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货币与历史 -- 卢比扬卡

共:💬135 🌺3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对价值的认识恐怕就是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批判过的蒲鲁东的”劳动价值论“

乍看起来,蒲鲁东的这些“发现”似乎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样. 因为都主张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的源泉。劳动的尺度是时间。产品的相对 价值由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价格是产品的相对价值的 货币表现。但是二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蒲鲁东的这种劳动价值论只是 基于对个人行为分析的理论:它认为个人既然花费了一定的劳动就应当取 得等量的劳动的回报,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公平合理的社会。因此,在这 里作为商品交换价值来源与尺度的“劳动时间”是个人的劳动时间,个人 的劳动时间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这是合乎人性的先天的理性要 求,应当根据这个先天理性要求来建立平等的合理的社会。所以,马克思说:“被蒲鲁东先生当做由劳动时间先天决定交换价值中所得出的结果, 大概只能用下面这种规律来说明:今后产品应当完全按照花费在产品上的 劳动时间来交换。不论供求关系怎样,商品的交换应当永远象商品的生产 量完全适合需求那样来进行。”

然而劳动之所以成为价值的来源,劳动量之所以成为价值的尺度,并不是由于从个人本位的立场出发所要求的“公平合理”,而是社会经济活 动的客观规律性所致。在这一点上,蒲鲁东基于个人主义理性的“劳动价 值论二比李嘉图基于“成本论”的“劳动价值论”还要落后与退步

马克思之所以反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劳动价 值论,是因为这些理论仅仅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劳动是交换价值的来源。这些旧劳动价值论,有的从生产成本角度,认为一切成本归根到底是 劳动成本;有的从先天的道义角度,认为劳动理所当然地必须得到交换价 值的回报。而在发现了唯物史观之后,马克思对商品与劳动的本质的观念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对待劳动的看法上,马克思不仅仅把劳动看成个人的活动,而是看成创造历史的作为总体的“社会劳动”,个人劳动是社会总体劳动的组成部分,而正是社会总劳动所生产的全社会的产品体系建 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在这个基础上看待商品,于是不再仅仅从个 体的行为上来理解商品的交换价值,而是从“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的角 度,从历史的总体性角度来分析商品交换价值的本质。由此超越了李嘉图 以及其他古典经济学家,找到了一种新的立场与新的理论路径来分析商品 交换现象。

由此可见,马克思创立了的新劳动价值论,是与基于个体行为的“旧 劳动价值论"根本不同的科学理论——这就是《资本论》的关于“社会劳动”的劳动价值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劳动价值论。将二者混为一 谈,必将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陷入旧劳动价值论的困境。

通宝推:尚儒,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