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乡镇企业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程 -- 钛坪樽逾

共:💬92 🌺657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乡镇企业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程

注:为确保大家讨论不跑题,回帖前,请先在心里回答“在哪一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产值”。读完本帖,你就知道答案了。

此帖虽然是原创,但摘抄的论据比较多。

陈王奋起挥黄钺:指鹿为马是动物分类学的一大进步里,作者说了这么一句话:

拆散了人民公社集体,大批乡镇企业倒闭

按照我的理解,这应该是在说联产承包导致当时已有的大批乡镇企业倒闭。可是,在我记忆里,乡镇企业这个概念,是在八十年代才出现的。

网上找了找“乡镇企业”的来历,才明白,原来那句话里的“乡镇企业”应该说的是“社队企业”,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乡镇企业的前身。

国家统计局九九年发表的《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六: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二节,“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用下面这些数据总结了社队企业的历史:

到1959年底全国农村陆续建立了70多万个小工厂,从业人员达500万人,产值超过100亿元,占当时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10%。

到70年代中后期社队企业迅速发展的势头尤为突出,1974年社队企业总产值为180.9亿元,到1978年已达493亿元,4年共增长1.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8.5%。

从1978到1983年,社队企业在全国各地广泛地兴办了起来。到1983年社队企业共吸收农村劳动力3235万人,比1978年增长14.4%;总产值从1978年的493亿元增加到1983年的101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1%。与此同时,农村个体、 联户办企业也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并解释了社队企业与乡镇企业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

。1984年中央 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对家庭办和联户办企业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八七年是乡镇企业的一个发展高峰期:

1986年、1987年仅用两年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七五”计划的产值目标。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 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接下来,”1989年至1991年,进入治理整顿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国民经济结构矛盾加剧,社会供求总量失衡,不得不进行治理整顿。国家控制了乡镇企业贷款,压缩了基建规模,关、停、并、转了一批经济效益差、浪费能源原材料、污染严重的企业。三年治理整顿期间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两年减少了近300万人,1989年增长速度为13%,1990年为14%,1991年开始有所恢复,增长速度为 37%。

再后面的发展历程我就不摘抄了,否则这帖子就不是原创而是转载了。简单地说,经过治理整顿,九四年达到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九五年后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

顺便插一句,要讨论宏观经济问题,统计局的网站真是个宝库。

从这个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乡镇企业,包括其前身社队企业,在七四到九九年间,一直在增长。即使在八九到九一这三年间,因为治理整顿,出现从业人员总数下降、“发展速度减缓”,但依然保持了超过 10% 的年“增长速度”(注:原文如此,我认为应该是按收入或者利润增长计算)。

家庭联产承包制七八年发端,八零年开始向全国推广,八二年由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定。同年,人大修改宪法,改公社、大队为乡、村。

所以,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因果上,八九到九一年间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从业人员总数减少,与实行联产承包制没有关系。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九二年以前,乡镇企业仍然是以集体所有制为主。虽然统计局的这份报告没有明确提到,这一篇研究发表于九六年的研究报告天津社会科学:我国乡镇企业多元所有制格局形成的制度原因,开篇第一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乡镇企业目前已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营为补充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格局。据统计,1992年全国2091.62万个乡镇企业中,乡办为39.65万个(占1.9%),村办113.07万个(占5.4%),联办90.18万个(占4.3%),个体办1848.72万个(占88.4%);在企业职工构成上,乡办占24.7%,村办占24%,联办占7.3%,个体占44%;在企业总产值构成上,乡办占36.62%,村办占30.07%,联办占6.31%,个体占27%①。从这里可以看到,在大的所有制结构类型中,以乡、村办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仍占有很大的比重,个体私营性质的企业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

另外,这篇一八年发表于农业部网站上新闻版面的文章,历史不会忘记乡镇企业的重要贡献是这么说的:

乡镇企业发展初期虽从乡村集体企业起步,但同时发展了联户办、户办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形成了以乡(镇)办、村(村民小组)办、联户办、户办这样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形成了以乡村集体企业兴旺发达为标志的“苏南模式”和以农民个体私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温州模式”。

十四大后,逐步完成原始积累的乡镇企业开始摆脱了所有制和姓“社”姓“资”的束缚和羁绊,加之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向企业内部传导,乡村集体企业中的90%都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产权清晰化、人格化。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混合所有制与合伙制、个人独资形式再次创业;与此同时,一些农村个体私有企业也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走向联合,两者实现了殊途同归。

最后,这篇二零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演变,主要着眼于七八年以后:

1978年到1983年,社队企业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增加值从208亿元增加到408亿元,从业人员从2827万人增加到3235万人。在这一阶段,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属于集体所有。

从1984年到1988年,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企业数量从1.65万个激增到18.88万个。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88年,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742亿元,比1984年增长了175%。从业人员增加到9545万人,比1984年增加了5697万人。在这一时期,个体和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些乡镇企业实行专业化和社会化协作生产,开始向着现代企业的方向发展。

四、1992-1996年:全面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乡镇企业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戴红帽”的乡镇企业纷纷设法摘帽,同时股份合作制得到广泛运用[iii]。

所以,@陈王奋起挥黄钺,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出现了“大批乡镇企业倒闭”呢?咋和联产承包扯上关系的?

另外,你还欠我一个解释,在这篇文章钛坪樽逾:【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里,到底啥是马,啥是鹿?

你说“亩单产不能提高,什么制度都没有用”,我在钛坪樽逾:再补充一下。说说亩单产的增长里给出的数据表明,八五年到九九年间,三大主粮的单产都增加了,其中稻谷单产增加了 20%。那么,这是不是证明联产承包制度“有用”?

关键词(Tags): #乡镇企业#历史通宝推:流浪肥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