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粘”和“粒”两个字的部首是“米”,“米”现在的样子是一个十字加四个点,可当初“米”字甲骨文的形状,却是或横或斜的一画,再加六个点,那一画上下各三点。
下边请您先瞧瞧这一张河南省博物馆藏贾湖遗址出土石磨棒石磨盘的图片,出自《贾湖遗址出土石磨棒石磨盘,河南省博物馆藏》:
在我看来,甲骨文“米”字图形里那一画,代表的就是石磨棒,您可以想象石磨盘上堆着些谷子、用这石磨棒碾压脱壳的情形。而甲骨文“米”字图形里那上下六个点不就代表了“米”吗?谷子脱壳后就是小米了啊。
这石磨棒,与石磨盘配套,是远古时就已出现的粮食加工工具,一度非常流行。我猜,古人那时是用石磨棒和石磨盘把谷子脱壳变成小米的。
“米”字的图形我贴在了下图左上角,一共四个,一画加六个点的是右边那两个图形。
照《说文》的说法,“米”是“粟实”,“米”的字形是“象禾实之形”,可要从“米”字的图形看,“米”应该是指脱壳后的“粟实”或“禾实”。至于“粟”,也是谷子,是整棵谷子连同谷粒;还有“黍”,是另一种谷子,是另一种整棵的谷子连同谷粒;还有“禾”,首先也是整棵的谷子。上面图中有“禾”、“黍”、“粟”三字的图形,“禾”在“米”下边,“粟”在“禾”右边,“黍”在“米”右边。图中还贴出了“采”字的图形,在“粟”右边,里边有一种甲骨文字形与现在“米”的字形非常像。
其实,古人最先画出来的是“禾”,就是画了棵谷子,风姿绰约。到了“粟”,就在那棵谷子上加画些谷粒,那意思这“粟”是长出了谷粒的谷子。后来,“粟”的意思越来越偏向谷粒本身,“粟”图形中的谷粒也就越画越大,喧宾夺主,把“禾”那棵谷子都挤到了下方,又讹变成了“米”。至于“黍”,虽说也是谷子,却是另一种谷子,谷粒分散,所以古人就在“禾”那棵谷子上加画了些分散的谷粒。后来,这些谷粒又被从那棵谷子上采摘下来,到了“禾”下面,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再说“粘”,“粘”是个单纯的形声字,但是个多音字,读nián,也读zhān。大体上这两个读音的意思差不多,但读nián的主要是形容词——元-王祯《农书》卷七:“稻有粳秫之别,粳性疏而可炊饭,秫性粘而可酿酒。”;读zhān的主要是动词——南朝-释洪偃《游钟山之开善定林息心宴坐引笔赋诗》“石苔时滑屣,虫网乍粘衣”、唐-杜甫《独酌》“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
“粘”这个字也有以“黍”为部首的,写作“黏”,《说文》里说“黏,相著也”,而且是“从黍,占声”。之所以以“黍”为部首,则因为“黍”乃“禾属而黏者”。“粘”字包括“黏”字的图形在上图中“采”上面。
“粘”的声符“占”,能发九个音:chan、dian、nian、shan、tian、tie、zhan、zhen、zuan。有个常见声符“亶”,能发五个音,整整齐齐的都以an为韵母:chan、dan、shan、tan、zhan,而声母是两组:zh、ch、sh和d、t;还有个常见声符“展”,却是只发nian和zhan这两个音;再就是常见声符“典”和“真”,能发的音分别有三个和七个:chen、dian、tian和chen、dian、shen、tian、zhen、zhi、zhun,都包含了dian和tian;以上这些声符,都和“占”发的音有部分重合,但“占”都有些音这些声符发不了;看来,“占”这个声符发的音有点乱,这是使用非常广泛才具有的特征:念的人多了,又不在同一地方,不是同一个字,更容易念出不一样的声音来。
“占”字的图形在上图中“黍”右边,这个图形是由“卜”字的图形和“口”字的图形组合而成,还有的在“卜”和“口”外面再围一圈,代表卜骨或龟甲。包含“卜”和卜骨图形的还有“用”字,以及“冎”字、“咼”字和“禍”字。四字的图形也在上图中,“用”字在“占”右边,“冎”字、“咼”字和“禍”字在“用”右边,上数第二、第三和第四个。
至于“粒”,本义特指脱了壳后一颗一颗的谷物,也是个单纯的形声字。那时有个专门的词叫“粒食”,意思是食用谷物,当时可是文明的象征,因为会种地才能“粒食”。所以,不吃不喝我们古人说是“绝粒”;《尚书•益稷》里的“烝民乃粒”,意思是老百姓吃上了谷物;若爱惜谷物,会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粒”字的图形也在上图中,在右上角。
“粒”的声符是“立”,“立”作为声符,能发la、li、qi、sa、wei、yi、yu七个音,也够乱的。能发li这个音的常见声符还有“里”,发音有:kui、li、mai、man;再有“厉”,发音有:lai、li、mai、mo、wan;有“历”,发音有:le、lei、li、pao;又有“离”,发音有:chi、li;还有个能发qi的常见声符“其”,能发的另一个音是ji。看下来,“立”这个声符也不和别的常见声符一路。
“立”字图形表现的是个正立人形,在上图“用”右边,上数第一个。早期“立”字的图形和“王”字的图形很像,但《字源》认为“王”字非人形而是“斧钺之形”,后来“王”字的图形逐渐改变,才有了现在和“玉”字很像的“王”字,从上图右下角“王”字的不同图形,可以看到“王”字图形的渐次演变(按竖排分先后)。
下面是四处甲骨文拓片的局部,其中主体部分上面都是很像“立”的“王”字、下面都是“占”字,图片采自《甲骨文合集在线检索》:
以“米”为部首的常用字共有十八个,包括了“米”本身还有“粘”和“粒”。《王力古汉语字典》里说,“米部的字多与粮食有关”,在剩下那些常用字里,好几个都和“米”的意思差不多,有:“粱”和“糜”,“粮”和“籽”;再就是和“米”相关的物质,有:“糠”和“粉”,“糊”和“糕”,“糖”和“糟”;然后是对“米”状态的形容,有:“粗”和“糙”,“精”和“粹”,以及“糯”。
下面是声符“占”和“立”主要读音位置图,黄色的是“占”的一些主要读音,蓝色的是“立”的一些主要读音。前面虽然提到这两个声符有很多不同读音,但包含这两个声符的常用形声字不多,能有一个以上常用形声字发同一个音的就也不太多了,而常用形声字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
下面是15个以“占”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占”这个声符能够发的9种不同的声音:
占zhān-zhàn苫shān-shàn帖tiē-tiě-tiè店diàn掂diān惦diàn沾zhān玷diàn战zhàn点diǎn
贴tiē毡zhān钻zuān-zuàn站zhàn粘nián-zhān
chan、dian、nian、shan、tian、tie、zhan、zhen、zuan。
下面是7个以“立”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立”这个声符能够发的7种不同的声音:
立lì位wèi垃lā拉lā-lá啦lá-la泣qì粒lì
la、li、qi、sa、wei、yi、yu。
下面是18个以“米”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占”和“立”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6个常用字:
米籽粉粮粱精粹糊糙糖糕糜糟糠糯粘粗粒
占帖战毡立站