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五代名将铁枪王彦章 -- 燕人

共:💬134 🌺578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zz 世间自有痴男子 中

from 血色神州——五代十国纪事 by 总老师麦加

当然,在通常情况下,王彦章这一类人因为容易得罪上级,得罪同僚,一般只能在中下层徘徊,不大可能升到高层,给最高领导添堵。但世事无常,总会出现一些不那么“通常”的情况,比如强敌压境,国难当头,满朝庸碌,社稷如垒卵!于是乎,“太平时节君不容”的王彦章这一类人,也会迎来“及到艰难君始用”,而升到高层。

  因为大多数君主,对于王彦章这一类人,都是因时势所迫,才不得以而重用之。而且这类人会提倡的什么“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试问不爱钱的文官世间能有几人?不怕死的武官在一个新王朝的创业初期也许会是主流,之后都是稀有动物。这种话当着高调说说可以,哪个真想付诸实施,很难不成为官场公敌。

  像王彦章这样,一个让上级和众多同僚都讨厌的人,一旦局势看起来不那么紧迫,大家不再需要倚仗其才能救亡图存时,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也许可以套用出现在新大陆的一句名言吧:只有死掉的王彦章,才是好王彦章!

  我们看史书中与王彦章相关的记载,会发现有相当明显的不协调。王彦章在正史中被记录下来的战绩其实非常糟糕,大部份都是打败仗和逃跑,这与他在梁晋双方有识之士(如李存勖、敬翔)中,得到的高度重视完全不匹配。出现这种现象其实并不难理解,活着的王彦章是统治阶级的异已分子,他的性格让他太不受当权者待见了,所以他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经常是个被压制,被抹黑的对象。对他有利的最原始记录,在当时就已经被刻意篡改了,这在后人编新、旧五代史时都已有所察觉,也有所提及。

  我们可以用逻辑推导出来的最明显例子,就是王彦章在胡柳陂会战中的表现,史书将他记成了开战不久,就率先逃跑,完全不顾这将会带来的一大堆根本无法解释的逻辑矛盾。另外,在我写作本文,对各种史料记载的分析、比较、和推理中,发现贞明五年的潘张之战,和同光元年攻陷泽州,这两次梁军的胜利很可能也是王彦章指挥的。如果这些推测成立的话,敬翔的“事急矣,非用王彦章为大将,不可救也。”李存勖的“曏所患惟王彦章,今已就擒,是天意灭梁也。”等等言论,才不显得那么突兀,那么不合情理。

  同样,尽管关于二百多年后的那个人各种记载,要比王彦章丰富很多倍,而且多以褒扬为主,但其实他的形像在早期被一次加工时,也主要是被抹黑,被诋毁的对象。大量最早的史料,已经被嫉恨他的同时代当权者所刻意销毁、掩盖、甚至篡改。以至后世的史家虽然发现官修国史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与不可信之处,但苦于原始资料不足,在很多地或者只能模糊处理,或者釆用一些可靠度存疑的传言与数字,从而为后世立场不同的人打笔战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弹药储备。

  抹黑王彦章这一类人的实迹,并不是讨厌他的当权人士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实施真正目的的一个辅助手段而已。那什么才是当权人士的真正目的?古人总结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为了让君主安心,为了让官场和谐,只要局势有所好转,这种孤傲自赏不能同广大干部打成一片的异类,迟早要被清除出干部队伍。

  这种清除,在温柔一点儿时,也许只是消除目标对象的政治影响力,搜罗捏造证据,证明其罪有应得,再流放到某个犄角旮旯,宣布永不录用之类。但如果这个人与当权人士的矛盾太深,对当权人士的潜在危胁太大,让当权人士有了“我们宁可死在某某某手里,也不能死在他手里!”的感觉时,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将其连同肉体一起消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