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GA系统的反腐打黑,终于有点求死不能的味道了 -- 方平
我们讨论的能力,不是李昌平先后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时的工作能力。当然,拥有研究生学历,四次担任乡镇领导,年富力强,按理说,完全应该被列入上级重点考察培养对象(同属荆州市的邻县公安县的比李昌平小一岁、同样是平民出身的中专毕业的龚道安,在李昌平上书时,已经被提拔为荆州市公安局公安局副局长了)。
我们讨论的,李昌平得到中央七常委明确批示支持后,从事的“疾风骤雨”般的棋盘乡农民减负改革试点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自己改革蓝图的行动能力,这也是中央七常委明确要求湖北省监利县要认真地搞好棋盘乡的改革试点,对李昌平的农民减负改革实验报以巨大期待的原因。
我不认为中央七常委对李昌平的批示与支持,是假的。别说七个常委批示,就一个常委批示,你看从省到县,哪一级领导敢敷衍?(我长辈是遭遇过两个常委的批示的,我深知压力之巨大,包括承办的部、委)。
那么,李昌平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我上一个帖子已经讲了拙见。这里引用早期一些研究人员的分析:
我觉得最后两句话讲得有道理:
1、走改良路线吧,李昌平却从一开始就将所有的同级、下级,推到了自己改革的对立面-------李昌平一开始认为手握“七常委尚方宝剑”,要求乡镇所有的部门、七所八站、停罢一年、费用我照给-----没有上面支持,他一个乡党委书记大概也没这个权力;
2、走群众路线吧,他又不敢。
所以,仅仅一个半月后,李昌平就意识到,自己的改革路线图(要求乡镇所有的部门、七所八站、停罢一年),根本走不下去了-----须知,这个改革路线图,不是任何人强塞给李昌平的。
李昌平走了,从某种意义上,他个人得到解脱了。然而:
那么,李昌平当时有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他的农民减负改革呢?这是同一篇分析文章里举的例子:
这场风波是自下而上的。博弈的双方,一方是市县乡各级地方政府,另一方则是当地农民群众。农民始终是此场风波的发起者和参与者。其中的领导人物张德安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没有任何行政职务。
而当地政府是如何对待一个没有任何职务的农民带动群众发动的减负运动的呢?
谢安乡农民的胜利还不止于此。93年事件后,该乡农民负担得到较大幅度的降低并持续10年保持全县最低水平(人均负担约50元/年,该县其他乡镇人均负担则多在140元/年左右)。此外,从1993年至1995年期间,国家拨专款21万元,为当地农民修建大桥(“共安桥”)一座,以安抚民心。谢安乡农民依靠自发的依法团结斗争,争得到了货真价实的持久胜利。他们成为全县农民羡慕的对象。
乡党委书记李昌平VS农民张德安,谁拥有的资源更多呢?
说到底,做任何事情,尤其是改革,发动一群人做,总比一个人做,成功的把握大得多。
除了团结群众,团结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级乃至下级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除非你认为,整个监利县官场全部烂透了,除了一个李昌平。但是毛主席说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搞改革,必须团结左派、正确中间派、孤立乃至收拾右派-----这就是我说的改革行动能力。
当然,我没有资格苛责李昌平。他放弃了本来至少不错的仕途(累官不失副县),离家出走,完全是出于对乡亲农民的当年悲惨生活的同情,所以我至今保持对他最大的尊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那年头的小车班,是不能轻易得罪的 5 方平 字149 2021-04-29 01:31:56
🙂笑话,你的能力决定论,,, 9 辣椒 字663 2021-04-28 00:10:23
🙂再回方兄:我看的资料,李昌平在80年代做乡书记时成绩斐然 128 七天 字8332 2021-04-27 21:14:00
🙂搞改革,只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包括官
🙂李昌平上书:干部如蝗虫! 5 夜如何其 字149 2021-04-30 12:35:02
🙂关于李昌平,再一次回方平兄。 50 七天 字5563 2021-04-29 21:27:14
🙂李昌平:美国的高官,谁对中国最好? 5 石洪行 字588 2022-07-22 23:29:24
🙂李昌平还是写农村去吧 真离 字33 2022-07-23 01: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