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陈毅和饶漱石到底怎么回事? -- 真历啊

共:💬109 🌺37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老师是这么教你回应反驳的么?看来你不是不知道真相哦 -- 有补充

1948年9月25日9时,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复电粟裕,要求华野召开一次讨论行动的干部会议,告知中央讨论的意见;同日下午15时,毛泽东再指示粟裕,要求粟裕将计划作战区域的敌情告知中央;同日,刘伯承、陈毅、李达代表中原局(这时邓小平在参加中央九月会议,尚未返回中原局驻地)致电军委并告粟裕,表示“我们同意乘胜举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打两淮吸(引)打援敌为最好,”,同一电报中,刘陈李建议,使用位于鲁西南的华野4、8两纵威胁位于徐州以西砀山一带的敌邱清泉兵团,即可相机夹击徐州援敌,又可向西机动。

刘陈李的电报内容,与粟裕计划中的不同点,在于刘陈李提出了对徐州以西地区的注意,而粟裕的原始计划中,没有涉及到这一地区。

9月25日19时,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致电粟裕、饶漱石并告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陈毅、刘伯承、李达,批准举行淮海战役,令华野在10月10日前做好行动的充分准备,并召开一次如曲阜会议那样的干部会议,统一作战意志,调整内部关系。

主要有两点与粟裕的原计划有所不同。第一点是要求华野留一个纵队在鲁西南担负牵制任务,并将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也开移到鲁西南,加强牵制的力量。

从电报时间上,尚不能确定毛泽东发出此电时,是否已经收到并研判了刘陈李的电报,应该是对毛主席战略意图的回应吧?

第二点,毛泽东将战役步骤分为了三个阶段,——毛估计敌邱清泉兵团将退回商砀地区(商丘、砀山),黄百韬兵团将退回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

因此华野的战役

第一阶段应以歼灭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的黄百韬兵团为目标,这是粟裕原计划中所没有的;

第二阶段歼灭两淮高宝之敌;

第三阶段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粟裕在做出原始的淮海战役计划即“小淮海”时,济南战役还没有结束,准备北援济南的黄百韬兵团还没有退回新安镇地区,粟裕向军委报告作战计划时,还没有获得黄百韬兵团的有关情报,所以战役计划中没有将黄百韬兵团作为首歼对象,而是将新安镇和运河车站地区,作为华野主力在苏北兵团攻击两淮时的机动位置。

粟裕的原计划,是攻击两淮吸打援敌,这是我军传统的围点打援思路。而毛泽东的首歼黄百韬兵团,则表明的是毛泽东前不久刚提出的“攻济打援”思路。

“攻济打援”,是毛泽东在华野举行济南战役时提出的,这一战役思想的提出,是基于我军力量的增长和敌军力量的削弱而做出的战役思想调整。“围点打援”的思路,围点是为了吸引敌军来援,重点是打击援敌;而“攻济打援”,则是以围点吸引援敌、打击援敌的同时,将作战重点转移到彻底歼灭被围之敌的“拔点”方面上来。

9月28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致电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陈毅、华东局,“黄兵团调回新安镇地区业已证实,你们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并且是最主要的作战,是钳制邱、李两兵团、歼灭黄兵团。新安镇地区距徐州甚近,邱李两兵团赴援甚快。这一战役必比济南战役规模要大,比睢杞战役的规模也可能要大。”

“战役时间包括打黄兵团,打东海,打两淮在内,须有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战后休整一个月,故你们需准备两个半月的粮秣用品。”

此时毛主席设想的战役进程,仍是前一电报的思路,歼灭黄百韬兵团,进占海州再进占两淮。考虑到华野济南战役后的补充休整和淮海战役的准备,毛泽东指示要将战役发起时间推迟到10月20日左右,比前一电报要求的10月10日推迟了10天左右。

10月3日,华野前委下达华野主力休整半个月的命令,10月5日在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同时几次召开攻坚研究会议和作战会议,研究制定作战方案和战役部署。10月8日,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联名致电豫皖苏、冀鲁豫、江淮三军区并中原局、华东局、华北局工委并报中央军委,告知战役构想,“华野下一步作战以两淮、新浦为目标,求运动中歼灭黄兵团,具体作战计划正在研究中,”同一电报还令豫皖苏、冀鲁豫和江淮军区部队,开始为淮海战役进行前期的破击作战,要求反复破击津浦路徐蚌段、陇海路徐汴段和徐州至运河车站段,务求在未来的淮海战役期间冻结津浦——陇海路的铁路运输,增加敌军机动的困难。

10月11日晚间,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发给饶、粟、谭并告华东局、中原局。这份电报,就是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一文。

对战役的第一阶段即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央突破(中央突破,是指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州与海州之间的联系,随后根据战役发展情况,考虑向东攻击海州或向西攻击徐州或向南攻击两淮地区),提出了详细的部署意见,并明确战役部署要按照攻济打援的原则,以一半以上的兵力,阻击牵制将从徐州东援黄百韬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

并第一次提出了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的要求:部署中野攻击郑徐线,牵制陇海线上的孙元良兵团,配合淮海战役。

毛泽东对战役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预想,基本还是与前面一样,向海州和两淮方向发展,整个战役约用时两个月左右。

对于战役的结果,毛泽东的预计是将开辟苏北苏中战场,山东与苏北连成一片,敌军徐州主力(邱李兵团等)将被迫收缩徐蚌线固守。

根据这个预计,毛泽东提出淮海战役后的华野作战预想:淮海战役后的华野,将分为东西两兵团,东兵团在苏北苏中作战,西兵团出豫皖两省,协同刘邓中野作战,于明年(1949年)春夏将敌军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举行渡江战役。

这份电报于10月11日晚18时前后发出,但由于通讯技术方面的原因,华野方面于10月12日22时前后才收到。

在此之前,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人,根据华野前委几次会议的讨论意见,制定了战役部署和战役估计,于10月12日23时,发出了饶粟谭联名给军委的报告。在报告中,饶粟谭告知军委,华野前委会议对战役的三个方案做了研究,三方案一是最初的淮海战役方案(小淮海);二是攻击新浦、海州、连云港,调动黄百韬兵团东援,于运动中对其打击歼灭;三是攻击包围黄百韬兵团于新安镇地区。报告分析了三个方案的利弊,表示“大家一致认为执行第三方案为好。”并根据第三方案做出了战役部署。

饶粟谭的这个报告,否定了原定“小淮海”的第一方案(电报称“该案在战役第一步已较难实现”),战役构思完全转到毛泽东提出的战役思路上来了,但在歼黄和打援两方面的兵力部署上,与毛泽东的构思略有差别。对歼黄后的战役发展方向,先打新海连地区还是先打两淮地区,与毛泽东的设想也有所不同。另外,由于职权所限,饶粟谭的计划中,则完全没有涉及到中野如何配合淮海战役的问题。也就是说,饶粟谭方面的战役构思,完全集中在华野作战的范畴之内。

饶粟谭发出该电报后,随即再发一电,要求将战役发起时间由原报的10月25日推迟到10月28日。当收到毛泽东11日的电报后,饶粟谭与10月13日午时补发给军委的电报,表示赞同军委的战役部署。但对于战役第二阶段,仍认为还是先打两淮为好,并表示将视第一阶段作战的具体情况再做决定。

10月14日,毛泽东代表军委致电饶粟谭并告中原局,回答饶粟谭12日23时、12日24时和13日午时三电。该电报中指出,华野的阻援部署有缺陷,遵军委11日电(即毛泽东的《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则可纠正这一问题;此电的其他内容表明,毛泽东的注意焦点,此时已经从歼灭黄百韬兵团这一点上,转移到如何牵制徐州敌军主力保证顺利歼黄这个方面上来了,在具体步骤上,开始更多地提及徐州以南特别是徐蚌线这个区域。

同时,因刘陈邓12日报告军委部署郑州战役,毛泽东在此电中第一次提出,“我刘邓主力一、三、四、九纵,不日开始攻击郑州,得手后以一部向东,威逼开封,吸引刘汝明全部、孙元良一部西顾。”

10月12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邓子恢、李达致电中央军委,报告攻击郑州的部署,预定于18日开始战斗,由陈锡联指挥中野3个纵队(1、3、9纵)攻击郑州,陈赓率4纵向攻郑部队靠拢,以陕南部队吸引白崇禧(武汉剿总)主力黄维、张淦两兵团,6纵暂缓北调,保护王宏坤部侧背,使其对吴绍周部放手作战。

13日14时毛泽东给刘陈邓邓李回电并告饶粟谭,“只要攻克郑州,你们在北面就取得了主动,就可迫使孙元良兵团回顾开封,或留在开封、徐州线上不能再东进。”

13日晚17时,刘陈邓致电军委,分析中野攻击郑州后敌军可能的增援态势,提出改变原定18日开始攻击郑州的时间,认为敌军孙元良兵团和杜聿明兵团(邱清泉、李弥等)在这个时间上可以增援郑州迫退中野后,再及时东返,对华野的淮海战役计划不利。“因此我们考虑拟将攻郑时间推迟在淮海战役开始前五日开始行动,同时建议华野务准与二十五、二十六日开始作战,我们则推迟两日于二十日开始攻郑。”

刘陈邓的13日电报建议,第一次提出了中野与华野在具体战役时间上的配合,计划了淮海战役中两大野战军以具体战役行动相互配合的第一步。毛泽东阅此电后,于14日15时致电粟裕等,除询问华野当前各部位置、意向之外,就刘陈邓提议的开始时间征求华野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军委的意见,“刘、陈、邓要求你们二十五日打响,你们主张二十八日打响,我们顾虑攻济各部迟到不利,主张十一月五日开始从临、邹线分路齐头南进,究竟以何者为宜?请复。”

14日晚21时,毛泽东代表军委致电刘陈邓并告饶粟谭,电报抬头为“元酉电悉”,是对刘陈邓13日17时电报的回复,依时间推算,此时华东饶粟谭方面还未来得及回复军委同日15时的电报。

毛泽东在这份电报中,先通报了关于敌军准备进攻鲁西南计划的情报(杜聿明的回忆,对这个进攻计划有较详细的描述),并根据敌军的这个计划做出判断:“假入孙邱两兵团真如此行动,对我淮海郑州两地作战极为有利。”

然后根据这一判断做出三项决定:

1、刘陈邓主力攻郑作战应推迟时间;

2、粟谭华野主力本月不动,加紧完成淮海战役一切准备工作;

3、粟谭令苏北部队(韦吉,即韦国清、姬鹏飞)先期运动部分集结。

这次对战役开始时间的推迟,表明军委毛泽东和刘陈邓的思考,都已经将淮海战役与中野的行动密切结合起来,整个战役的构思,开始向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的方向转移。

15日17时毛泽东根据华野两次报告的敌军进攻鲁西南情报,致电饶粟谭并告刘陈邓,重申14日电报中两大野战军相互配合的作战原则,要求华野方面预做有关部署,根据敌军邱孙两兵团北进和援郑的行动,决定发起淮海的具体时间,“待邱孙进至相当位置之际,即齐头南进举行淮海战役”;同时要求中野攻击郑州的时间,要考虑到敌邱孙两兵团的动态,与华野的淮海战役发起时间形成配合,“刘陈邓攻击郑州时机,应待邱孙向北深入再行决定,不可过早。”

16日下午和晚间,粟裕等华野领导人两次致电军委,详陈14日军委询问的情况,告知华野的作战计划和具体部署的补充建议,而所述内容,都限于华野的职权范围内,不涉及中野的任何作战行动。

17日上午,刘陈邓致电军委,告知发现黄维兵团新的动向(掩护运输军需品去南阳),故而攻击郑州有了新的较好战机,决心明日提前发起攻郑作战。

当日下午毛泽东代表军委致电刘陈邓并告饶粟谭,认为中野攻郑时机还是推迟两三天为好,理由是攻郑不但要考虑黄维兵团,还要考虑孙元良兵团的动向,并根据华野报告的邱清泉兵团动向,建议攻郑时间选在10月23、24、25日为好,同时也要刘陈邓根据当面敌情考虑作战决心,如这个时间完全不适合黄维兵团的动态,则攻郑还以刘陈邓当日上午电所言时间为准。

同时毛泽东也告知刘陈邓,无论中野何时攻郑,华野方面按照15日致军委电的计划时间不作变更。

10月19日,粟裕、谭震林向华野部队发出开进命令,21日饶粟谭又根据敌情变化,向军委、华东局、中原局报告部署调整建议。在饶粟谭的部署中,全部相关的部队都是华野部队,不涉及中野部队的行动,仅在准备进入鲁西南地区的三纵队和两广纵队及及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的牵制攻击任务中,有“策应我主力及刘邓攻郑作战”的内容。

10月22日,这一天是淮海战役策划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0月22日,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中野主力,开始攻击郑州,并于当日下午占领郑州。至此,中野部队形成了可沿陇海路东进徐州战场的态势。

在这一天,毛泽东在尚未得知郑州攻克的消息时,就敏锐地根据这一新的态势,对淮海战役计划的目标和进程,提出了重大的修改,从而引导整个战役计划朝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22日凌晨1时,毛泽东致电陈邓并告饶粟谭和中原局,根据徐州刘峙停止邱、孙两兵团向鲁西南攻击并收缩砀山、武汉白崇禧黄、张两兵团被吸引向桐柏山区的情况,之处陈邓攻郑作战完全不受南面威胁(指白崇禧所部),指示陈邓攻郑结束后应全军东进,相继占领开封或直出徐蚌线,粟谭用于鲁西南方向的部队应立即出动,与陈邓协力作战。

该电显示,毛泽东咋尚未得知陈邓攻击郑州的结果时(陈邓22日中午时分占领郑州),已对陈邓攻郑的结果成竹在胸,并就此根据陈邓所部中野主力沿陇海路东进后的态势变化,结合淮海战役的已有计划进行新的全局性思考。

22日下午1时,毛泽东对饶粟谭21日的部署调整建议作出回电,并告陈邓、中原局。这份回电对淮海战役计划,有着重要转折意义。该电内容有4条,其中只有第一条是答复饶粟谭21日部署建议的,只有简略的“完全同意你们马午电部署,请即照此执行。”一句,而其他3条,则全部围绕着鲁西南方向(徐州以西)的情况和陈邓所部的运动展开。第2条,告知华野陈邓使用中野四纵(陈赓、谢富治所部)的电台在郑州附近作战,要求饶粟谭与进入鲁西南的华野部队(三纵、广纵)与陈邓密切联络以利配合;第3条,华野三纵、广纵和冀鲁豫军区两个独立旅,在商砀线以北地区贮备牵制作战的部署。

而这份电报的核心则是第4条,毛泽东在这一条中对战役计划提出了新的重大改变。

首先,毛泽东根据白崇禧部黄张两兵团被刘伯承邓子恢李达指挥的中野三个纵队吸引向桐柏山区,使陈邓所部攻击郑州和沿陇海路东进徐州战场,不仅可牵制孙元良、刘汝明全部,亦可牵制邱清泉、李弥一部,极大地有利于华野在运河以东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而陈邓所部东进徐州后,“以主力于邱李两兵团大量东援之际,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蚌县,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

提出这一构想时,毛泽东还不知道22日陈邓将攻占郑州,还将攻郑时间假定为23日。

故而预计陈邓若于月底或下月初东进时,正是华野开始淮海战役后的十天左右。

对此,毛泽东提出“请陈邓于攻郑胜利后作全般考虑回复。”

济南战役即将结束、粟裕提出最初的淮海战役计划时,敌军的态势是以徐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十字架”式的态势:徐州以北最前沿的是冯治安的三绥区,徐州以东沿陇海线直至海州依次展开的是李弥兵团、黄百韬兵团和李延年的九绥区;徐州以西沿陇海线依次展开的是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和刘汝明的四绥区;徐州以南以津浦路徐蚌段与蚌埠连接,形成徐州重兵集团的后方。粟裕最初的淮海战役计划,是向徐州东翼的两淮方向攻击,孤立和歼灭陇海线最远端的海州之敌,从而斩断徐州东翼,孤立津浦线,迫使徐州之敌不得不向淮河、长江沿岸退却。

经军委毛泽东、中原刘陈邓与华东方面多次磋商后,这一战役计划中主要增加了华野首歼黄百韬兵团的内容,而为保证歼灭黄百韬,中野以积极的行动(攻击郑州、沿陇海线东进)吸引牵制徐州以西陇海路沿线的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等敌军,使其难以全力东援黄百韬。敌军徐州集团是否会全力东援黄百韬,我军能否在打援作战中歼灭徐州援敌,都还是未定之数。按照毛泽东“攻济打援”的思路,华野的作战重点是放在歼灭黄百韬(相当于攻济打援中的“济”。)方面,战役目标,对徐州敌军重兵集团主要是起到威胁和压迫的作用。

整个战役的态势,基本还是以中野在徐州以西牵制敌军,以华野斩断徐州东翼,向南压迫敌军退往淮河一线。在这个构思当中,而在战役计划的制定和部署过程中,敌我双方的态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徐州以东华野正面的黄百韬兵团,原定任务是增援济南,因济南战役结束而退回新安镇地区;敌军在徐州以西展开的邱清泉兵团、孙元良兵团等,敌军原计划是在济南战役后借华野休整之际,进攻鲁西南地区,后因全国战局的变化,敌军中止这一进攻行动,已展开的徐州西翼开始向徐州和徐州以南收缩;同时我军中野刘邓李所部吸引武汉白崇禧主力向桐柏山区,陈邓所部中野主力部署攻击郑州,形成中野主力将沿陇海线东进开封、商丘的态势。而陈邓所部对郑州的攻击,又使得敌军对沿徐州以西陇海路展开的刘汝明四绥区、孙元良兵团、邱清泉兵团等部,是否需要增援郑州产生了犹豫。

毛泽东根据这一态势变化,敏锐地提出新的设想:中野东进徐州战场,在求歼徐州以西孙元良或刘汝明所部及牵制邱清泉李弥使其不能全力东援的同时,相机将战役发展方向指向徐州以南的徐蚌线,以新的徐蚌作战,配合华野在徐东歼灭黄百韬,形成对徐州侧后两翼的合击,斩断徐州和蚌埠的联系,孤立徐州刘峙集团,从而将整个战役向后来的“大淮海”方向演进。后来的淮海战役,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格局进行,最终全歼敌军徐州集团。

从这一计划中的战役态势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淮海战役计划已经从最初的斩断徐州一翼的“小淮海”,向两翼合击徐州、孤立进而求歼刘峙集团的“大淮海”演进。这是战役策划阶段的一个重大的改变,使战役的计划产生了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令战役计划产生改变的要素,是中野的攻郑和东进态势。而最先根据敌我双方态势变化提出这一计划改变的,既不是华野的粟谭,也不是负责南线的刘陈邓,而是毛泽东!

与此同时,最先提出淮海战役计划的华东方面粟裕等人,着眼点都还在具体部署歼灭黄百韬、向两淮海州方向发展。因为歼黄是华野的战役任务,正是粟裕等人的职责所在。而中野的运动和这一运动所引起的全局态势变化,不在粟裕等人的职权范围之内。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相关电报中,华东方面粟裕等人,都没有对中野的行动提出过战役性的意见。

这时的中野,实际是分成了两部分,刘伯承邓子恢李达率领中野机关指挥三个纵队,在牵制白崇禧的主力黄维、张淦两兵团,陈毅邓小平指挥中野四个纵队攻击郑州并进一步沿陇海线东进开封、商丘,配合华野的淮海战役。刘陈邓南线领导核心此时不在一处,两部分的着眼点,也都在各自当前的任务和部署上,所以也都没有对整个南线战役提出全局性的意见。这时把握南线全局、对整个淮海战役计划的演变起着决定性指挥作用的,既不是华东粟裕,也不是中原刘陈邓,而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

由于这时整个淮海战役还处于策划和开进阶段(华野歼黄的南进和中野沿陇海路的东进),还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战役战场,所以全战役的战场指挥,还是分成了互不统属的华野、中野两部分,尚未建立统一的全战役战场指挥机构,华野、中野两方面,此时也都没有提出统一全战役指挥的要求。

同时由于直接指挥的部队关系,无论是中野的刘陈邓还是华野的粟谭,对军委提出的战役性建议,都是侧重各自所统属的野战军方面,基本都没有综合两大野战军方面的综合性的全战役行动方面,而从全战役角度统合两大野战军的,只能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所以,在淮海战役的策划及最初的展开阶段,无论是刘陈邓还是粟谭,都不能说是在指挥全战役,因为此时在计划中,华野和中野还是要分别进行两个相互配合却有各自独立的战役。

另外,从战役区域划分的角度上,这时中央军委、中野、华野三个主要方面,都还是将华野范畴的淮海战役,与中野范畴的徐蚌作战,作为两个相互配合但各自独立的战役来思考的,尚未将这两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性的大战役。从这个角度上,充其量也只能说粟谭此时,仅是在指挥经毛泽东修改后的“小淮海”;而刘陈邓作为南线的领导核心,此时也没有担当全战役的指挥职责,而只是在指挥中野进行设想中的徐蚌作战,以独立的战役姿态配合华野进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此时两大野战军的作战,在计划上还是各自独立的两个战役(淮海战役和徐蚌作战)。而最后统合两大野战军共同作战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大战役,还是在中野东进开封商丘威胁到徐蚌线徐蚌线之后。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文章来自这里 -- 补充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观潮】

这里观潮

我很认同这个作者介绍的淮海战役前期的流程,无法认同恶心拍马屁的结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