旋桨”,飞到850公里/时还是OK的。著名的竞速飞机VOODOO(由一架1951年加入加拿大空军的P-51D改装而来),在2017年9月2日,飞出了855.4公里/小时的记录。

(三)

点看全图

我们的项目,陆侦-8,就是在“基教-8”(K-8教练机纯国产版)的基础上,把机身略微拉长,翼面积加大,机头加装一台类似于CD-300的活塞航空发动机(300—400马力),形成前后两台发动机(一台活塞式,一台涡扇-11)的“混合动力陆航侦察机”。

陆侦-8空重3吨,假设空战中受重伤,回到前线小机场稍事修理后,飞回后方大修。此时飞机上乘员2人(一名飞行员,一名来自其他单位急需后送的伤员,或从敌后抓的舌头),不带任何作战物资,仅携带最低限度燃油,那么全重3.7吨左右,单单凭活塞发动机,能滑跑起飞吗?

我们以CD-300为例,296匹马力,用一副3叶螺旋桨,单发装在DA-50飞机上,最大起飞重量2吨,滑跑440米可离地,上升到15米高共需740米。以此推算,轻载转场(3.7吨重)的陆侦-8,假如有足够长跑道(1000米以上),单靠活塞发动机,可以起飞。假如前线跑道长度不够,可以在机身加装“助推火箭”,与活塞发动机共同发力,短距起飞(但这样做的缺点是火箭排出的烟雾较大,不利隐蔽)。

所以,单靠CD-300就起飞的方式有三个:

一,长跑道,慢慢加速。

点看全图

二,短跑道,火箭助推。

点看全图

三,没跑道,陆基弹射器弹射起飞。

在二战时代,巡洋舰以上的战舰都装有小型弹射器,弹射5吨以下水上飞机,一般是液压式或者炸药式。今天还可以设计为电磁弹射。今天这个小型弹射器虽然比航母上的弹射器要小巧很多,但仍然无法完整装在一台车辆上在地面行驶。对策有几个:A,组装完成,装在装甲军列上,沿铁路机动;B,装在船甲板上,船靠岸待命,需要弹射时把飞机吊上船;三,分拆开,用多辆汽车运输,到目的地后在地面上组装起来。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对“基教-8”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几点:

点看全图

一,起落架。由于机头有螺旋桨叶,全套起落架必须重新设计为长杆式样,收纳起落架的空间也需要重新安排,估计机腹下会出现三个鼓包。

点看全图

二,机头。原来机鼻内安装的设备,大部分移到飞行员座舱后面新增加的一段机身里。

三,航电/通信/操纵。原本K-8的航电较简陋,中国空军始终认定“基教-8”不值得发展出我军自用的“轻攻击型”,所以迟迟没有升级航电。假如现在陆航要大批量装备,那就值得投资,升级为先进数据总线、任务计算机、玻璃化座舱。这几方面已经有预研积累。

四,机腹吊舱。以前“基教-8”功能简单,配套吊舱只有航炮吊舱,现在可以开发“火控雷达吊舱”以及电磁战吊舱,拓宽“陆侦-8”的作战场景。

点看全图

“陆侦-8”承袭了“基教-8”的很多优点,K-8V已经试装了电传操控多轴变稳系统,K-8P已经是右手杆,只要发动机性能到位还可以做“眼镜蛇动作”……这些特长糅合到一起,“陆侦-8”的作战性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从“基教-8”改装而来的任何轻型攻击机,中国空军都不大会采购,毕竟还有流量担当L-15力压“基教-8”一头。但对于陆航来说,对于陆军来说,“陆侦-8”这点性能,是够用的,王宝强哪里敢学王思聪那么挑。

二战中的库尔斯克坦克会战中,德国虎式坦克性能远高于T-34,但虎式造价昂贵/制造周期长,造价是T-34的14倍。这次坦克会战,最终结果看,客观说,德军是输的一方。原因有二:一,T-34便宜,但设计得实惠巧妙,苏军以数倍数量(至少2倍)的T-34群冲击德军,靠苏联坦克兵不怕死,几辆拼一辆虎式,比消耗。二,苏军投入会战的步兵总兵力远多于德军,最后占据了会战战场,德军退走------这一点是关键,因为坦克即便只受轻伤,在战场上也无法维修,坦克兵只能弃车,谁打扫战场谁就能抢修本方的坦克,大大降低战损。德军退出战场就彻底失去了所有遗留坦克。所以,挨刀了不要紧,能自己扶着墙回去再缝上,那又是一条好汉。

对于中国空军来说,仅占歼-20的造价的1/10左右的“T-34”,肯定是歼-10系列中的某款。而对于中国陆航来说,这个与武直-10相比,更加便宜实惠的“空中T-34”,无疑就是“鹰扬”(涡桨动力小飞机)、“陆侦”(涡扇-11动力小飞机)、“羽人”(活塞动力小飞机)各系列了。目前K-8的外销价是1300万美元,中国陆军采购“陆侦-8”的话,由于数量大,购置单价大致在5500万人民币左右,每飞行小时费用大约3万人民币。

(四)

“陆侦-8”也有缺点,也就是近年K-8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败给巴西“巨嘴鸟”、阿根廷AI-63的那些原因:航电简陋,外挂载荷小,基本没有空战格斗能力,没有隐身能力,速度略嫌低,高原性能平庸(还是动力不足惹的祸)。

因此在“陆侦-8”的基础上,我们要给陆航更强一点的家伙什。

“陆侦-8”的主要动力,是一台涡扇-11,我们设想的“陆侦-9”,就是用2到3台涡扇-11。这里,我们要先提一提波兰的PZL-230F“蝎子”对地攻击机。

点看全图

1994年,230F项目上马;2006年2月,PZL公司永久冻结了230F的研制计划。客观讲,如果PZL-230F能成功量产装备,凭借其出色的低空机动性和隐身性,将会获得比A-10和Su-25为代表的上一代攻击机要高得多的战场生存能力,甚至可以像F-117A那样执行渗透斩首任务 。

而230F之所以下马,第一原因是波兰底子薄,搞一款全新的喷气攻击机,技术条件和财政条件都力不从心;第二原因是这是“战场小飞机”仅有的翻身机会,“战场飞机”概念自1980年代提出,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也出现了英国SABA、美国CAS、HX-1、“战神”、“战神之子”等概念机,但是基本由于飞机太小太慢、用途单一而被否掉,主要强国(美苏)空军将领们反对“掉面子的小飞机”的思维定势很强大,怕它分走自己的奶酪。230F使用两台各3.5吨推力的美国涡扇发动机,起飞重量可达10吨,在战术性能/多用途/隐身这三点上,弥补了上述各小飞机的不足。直白说,如果230F出世,实战检验下来,证明还是不行,那“战场小飞机”理念才是真的没戏了。但正因为这飞机说小不小,开发才走了万里长征几小步,继续搞的投资风险比较大,波兰人还是怂了。

我承认“战场小飞机”理念受到的各种质疑,中国很多专家和将军担心研发10吨级对地攻击机,即便研发成功,却实用效果不佳;况且中国也没有适配的涡扇发动机(最适合的是“岷山”,但迟迟不见面世)。基于这两个原因,我的建议是借鉴230F, 用2-3台涡扇-11为动力,打造一款尺寸略略缩微的230F,这就是“陆侦-9”。

点看全图

“陆侦-9”比起“陆侦-8”,动力翻倍(至少用2台WS-11),外挂载荷也接近翻倍,战斗力当然大了不少。不过,“陆侦-9”更依赖正规基地,无法在“外场”长时间停留,而且研发的投入远大于在“基教-8”上缝缝补补改出来的“陆侦-8”。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假如“陆侦-9”研发成功,而且实战证明陆军确实需要,那么只要等岷山发动机成熟了,在此基础上放大机身,就能轻易研发出中国的230F,分担歼-10系的对地打击/边境巡逻任务,并依靠低成本/大数量的优势,全面拖死对手的昂贵多用途战斗机。假如“陆侦-9”在实战中不堪用,那么我们承认“战场小飞机”理念失败,收手,相应的损失也较小。况且再怎么失败,按我的“小飞机走廊”战法,这款飞机在统一战争中绝对是有用的,只不过一次性用过后,将来没有其他功用,算是半失败吧。

波兰230F,本来就只造了一架1:1静态模型机,所以现在波兰人公开的各种数据,既少又毫无实证,不足为凭。我把230F缩微后,还是要自己算少量数据出来,就像雕塑一样,大致把细节弄得清晰一点点。

(五)

首先要说明一点,“陆侦-9”不是一款飞机,事实上那是两款飞机:“陆侦-9A”和“陆侦-9B”。

其次,“陆侦-9A”也有“把A-10缩微”的考虑一并放在里面,是分别借鉴了230F和A-10,糅合后缩微的结果。因为230F从没有实战过,所以我首先设想的就是,“陆侦-9A”能不能取代A-10?

A-10是为 “GAU-8 ”30毫米加特林航炮而生的,而GAU-8又是为对付苏联的坦克洪流而生的,美国统治阶级抠门,觉得用导弹干翻红军上万坦克太烧钱,用飞行的GAU-8反坦克炮比较节约,反正炮灰飞行员不值钱。今天,哪个国家都没有前苏联那样的装甲部队规模,而且无人机/武直打坦克的导弹也足够好足够多,所以这个任务,可以从“陆侦-9”的小肩膀上卸下来了。我为“陆侦-9”配备的,是14.5毫米3管(或4管)加特林机枪。苏式14.5毫米机枪弹,其威力不亚于西方的20毫米航炮炮弹。

就Close Air Support (CAS)这个功能而言,美空军曾有的规划是,在2025年用更好的机种,取代A-10。新飞机要有更强的装备(有雷达)、带更多的30毫米炮弹、留空时间更久、速度更快、呃还最好隐身。麦凯恩参议员一眼就看出来,诈骗犯们打算用F-35A取代A-10。

在2013年时,美空军统计了一下大玩具们的“全寿命小时费用(“ownership” cost-per-flight-hour)”:

A-10是17,716美元

F-22A是68,362美元

2021年统计,F-35A是36,000美元(同年,F-22A是70,000)。

由于F-22的全寿命小时费用在8年间变动不大(代价是F-22机群的完备率下降,有些飞机因为拆了零件给其他飞机用,再也飞不起来了,谁叫停产了呢),我们合理推断,A-10今天的小时费用也没涨太多。那么,F-35A飞一小时的开销,A-10可以飞2小时。从这个比率看,A-10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毕竟F-35A的性能和战场生存力要好了太多。

但事实是,洛-马公司宣布2022年仅仅会交付169架F-35系列飞机给全球所有买家。21年1月21日,《航空周刊》透露,美国空军正在考虑自2022年起,削减F-35系列订购量。这一设想出自1月20日刚刚卸任的美国空军前采购助理参谋长威尔·罗珀(Will Roper),他在2018年就鼓吹多样化采购,与唐纳怆指控洛-马在A伟大祖国小钱钱的想法,不谋而合。Roper的计划是,把原来计划订购1763架的F-35A,降低为1050架,改订购F-15EX、F-16V(即Block70/72型)、XQ-58“女武神”无人机,同时继续维持A-10。拜登未来几年的计划,是用持平或略减的军费,办跟现在一样多的事儿,所以这个走势大概率会维持。

问题很清楚,F-35A的“工资”虽然只是A-10的2倍,但手脚太不麻溜,马爸爸最烦这种拖泥带水又不珍惜福报的打工人。

A-10的接班款,最好是这样的:

1,4小时以上的留空时间。

2,比A-10C(706公里/时)更快的平飞速度

3,净小时费用(Actual Direct Operating Cost)最好低于3000美元/小时(目前A-10是6000美元;F-35A是28,500;F-22A是33,500)

4,满载起飞时,跑道长度短于1500米。

5,过载:至少8G

6,空重-起飞重之比(Empty-to-Takeoff Weight Ratio)要在0.5—0.6之间

现在我们说回“陆侦-9”。“陆侦-9”从一开始的顶层设计时,就考虑了“变身”,这通过三个手段来完成:

A,可变后掠翼。机翼可以变三个状态:前掠、平直、后掠(后掠有几个不同角度的选择,由飞行员临机调整);当机腹下挂重型反舰导弹时,为了避免飞机重心过度后移,此时机翼会前掠。

B,机腹吊架,既可以吊一枚550公斤重的单体(比如反舰导弹/电子战荚舱/远程反预警机空空导弹),也可以吊一个额外的发动机荚舱(内装第三台WS-11),从而使飞机的动力一下增加50%。

C,飞机的任务计算机,按出动时任务不同,是“陆侦-9A”(可隐身的对地攻击机)还是“陆侦-9B”(不隐身的高速截击机)?分别加载不同的软件,下次出任务时卸载前软件,再加载新的(现在法国战斗机就是如此),所以非常方便升级/打补丁。

点看全图

“陆侦-9A”,固定使用2台发动机,隐身飞行时,机身内置弹舱里携带2枚近距空空导弹(最重不超过150公斤/枚)或换装若干枚反坦克导弹。机翼下无外挂,机腹可能挂一个带隐身功能的副油箱。此时它相当于是缩微的F-117A,可以用反坦克导弹精确攻击敌指挥部、雷达、油库等高价值目标。

“陆侦-9A”不隐身时,导弹/炸弹/火箭发射巢都挂在机翼/机腹下,机内弹舱里挂两个近距导弹形状的副油箱。此时它相当于是缩微的强-5。

点看全图

若干架一起出动,相当于一架强-5。

点看全图

“陆侦-9B”与其说相当于中国原开发的歼-12(轻型高速截击机),不如说是缩微的米格-29(前线歼击机),其机翼调为“后掠”,最大平飞速度超过1500公里/时。它不能隐身,机内弹舱只挂副油箱,所有武器,比如近距空空导弹和中距空空导弹,都挂在机翼下。机腹下挂第三台发动机(美国A-10的每个发动机短舱,只用4个螺栓与机身连接,结构强度也足够了,可见用挂钩挂一台发动机是可行的)。按美国人的糙性,只要推力够,是块砖都能飞起来,“陆侦-9B”的标准起飞重量6吨上下,飞到战场时估计用掉3/4吨油,剩下5吨,而3台发动机的总推力4.8吨上下,随着燃油不断减少/导弹陆续发射,推重比分分钟超过1,这个飞机个头小,转弯半径小,格斗动作灵活,虽说近视,只要数据链给力,后边有预警机指挥,或者受地面指挥所指挥,跟不善狗斗的F-35玩玩,尤其是多架干他一架,不见得吃亏。

点看全图

这种侦察机/攻击机/截击机“轮流变脸”需要的关键技术攻关,是三条:

一,可变后掠翼。

二,足够大的机内油箱。因为用到三台发动机时,油耗大增,必须为这个“油老虎”场景做足准备。而当做“陆侦-9A”用时,不论是否隐身,绝大多数情况下用平直机翼,慢飞,不需要那么多的内油(当然如果强调留空时间要远超4小时,油也越多越好,但实际上由于单人驾驶,留空太久飞行员会疲劳)。最好的应对策略,当然是保型油箱,需要时才装上,既改善气动又增加油储,但“陆侦-9”本身尺寸很小,不计入空速管,机身全长仅仅8.6米(歼-12不计空速管,机身长10.64米),几乎没有小蛮腰可装保型油箱。同时,另一个缺点是,由于可变后掠翼,机翼外段(能改变后掠角的那一片)不宜过重,这片机翼里再装机翼油箱,有点为难。

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翼身融合的机翼内段(也包含大边条)部分,加厚掏空,两边都整个打造为左、右内油箱,共可灌注3200升(约2400公斤)燃油(作为“陆侦-9A”用时,只需携带1400公斤上下的燃油,不灌满)。在机翼内段的腹部,左右各有一个长条形鼓包,就是内置弹舱,这个弹舱是鼓出来的,所以跟歼-20的弹舱,用法不同,歼-20是打开舱门,内置导弹“翻”出舱外,跟机身隔开一点距离,机外点火发射。“陆侦-9”的内置弹舱是头尾各有蚌式开口,同时打开后变成个吹筒,导弹直接在弹舱内点火(就当是外挂在机翼下),从前门飞出。然后蚌式前后门一起关闭。

这样设计油箱和弹舱的缺点,是从正面看过去,机翼内段肥厚,风阻加大。优点是解决方式简单实用,飞机容易维护,结构牢固。

三,第三台发动机能否成功嵌入一个修长的机腹吊舱?把发动机用吊舱的方式,临时挂在飞机外,既能够推动机身,同时还要像普通机腹荚舱那样很容易拆装,这在航空史上是没有先例的。WS-11不妨试试,我比较乐观的原因有两个,首先WS-11够小,自身也就够轻,而且工作时油耗少,不需要太粗的油管连接到机内油箱去,容易安排管线;其次,WS-11的推力也不大,开足马力时,只要挂钩够粗壮,不见得一踩油,发动机自个儿就会蹦出去,摄影师跑得比运动员都快。当然,正常情况下,由于发动机都有机外附盒,有些高旁通比的涡扇发动机,进气口又比发动机余下段机身的横截直径大(就是钻洞的话,身过头不过),因此从外部看,吊舱粗而短,这个只要看看A-10或任何客机就知道了。

点看全图

这台WS-11要硬装入直径较小的机腹荚舱,肯定要经过改装,从而牺牲一部分推力。但涡扇-11与A10配用的TF-34,两者设计原理不同,涡扇-11本身比较细长匀称,相对容易塞进流线型的吊舱里。

通宝推:夏侯,秦波仁者,诸葛小花,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