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解读福奇博士对于瘟疫时代的最新观点(上) -- 心的方向

共:💬6 🌺3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同意
家园 虽然列入国际三大顶级科研学术期刊,与《自然》Nature

和《科学》Science相比,《细胞》Cell更加偏重发表高精尖的基础科研文章,所针对的读者群是非常小的专业科研人员,特别是与实验室研究有关的科研人员。

《细胞》发表的文章,即使在科研群体里,受众也是非常小的。福奇发表的这篇文章,不是传统的科研报告文献,而是综述性质的文章。

与国内期刊发表的习惯不同,国外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一般不能随便投稿发表综述,而是由学术期刊定向向某个学科领域的专家约稿。我对这个的了解是当年念博士期间,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选修如何写作学术文章的课程。课堂上一个学生问老师如何写综述,直接被拍了一板砖:你连一般科研文章还不会写,就要写综述?

后来毕业去约翰霍普金斯做博士后,在球场上认识了还在念博士的施一公。他当时非常自信,说我科研做的好,《科学》(或者是在《自然》)在约他写综述。所以当时知道他在其领域做的非常前沿。

由于学术文章非常专业,近年来开始有些期刊要求作者在投递文章时,用普通大众能够看明白的语言写3-5句话,向大众介绍研究的内容和意义。除此以外,期刊并没有期望普罗大众能够真去阅读并明白学术文章。或许可以说这3-5句“普通话”是一种公关方式吧。

基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福奇的文章就不是面向大众的,我理解的是面对《细胞》基础科研读者群的科普文章。这些科研人员除自己本专业以外,知识面也是很狭窄的,对其它学科了解不多,尤其是与传染病、流行病相关的领域,《细胞》几乎不涉及,由此可以看出《细胞》期刊编辑邀请福奇写文章对基础科研人员科普的用意。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将福奇这篇奇长的文章翻成中文,对《细胞》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用英文直接阅读,不需要翻译。所以,翻译这篇文章本身就有科研以外的目的,应该是泛政治化,当然也就很少有人会校对翻译是否准确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